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章丘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805
颗粒名称: 漫话章丘方言
分类号: H07
页数: 14
页码: 25-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方言的特点,具有比较稳定的历史传承性,章丘方言的词语构成.还有关于章丘方言的书面记载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章丘 章丘方言 特点与构成

内容

章丘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的鲁中方言。从语音上辨听东部与淄博相似;西部与历城接近;南部与莱芜仿佛;北部与济阳、邹平贴近。那么纯正、地道的章丘方言在哪里呢?很难断定,习惯上按地域划分,当在中部的旧章丘城(今绣惠镇)和新章丘城(明水)周围,不过仔细分辨起来,这两个地方的语言也有不少的差别。因此说“方言”只是一个总的概念,根据各种特点逐级划分,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土语”。自古以来方言的考略之难,就难在这一个“方”字上。大方里有小方,小方里又有小方。巴漏河东的方言与河西的不同;女郎山南的方言与山北的有异。章丘南部把打扫房内地面叫做“扫扫天地”北部则叫做“抄抄屋达堂子”;东部把晒衣服的铁丝叫“凉条”,西部则叫“豆条”;大部分地方把接受日光照射叫“晒太阳”,少部分地方却叫“晒老爷”。有的村庄东头与西头就有差别。甚至这家的方言和那家的不同,某富商大家攀上了济南府的亲戚,某铁匠的儿子娶了个寿光的媳妇,于是把省城的语音、语调,寿光的土语传承到这家里来,这家的语言,在村中另成了一支。所以说方言问题极其复杂,方言的研究,便成为古往今来语言学上的一大难题,虽属土言、俗语,要想搞透它,却需要大学问。
   方言具有比较稳定的历史传承性,不容易受外地语言的干扰而发生大的变化。章丘方言也不例外,章丘人经商者颇多,北至京津,南达江汉,在外操着官腔与人交易,归来仍用乡音与父老乡亲交谈,谁要说“爪”话,会被斥之为“撇腔买乖”。章丘铁匠遍布各地,在鲁东谋生者更多。他们带去了章丘土话,那里的人们常模仿而戏曰:“章丘人就是会打铁——不打铁吃鸟?”章丘铁匠也反唇相讥曰:“不吃鸟就叫你们吃鸭子”(寿光、潍坊一带称男子生殖器为鸭子)。他们也学说一些当地土语,寿光的“面子”,潍县的“爬古”,到了章丘成了“窝窝”了。产生于明、清时代的白话文著作,如《李开先集》、《醒世姻缘传》等,里面的土语至今仍然出现在乡间老农和里巷妇女之口,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详见文后例释),从历史上看,章丘方言曾经强烈地同化过外地进入的语言。传说元末因战乱加瘟疫,山东大部分地区的土著居民亡者甚众,明初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迁民“填山东”,章丘是重要县区之一。据《章丘乡土志》载,章丘自明、清以来的名门望族如张氏、胡氏、谢氏、高氏、焦氏皆由明初由河北枣强迁入,有的来自山西洪洞(所谓老鸹窝大槐树下之说);山头店始祖为昌隆的韩氏家族,在谱序中则称“本吴人,世仕元,因元朝季兵乱避地适山东……”。这些燕人、晋人、吴人的后代迁入章丘,竟占有章丘户口十之有七。但是在语言上却被十之有三的“座地户”的章丘方言所同化。他们的后代绝无有再操冀南方言、晋中土语和吴侬软语者,都成了地道的“章丘侉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异的语言现象。下面仅就章丘方言的词语构成、章丘方言的发展、章丘方言的书面记载等方面谈点浅薄的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章丘方言的词语构成,随便拿出一个都值得饶有兴趣的玩味一番。例如,章丘人把下力干活累得慌说成“使得慌”,令外地人费解,可是分析一下有道理,干活得使劲,必然使得发慌。形容一个人好扯淡,净说些没用的话,叫做“没味打撒”,很显然,没有味道必然清淡,扯多了就更淡然无味;打撒,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下地干活叫“上坡”,田、地、坡、野其义相通,不难理解,至于下改成上,大概与章丘多山坡地有关。称一个人不成熟、半吊子、二百伍为“半截一胡达”,把半吊改为半截,半截的半截不正是二百伍吗?一胡达无实义。描述人背有点驼,叫做“轻倾脊子”脊背同义,头轻轻前倾,必然显出脊背的微驼来。形容一个女人厉害、不讲道理叫做“歪”,厉害的过了头,不讲正理,有失淑女风范,不就歪了吗?这与四川人说人“孬”为“歪”稍有不同。把人拿不定主义叫做“打回胡路”,不是吗?主意拿不准,不敢贸然行事时,急得在路上胡乱地来回走动的现象常有。说一个人本无所求,却意外地得到了好处,遇到了好事是“拾漏馍”,很形象,别人漏下的馍馍,拣起来吃,总比窝窝头强。不小心划破了手,常这样喊叫“艾哟佛”,疼不说疼,却说“佛”,仔细品味一下,好象是“阿弥佗佛”的变音,目的在求佛来止住疼痛,但这种说法当开始于佛教传入之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通过以上例释,不难看出章丘方言除了在语音上不松、脆、婉、软显得“艮”一点外,词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上与普通话相符,差别主要表现在用字的不同上。但是在章丘方言中尚有一部分词汇是只有声音写不出字体的,即使勉强写得出,也只有章丘人自己懂得其中含义,外地人是绝然弄不懂的。例如,章丘人把“稍微睡一会儿”叫“毛抚一霎”或“打个麻拉”,如果单列成词汇如以解释,其实全无意义。再如收破烂的常沿街高喊“拿破铺陈烂套子来换针使啊!”破烂能听得出,可这“铺陈”和“套子”为何物,必令外地人茫然。“狼嫌”一词,常用在例举事物很难全部尽述时做“等等”用,形成文字到底作何解释,很难说清,如果顾名思义,必然造成误解。为此,章丘著名小说作家韩少剑曾以《狼嫌》为题成就了一篇杰作。小说的高深立意姑且不论,单从“狼嫌”一词造成的社会隔膜来看,足以证明推广共同语即普通话该有多么重要!
   语言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方言也是如此。比较而言,语言发展过程中,语音和语法的变化相对稳定,变化较大的是词汇。这在章丘方言中也有着相当充分的例证。记得建国前后在章丘民间曾传唱过用顶针修辞格编成的这样一首歌谣:“小银元,点上个点,现在兴的洋烟卷;洋烟卷,真是香,现在兴的机关枪;机关枪,打得远,现在兴的千里眼;千里眼,照得明,现在兴的是洋飞艇;洋飞艇,飞得高,现在兴的大洋刀;大洋刀,真是快,现在兴的武装带;武装带,装炮子,踢玲扑咙打日本,打完日本还不算,倒回头来再打蒋介石这个王八蛋。”歌谣的主题和政治性姑且不论,单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去看就很有意义。新生事物出现,在汉语中产生了新的词汇:香烟、望远镜、飞机、子弹等,同时在方言中便产生了与之对应的洋烟卷、千里眼、洋飞艇、炮子等方言词汇。全国解放后,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引起了语言的巨大变化。一些方言词汇逐渐消失,代之以统一的各地都能相通的词汇。比如对妻子的称呼,过去章丘方言中有许多说法:媳妇、老婆、家里人们、内当家的、内掌柜的、孩子他娘、俺那口子等等;有些文人则称:贱内、拙荆云云,现在通常的称呼为爱人、对象,有的已经在称太太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普通话的普遍推广,以及广播、电视语言的巨大影响,日益扩大的远距离的社会交往,正在对方言的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偏远山区的农民们所操方言还比较纯正外,在城市、乡镇、机关、学校、商业、企业中日常用语的日趋规范化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章丘方言的书面记载,较早的可见于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开先的著作中。李开先不但是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大师。由于他对民间文学的挚爱,所以常以方言、俗语入文,甚至出现在他的名著《宝剑记》中,例如:
   割舍的
   “儿嚛!我怎生割舍的你,”
   (《宝剑记》第四十三出)
   好生
   “州里老爷分付,好生看他,回京之日,还有官职。”(《宝剑记》第二十七出)
   头直上
   “名公自保,头直上莫谓天高,”(《宝剑记》第十八出)
   一时半霎
   “自庙中见了那女子,他生的千娇百媚,虽是一时半霎,引惹起我万想千思……”(《宝剑记》第二十八出)
   嗻唓
   “他生的玉容倾国又倾城,俊的嗻唓俏的疼……”(《醋葫芦》)
   指山卖磨
   “你性情儿随风倒舵,你见识儿指山卖磨,这几日无一个综影,你在谁家里把牙儿嗑?”
   (《锁南枝》)
   记载章丘方言最丰富、最生动的文学作品,当属曾引起胡适等文学大家重视的明末清初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一书。该书运用了大量的章丘方言成语、俚语,极其形象生动,令章丘人读来颇感亲切。本文抄摘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言语汇数例,并稍加解释,缀于文末,以飨读者。
   [阿郎杂碎]委琐卑下。
   例:太太道:“我在口之言,给他说声罢了,平白地替我磕什么头?阿郎杂碎的,我见他做什么!”(第七十一回)
   [把脸瓜搭往下一放]猛然扳起面孔。
   例:素姐正喜喜欢欢的,只看见狄婆子就把脸瓜搭往下一放。(第五十九回)
   [半篮脚]妇女虽然缠过但是又放开的脚。
   例……皂角色头发,洼跨脸,骨挝肋,塌鼻子,半篮脚,是一个山人家。(第四十九回)
   [半死辣活]半死不活。
   例:走到什么深沟大涧的所在,忙跑几步,好失了脚得下去,好跌得烂酱如泥,免得半死辣活,受苦受罪。
   (第七十五回)
   按:今方言中还说:“半死拨辣活”。
   [背地后里]背后;背地里;暗地里。
   例:一个姐姐叫人采打得这们等的,回到家来,两个兄弟没出来探探头儿,问声是怎么,背地后里已是恨说辱没了他,这不合死了一般?(第七十四回)
   [背肐(gē)拉子]僻静的角落。
   例“狄婆子说:“休,休!”你抬到我一边去,这里还要行礼哩。”薛夫人道:“这里就好,背肐拉子待亲家的。”
   (第五十九回)
   按:今方言中还作“背哈喇子”。
   [脖抡骨]劲椎。
   例:狄希陈象折了脖抡骨似的,搭拉着头不言语。
   (第八十三回)
   [薄屎涝]稀大便。
   例:你两个吃的也够了,也该略退一步儿,让别人也喝点汤,看撑出薄屎涝来,没人替你浆裤子。(第三十二回)
   按:今方言中还作“薄屎痨”。
   [跛罗盖子]膝盖。
   例:“这话长着哩,隔着层夏布裤子,垫的破罗盖子慌!我起来说罢?”
   (第十回)
   [不犯寻思]不去考虑;不去思索。
   例:他人家从来说话不犯寻思,来替大叔吊孝原是取好,不管不顾说这们儿句叫奶奶心里不自在。(第二十回)
   [不的]不行;不好。
   例;你有这们本事,家去管自家老不的?(第五十八回)
   [插插]低声说(话)。
   例:狄周媳妇笑着合狄婆子插插了声。
   按:“插插”还作“嚓嚓”。
   [叉把扫帚]泛指农家日常所用农具。叉,即杈;把,即筢。
   例:虽然没有什么坚甲利兵,只一顿叉把扫帚撵得那贼老官兔子就是他儿。(第三十二回)
   [搀话接舌]插言,含有贬义。
   例:晃大说什么,唐氏也便搀话接舍的。(第十九回)
   按:“搀话接舌”也作“插话接舌”。
   [吃独食]比喻独占便宜。
   例:俺婆婆那昝提下的亲,凡有下礼嫁聚的,他都背着俺婆婆吃独食。(第四十九回)
   [吃着碟子看着碗]比喻贪得无厌。
   例:你没得家说!你倒吃着碟子看着碗的罢了,这一个槽上也栓得两个叫驴么?(第四十三回)
   [出产]出息。
   例:就是贡了,还只说咱选个老教官,没什么大出产,也还不理!(第二十二回)
   [雌答]申斥;斥责。
   例:谁家一个没摺至的新媳妇就开口骂人,雌答女婿?
   (第四十四回)
   [刺挠]指难受或不舒服;发痒。
   例:俺婆婆央他,教他续上我罢,他刺挠的不知怎么样,什么是肯。(第四十九回)
   按:“刺挠”又作“刺恼”。
   [打倒褪]退缩;往后退。褪,同“退”。
   例:狄希陈听见这话,就打倒褪(第八十四回)
   按:今方言中仍有“推着不走,拉着打倒褪的说法。
   [打滴溜]手攀高处,身体悬起。
   例:不好,一个人扳着门上程打滴溜哩!(第九回)
   [打伙子]大家伙。
   例:打伙子顽了一会,方才起身。(第三十七回)
   [打烂头雷]比喻阻拦别人的事。
   例:这秦姑娘倒是有一无二的个美人,可可的偏撞着这个舅爷打拦头雷(第十八回)
   [打破头屑]破坏别人成事的行为。
   例:他那一路上的人恐怕晃大舍使性子,又恐怕旁边人有不帮衬的,打破头屑,做张做智的圆成着,做了五十两银子,卖了。(第六回)
   [打牙巴骨]发抖时上下牙齿不断碰击。
   例:狄希陈唬的那脸蜡滓似的焦黄,战战的打牙巴骨,回不上话来。(第五十二回)
   [当家子]同一家族中亲近的人。
   例:刚才不是怪奶奶不说,只是说当家子,这知不道有这事,叫人笑话。(第二十回)
   [都都磨磨]念念自语,不情愿,犹豫不前。
   例:狄希陈都都磨磨,蹭前退后,那里敢进去。
   (第四十五回)
   [多喒]什么时候。
   例:狄周说:“一百里路,明日赶多喒到家,可叫人怎么迎贺?咱出城去,明日好早走。”(第三十八回)
   [额颅盖]前额。
   例;唐氏……道:“你怎么有这们些臭声!人家的那个都长在额颅盖上来……”(第十九回)
   [耳性]记性;记忆力。
   例:小素姐的家法,只是狄希陈没有耳性;好了创口,忘了疼的;……。(第六十六回)
   [二尾子]两性人。
   例:没的那郭姑了是二尾子……。(第八回)
   [富态]有福气的样子。
   例:曲九州道:“没的是和尚,有这么白净,这门富态?”
   (第八回)
   [盖垫子]用高梁秆制的锅盖、缸盖。
   例:他也会编席,编盖垫子,也会编囤。(第四十九回)
   [割舍不得]舍不得。
   例:相于廷道:“你割舍不的震俺嫂子,我也割舍不得气俺姑娘,打俺表兄哩;”(第五十八回)
   [鬼头蛤蟆眼]是说一个人算计别人的心眼多。
   例:真是一个同不的一个。他高大爷鬼头蛤蟆眼,……。
   (第二回)
   [果不然]果然。
   例:一个说成十个,瞎话说成真言。果不然动了那二位乡约的膻心。(第三十四回)
   [杭好杭歹]时好时坏。
   例:那内官的性儿是拿不定的,杭好杭歹。(第七十一回)
   [好鞋不踏臭屎]比喻好人不跟坏人计较。
   例:你“好鞋不踏臭屎”,你只当他心风了,你理他做什么!
   (第五十二回)
   [红馥馥]红。含褒义。
   例:只待了晌午大转,相栋宇吃的脸红馥馥的从外来了……。(第五十八回)
   [掘]骂。
   例:我就只说了这两句,没说完,他就秃淫秃〓的掘了我一顿好的。(第六十四回)
   [蒯]同“〓”,用指甲轻轻地挠。
   例:叫童奶奶拿着一片有理无情的话,蒯着他的痒痒,就合那猫儿叫人蒯脖子的一般……(第七十一回)
   [漓漓拉拉]液体断断续续往下流淌的样子。
   例:他就焦黄了个脸,通没了人色,从裤裆里漓漓拉拉的流尿,打的牙巴骨瓜搭瓜搭的怪响。(第六十四回)
   [搂吼]看。贬义词。
   例:那一日,我又到了他那里,周大婶子往娘家去了,他又搂吼着我顽。(第七十二回)
   按:“搂吼”还作“瞜睺”。
   [攘嗓]吃。含贬义。
   例:童奶奶……烙了一个些肉合子。叫了他去,管了他一个饱。他也妆呆不折本,案着绝不作假,攘嗓了个够。
   (第七十八回)
   [乔声怪气]怪声怪气。
   例:叫我慌了,才去叫门,又怕乔声怪气的教狄大娘听见。这小玉兰什么是肯干。(第四十五回)
   [穷嫌富不要]指人人嫌弃。
   例:觅汉道:“要不将银子去,员外坐我的工食哩。我要这穷嫌富不要的杭杭子做什么。”
   (第六十七回)
   [人生面不熟]人地两生。
   例:素姐虽与许多人同走,未免多是人生面不熟的。
   (第六十九回)
   [数黄瓜,道茄子]说这个道那个。
   例:你既是知道了好歹,我倒回心转意的待你,你倒引了两个贼老婆来家,数黄瓜,道茄子的,我倒是二房了!
   (第九十六回)
   [送粥米]妇女生小孩后,娘家和亲戚送来过月子吃的鸡蛋、米面等,叫送粥米。
   例:姜晃两门亲戚,来送粥米的,如流水一般。
   (第四十九回)
   [提名抖搜姓]指名道姓。
   例:俺如今藏着,还怕人提名抖搜姓的,还敢出去照着人哩!(第七十四回)
   [头口]牲口。
   例:季春江连忙收拾饭管待了里外的众人,又都替他们饲饱了头口(第二十四)
   [土垃块]土块。
   例:要说叫我摆过东道请他二位吃三杯,我这倒还也擎架的起,成千家开口,什么土垃块么?(第三十四回)
   [喜洽]面目和善,讨人喜欢。
   例:好个活动的人,见了人又喜洽,又谦和,可是一位好善的女人。(第六十四回)
   [血糊淋拉]鲜血淋漓。
   例:靳时韶任直打得血糊淋拉的躺在地下。
   (第二十二回)
   [仰尘]顶棚,天棚。
   例:连液传裱背匠,糊仰尘,糊窗户……。(第七回)
   [吆天喝地]形容大声叫喊。
   例:狄员外正在极躁,……赶了一只鹿尾的黄狗,吆天喝地的跑将过来。(第三十三回)
   [遥地里]到处。
   例:谁知他三不知没有影了。狄周遥地里寻,那里有他的影响。(第三十八回)
   [愿谓]向神灵祈求述说自己的愿望。系一种迷信行为。
   例:这一日不知替嫂子念了多少佛,愿谓侄儿多少。
   (第三十二回)
   [斩眉多梭眼]表现轻狂,挤眉弄眼。
   例:总然是寻妾,也只寻清门净户人家女儿才是,怎么寻个登台的戏子老婆?斩眉多梭眼的,甚是不成模样!
   (第八回)
   [爪声不拉气]指听不惯或不懂的外地语音。
   例:晃大舍道:“那位相公相那里人声音?”典书回说:“爪声不拉气的,象北七县里人家。”(第四回)
   [芝麻盐]将炒熟的芝麻和炒干的食盐混合研成的细末,当咸菜吃。
   例:也有送盒面的,也有送盒芝麻盐的,也有送十来个鸡蛋的……。(第二十一回)
   [知不道]不知道。
   例:狄员外说:“家里娇养惯的孩子,知不道好歹,随他罢。”
   [仔敢]只要敢。
   例:好小厮,你仔敢
   (第三十三回)
   [作蹬]作践;闹腾。
   例:你就强留下他,他也作蹬的叫你不肯安全。
   (第十八回)
   《醒世姻缘传》一书中,方言土语随处可见,略举数例,以正我市地方语言之丰富多彩,以此启迪后人作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服务。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章丘民俗》

出版者: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栏目设为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生产贸易、民间游艺、回族习俗。内容包括:春节、五马日、石头生日、漫话章丘方言、章丘铁匠的生产和生活、元宵节“扮玩”、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云清
责任者
张乃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