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龙山的“春林堂”杂货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29
颗粒名称:
龙山的“春林堂”杂货店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龙山的“春林堂”杂货店的经营和发展。
关键词:
章丘
商业
发展
内容
龙山村的“春林堂”杂货铺店誉甚高,兴盛了约十余年的时间。
据《章丘商志》记载,“春林堂”于1924年开业。在此之前,“春林堂”的创始人张兴邦就已做小买卖多年。规模大了,资金雄厚了,就给店铺起了字号,轰轰烈烈地干起来。
“春林堂”杂货店主要经营纸张、颜料、洋油、洋布、洋面。大部分是从济南进货。洋油青岛进货,从青岛装上火车,到平陵城车站卸货,用马车拉回家。当时,“春林堂”有四辆马车,包括两辆货车,两辆轿车,一般车子都闲不住。铺面虽只有三间,但却有一个大四合院作仓库。经营方式是批零兼营,除在店铺经销,还拉货赶集去卖,一集一般要拉四马车货。周围村庄的商贩大都到“春林堂”批发货物,远处有自历城孙村来的,自黄河以北来的,多数是赶着马车、驴车来批发货物。那时的“春林堂”雇人七、八个,请了帐房先生,生意很红火。张兴邦的三个孩子主要跑业务,抓货源,经常往返于青岛、济南联系业务。
资金雄厚了,门路广了,根据市场需求,又筹划干起酱园,并起字号为“春记”。但是,一家人的主要精力仍是在“春林堂”杂货店。“春记”酱园主要腌制咸菜,做酱油、醋、香油,还制作糕点。酱园雇了掌柜的管理,请了师傅指导技术。因为自己家里人都在“春林堂”,不经常过问“春记”酱园的事,雇人管理总有漏洞,所以于了几年也不赚钱,就干脆关闭了。关闭后,因有设备工具,就在“春林堂”增加了酱园的一些经营项目,扩大了“春林堂”的经营范围。
“春林堂”的经营特色是:以诚待人,恪守信誉,货真价实,足秤足两。来搞批发的,待若宾客,给他们装好车,让他们吃了饭走。价格公道,绝不谋取暴利。无论妇女儿童,一律不短斤少两,不以次充好。这样,得到了人们的信赖,赢得了大量客户,“春林堂”也名声大振。
“春林堂”家庭内部勤劳俭朴,管理也是有条不紊。除店铺外,家里还种着不少地。男人们在外经营管理,妇女们在家做饭、缝补浆洗,只要有点劳动能力的谁也不能吃闲饭。虽然家财万贯,可是家里人尤其是在家的妇女,都得穿补丁衣服。早晨晚上吃窝头,中午的面食要掺上粗粮。吃菜也是吃粗菜,经常吃的是白萝卜、胡萝卜。
解放前夕,“春林堂”内有三人遭土匪绑架,折卖了东西、土地去赎人,买卖就此衰败了。曾有土地七十多亩,在周村、济南等地多处入股,远近闻名的“春林堂”,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连铺面共折价贰仟元。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旭来
责任者
于朝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