我家的汇芳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37
颗粒名称: 我家的汇芳园
分类号: K295.2
页数: 6
页码: 125-1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汇芳园的创建及发展。
关键词: 章丘 商业 发展

内容

刁镇,离商人孟洛川的故乡旧军仅有6里多地,孟氏的经营之道、行商思想自然不能不影响到刁镇人。刁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人口繁密,自然成了南北客商的聚集地。过去,一条漯河纵贯南北把刁镇分成刁东、刁西,河两岸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市面繁华。七十三年前就在这鳞次栉比的店铺间有一家小饭店。字号叫“汇芳园”,铺面不大,但顾客多来光顾。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四方的小生意人走到这儿渴了、累了,都爱到里面要一碗茶水,一包花生米,有时还要一碗酒,里面实在坐不开,热情的店主人就搬出几个小杌扎,他们坐在太阳底下,常常吃得不亦乐乎。
  汇芳园的创始人就是我父亲,他叫李芳信。他不是刁镇人,老家是枣园。我们兄妹9人,上面还有两个年迈的老人,又没有其它的收入,只靠几亩薄田,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养家糊口,在几个亲戚朋友的资助下,我父亲来到老章丘城城圩头租了问房子开始干起卖锅饼、打火烧的买卖。干了两年终因本小利薄,初次经营又没有经验,所以生意一直不好。1922年,我父亲就带领全家搬到了刁西村安家落户。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我们全家都抱了一个另起炉灶竭力使家庭摆脱贫困迎来富裕的希望。
  我们搬到刁西后,就在庄里东西大街路南租了两间门头开了个小饭铺。为什么开饭铺呢?因为我妈娘家开过饭店,我妈耳濡目染也会炒个家常菜,也能做家常面食。这样,我们的小饭铺就开了张。为图个吉利,父亲请人为饭铺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汇芳园。我们的饭铺门面不大,但收拾得极干净,人们乐意来。菜不高档但非常可口,价格便宜,非常实惠。这样,一些外地的小生意人都愿意来我们这儿打肩歇脚。有时不为喝酒吃菜,纯为休息,一待大半天也不会惹得主人生气。俗话说:“和气生财”。一点不假,我父亲卖锅饼、打火烧没干出名堂来,干小饭铺不但能糊口而且还能有盈余为我们兄弟姐妹扯几尺布做几件衣裳,因此,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
  生意好了,本钱大了,我父亲就打算到济南去干。我妈不同意说到那儿人生地不熟的能行吗。我父亲犟着要去,我们谁也拗不过。1940年,也许是41年,我父亲在济南杆石桥租了一座房子开了家饭店,雇了1个厨师,2个伙计,经营各种炒菜,还代卖烟酒。买卖不错,不久父亲就把我叫了去,学着做各种菜,这样就可以少雇一个厨师。正当我们父子憋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时,42年济南发了一场大水把我们的希望全冲走了。房屋塌了,家俱冲没了。房屋因为是租来的,少不得还要赔房主点钱。结果,我们家又一下陷入了贫困之中。这年冬天,我父亲回到刁镇家里就病倒了。幸有我娘苦力支撑,我们全家十几口人才度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1943年刚过春节,我父亲的好友李大爷(什么名儿记不清了)就来找我父亲,说:“光这么靠着也不是办法,不如另起炉灶另开张,‘汇芳园’的牌子在这四乡八里老百姓脑子里可还记着呢。资本嘛,我和几个爷们给你凑凑,房子我也看好了一处。刁东郭兆财有一个大车店,现在他不干了。你就到那里去。再说早年郭兆财去日本干过苦力,懂几句日本话,日本鬼子来了他也可以帮你应付应付。怎么样?”我父亲和母亲听了,都很高兴,总算天无绝人之路,走到头又看见希望了。
  这样,我父亲就租了郭兆财的房子。临街一个大车门,两边三大间屋,后面是院子,另有东屋、西屋、北屋。我们全家挤在北屋里住,东屋、西屋盛一些杂物。前面临街的三间就安上炉灶摆上桌椅作饭厅。选了个良辰吉日,放了挂鞭炮,“汇芳园”就又重新开张了。这么说说似乎挺容易的,其实“难”透了。我娘常和我们念叨:“那时候不知道有多么难。重新开张可不是嘴皮子碰碰就行的,得有钱啊。可钱从哪里来呢?就是借呗。我们迁到刁镇单门独户的认识谁呢?好在刁镇人历来讲义气,邻居们都伸手热心帮忙。好不容易凑了一部分,不够我就跑回你姥娘家哭。还是不好张嘴呀。你舅、你妗子就说,甭哭,有难处我们帮你。你舅不仅借给我们钱、米和面,还把家里的小黑驴也借给我们。后来亲戚朋友实在借遍了,我们就只好借高利贷,你爸人实在,人缘好,人家相信他就乐意借给。就是借呀。什么不得借,磨面的磨,拉磨的牛都是从我娘家借来的。有时为一瓢子面,一把盐也要到杂货店里赊……”我娘说的都是实情。从小我们就是看着父母受苦受累长大的。我就没见过我娘睡过一个囫囵觉。晚上推磨、跺肉馅子常常熬到十一、二点,早晨三点来钟她又起来开始生火蒸馒头、包饺子、洗菜。我们姊妹们9人可也吃了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姊妹们都帮着父母干活。二姐12岁就开始赶着小驴推磨。人小还够不着磨盘,就踩着石头跪在磨盘上。一晚上要磨100多斤麦子,天天这么干,有时候在磨盘上困极了从上面摔下来,揉揉跌疼的胳膊、腿仍是照样干。我三妹一整里在厨房里拉风箱烧火。
  别人那时都以为她是瞎子,其实不是。成天拉风箱她也拉出了经验,拉到什么时猛拉,什么时候停下她都心中有数,她就不抬头,眼睛老是眯着,所以才有了前面的误会。常见厨师炒菜,她也成了红案能手。我们姊妹们还没有不会炒菜的。我参加工作时就是在辛寨公社干厨师,后来才转的干在农委工作。
  买卖一开张,生意特别好。我们这儿地理位置好,门头十分显眼。芽庄卖苇席的,齐河贩粮食的,莱芜、泰安的卖姜客,都是我们店的老主顾,不管从哪儿赶集回来,都必到我们这儿来打肩歇息。我们店之所以有这么大吸引力,最主要的是饭菜齐全且味道好,有特色,在质量上很少有人比得上。红案,有炒肉、酱肉、扒鸡、炸鸡、红烧鱼、清蒸鱼等;白案,有锅饼、火烧、大卤面鸡汤面、各种馅的水饺、油煎包等。扒鸡、酱肉啦,我们都是自己炮制,一是保证质量,二是我们做扒鸡有独传的方子,味道特别好。到今天一些老人还说汇芳园的扒鸡真好吃。好吃,其实也没别的,除了配方、火候,就是一个不偷工减料、实实在在,我们做扒鸡、酱肉什么的,用的都是自家做的酱油。开始时是买别人家的,味道不好我们就试着自己做。从集上买来上好的黄豆,煮好,摊在席子上,开始晾晒、发酵。有了曲就可以出酱油了。做酱油有头淋、二淋、三淋,就像沏茶越冲越淡一祥,头淋是最好的。我们做肉食、炒菜都用头淋酱油,所以味道就好。这也不算什么秘诀,就是靠的货真价实。
  再说各种面食吧。所用面粉都是我们自己磨的。小麦是从集上头的,选购的都是优质小麦,颜色要弓弦色的,牙咬开有白茬儿,这祥的麦子水份少,含蛋白质高。蒸包、饺子用的芹菜、韭菜,都由盛产蔬菜的柴家老主户给我们送。
  除了以上谈到的饭菜齐全,货真价实外,我们店的饭菜还有风味独特的特点。开始时厨师以我父为主,后来为了提高质量、档次,就从绣惠聘请了一个杨姓厨师。我父亲为人十分细心,爱琢磨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经常跑济南,到汇泉饭庄等大饭店里去吃菜,吃不是目的,他是去取经的,吃完回来他就琢磨着做。有时他也请一些老哥们在自己店里吃饭,饭钱不须他们出,只留下对菜的评价就够了。我父亲这么重视饭菜的质量、味道,自然闯出了名气,打出了牌子。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焦勉斋是全国有名的医生,他老家就是刁西。他爱吃我家的菜,于是和我父亲也就成了好朋友。他搬到济南去后,我父亲逢年过节还常提着自家做的扒鸡去看望焦大夫。
  我父亲一生笃信一条,就是顾客是咱的财神爷。那时不叫“顾客是上帝”,但却是实实在在“顾客至上”的。我娘也经常唠叨一句:“只有跟人实在,一辈子办正事,才能干出样儿来。”我们店不大,但服务方面却是数一流的。第一,讲究卫生,使顾客赏心悦目。每天天一亮,我娘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前院后院,屋里屋外打扫个干干净净,然后抹桌椅,用温水洗茶具、饭碗。店员和我们姊妹的衣服娘几天就给洗一次,总是让大家穿得干干净净的。到夏天,我们姊妹还有个任务就是打苍蝇,尤其是餐厅里更是务求不留一个苍蝇。蒸包、菜做好后也总要罩上网罩,不让苍蝇飞来飞去。第二,和气待人,讲究礼貌。顾客一进门,伙计要上前迎接,问声好道声辛苦;顾客坐下,先沏上茶水,等人家喝杯水后才慢慢问人家要什么菜吃什么饭。顾客要的酒菜多与少,伙计不能计较,更不能口出不逊惹顾客不高兴。那时刁镇买卖人多,晚上有谈生意的,有打牌聊天的,常常玩到十一、二点,吃夜宵的很多,到时打发个小学徒来说一声,我们也能及时给做好并送菜上门。总之,我们店经营有方,讲究薄利多销,和气生财,从不看衣取人,即使七八岁小孩买两个油煎包我们也热情招待。46年,漯河崖有家娶媳妇的,虽然离刁镇8里多路且本村也有开饭店的,但他们还是特意来我们这儿包酒席,自始至终一连七八天,我们的服务使他们非常满意。
  到了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我们的汇芳园并入了供销社。我父亲在供销社旅馆当了经理。64年,上面政策放宽,我们家又干了半年饭店,不过规模小多了,就是做点扒鸡、酱肉来卖。至今人们还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李方信家有60年的老鸡汤。”71年,我父亲因病去世。时间过去20多年了,我父亲和他经营的“汇芳园”依然活在老刁西人的心上。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传亮
责任者
柴林涛
责任者
刘万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