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万家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46
颗粒名称:
万家口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93-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的万家口、位于漯河的分流处等情况。
关键词:
章丘
漯河
历史
内容
万家口,亦叫万丈口。位于辛寨乡包家村西南约300米处,是漯河古道尾水分流处。历史上因经常在此决口泛滥成灾,故历代官府都极为重视,曾多次进行治理。
漯河,原名獭河。据清道光《章丘县志》载:“獭河,在县东五里山头店东,俗名东爪漏河,为绣江河之支流。自吕家庄西南大洋沟经七郎院北流至东皋庄一带,民田多受灌溉之利,其上游山泉五十有余,不能注獭,皆藉行潦之水以达下游。邹平新城沿河诸县为害者皆积雨暴溢。非河之本水也。”后又名“杨绪沟”,现通称“漯河”。山于地质地貌的变化,现在的漯河从相公庄镇龙湾头上接东巴漏河,又经相公庄镇黉堂闸、绣惠镇山头店、刁镇,至辛寨乡鲍家村南之万家口折向东流,再经任家道口汇入芽庄湖。全长约计28公里。漯河、东爪漏河总长68公里。流域面积460多平方公里,几乎覆盖整个东部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
万家口在历史上是漯河的分流处,向北经柳塘口入浒山泺(今芽庄湖),向东经刁镇李家入浒山泺,河水分流急转弯,加之下游河道狭窄,一遇山洪瀑发,积水一时难以排出,冲毁堤坝,造成多次决口,洪水肆虐,泛滥成灾。清顺治四年(1647),山洪瀑发,冲破河堤,水势凶猛,四下横流,向东淹没到邹平长山、新域等地,向西溢流到水寨洼,向北直达柳塘口村,当地更是汪洋一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清顺治五年(1648),漯河在万家口复溢,巡抚张鹏亲自组织民工开挖拓宽河道,在分流处修建灰坝以拦截山洪的冲刷,但未达到治洪效果。尔后,新任巡抚钱公玉,又组织民工沿河修筑大堤,历时两年建成万家口分水工程。后继任巡抚桑允其在前任巡抚治理河道的基础上,在万家口修建了滚水坝,并开挖拓宽了向北、向东的两条古河道。为进一步解决万家口泄洪问题,清乾隆八年(1743)春,章丘知县姜亮周除组织民工河道清淤外,又加固了万家口灰坝。据《重修漯河碑文》载:“西坝身高一丈,南北长一十一丈,顶宽一丈,底厚二丈。”到了清乾隆三十七年(1790),又组织13县民工挖挑漯河淤泥,引河水由万家口人浒山泺。
建国后,为彻底根治万家口的泄洪,于一九五二年在万家口险工处又修建了拦河坝,疏道固堤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从而结束了万家口洪水泛滥成灾的历史,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史连生
责任者
牛维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