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堂的衰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15
颗粒名称: 太和堂的衰落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38-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太和堂的衰落原因。
关键词: 章丘 工商业 发展

内容

“太和堂”的衰落,有诸多原因。首先是小农经济的狭隘意识,其次是过度消费和家族的分化。
  李方彩和李方彬的后代继承人,多着眼于当地的商业活动,没有及时将商品盈利转化为资本,去城市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而是超负荷的开支,过度消费。从同治九年到宣统三年的六十年内,大兴土木建宅院十三座,楼厅三十多间,瓦房一百三十多间。仅请人写四字大匾,就酬金二百块银元。婚丧嫁娶奢侈浪费尤甚,据李方彩碑文推算:婚寿十几起,丧葬十四起。长辈丧葬“修坟七年,治丧七日,宴宾千人”,花费二千多吊以为荣。
  李方彩的后人,土地均分后日益递减,有的生活腐化吸毒、嗜赌。除个别尚富足外,大都堕落成自耕农,甚至土地卖光,生活无着。
  李淑位捐贡生,任普集区区长。此人爱摆阔气,从普集回家坐“东洋车”;娶孙媳、挂匾;给普集小学四十名学生做童子军服,铜鼓铜号到东矾硫村祝贺。逢集,十余辆新推车整齐排列在大门内,八、九个长工一上午不干活,一律穿浅蓝粗布裤褂,披三尺浅蓝“披布”坐在大门口炫耀。
  商品经济扩大了地主阶级贪婪的胃口,但也使过去所谓世业恒产的根基陷于飘摇动荡之中了。
  家族分化,经营规模萎缩是“太和堂”衰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这个家族内部矛盾便开始显露出来,“太和堂”分成一大支及两小支。老酒店、老杂货铺分给李方彩的侄子李淑傩;“德太和”酒店和“春和成”酒店的股,分给李淑位;新杂货铺、赁货铺、钱庄分给李淑保;药铺合伙。
  在1928年夏,土匪吴大州率匪徒抢劫了“太和堂”的所有店铺。并绑架了李淑位,用燃烧的整束香头烧得他遍体鳞伤,逼其交出全部存款。
  同年八月十五日,前去章丘城张鸣九处入伙的土匪,途经东矾硫,“太和堂”再次被抢劫。匪徒们说:“北头半个庄,不如太和堂一只箱”。“太和堂”纵有金山银山也抵不过这几次折腾,此后元气大衰。各店铺均萧条冷落,个别店铺竟资不抵债。
  直到民国初年,“太和堂”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沉沦之后,其后代中有贤能者渐渐羽翼丰满。他们决心步祖宗之后尘,重振“太和堂”的雄风。这伙后生们除极力维持已经衰落的几个店铺外,还新开设了估衣店、当铺、钱庄、盐店等几处商号。其中李恒璿还与本村的李恒璋合股在普集开设了“聚太恒”酒店,李恒璋是国民政府章丘县商会会长。由于靠着这棵大树,所以“聚太恒”酒店曾盛极一时。当时东矾硫一带在外打铁的人多,每次往家寄钱都是直寄“聚太恒”,然后由李恒轩等人转交。但好景不长,卢沟桥事变之后,局势动荡不安,民无聊生。“太和堂”的店铺终于毁于兵燹,一九三八年前后相继关门停业了。
  以上有关太和堂的史料均由笔者经多方调查,并结合有关材料写成。参考了下列有关历史资料:

附注

①《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 罗仑、景苏著 齐鲁书社 1984 ②《山东通史》明清卷 安作璋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4 ③《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马敏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 ④《商鉴》 霍雨佳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者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