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堂胜境今何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42
颗粒名称: 黉堂胜境今何在
分类号: K937
页数: 4
页码: 279-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黉堂胜境今何在、其中包括了章丘境内山明水秀、名胜颇多、自古以来敢为人称道者有八处、名为章丘八大景等情况。
关键词: 黉堂岭 章丘

内容

章丘境内山明水秀,名胜颇多,自古以来敢为人称道者有八处,名为章丘八大景。其中有一胜境,是“黉堂夜雪粉妆城”,说的是章丘黉堂岭风光。但黉堂岭究竟在何处呢?对其具体位置却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存在于清嘉庆年间之前直至明代,包括期间所产生的几部县志,皆载云:“邑东二十里会仙山下黉堂岭,有雪山寺,宋范仲淹所建,又有黉堂岭院,郑公祠,乃汉北海郑玄康成注疏经处,上下方井,古泉幽然,书带锦地,与汉柏古杏相映。”康熙三十年(1691)修县志时,章丘县特请国手张国学监绘章丘名山胜迹图,传刻于志,中之黉堂岭,标绘如上说。这一说法的具体地点是位于梭庄以东,顶庄、腰庄、黉山前村以西的与会仙山间的山岭。
  另一种说法是自道光版县志始生,云:“至于章丘之黉堂岭,系长白山之西南一土阜耳,非郑、范读书处,旧志多误之。”此说衍行流布,影响到其后所生几乎所有权威性章丘地方志有关记载,包括:《济南市志》、《济南名胜古迹词典》、一九九〇年编《章丘县志》、一九九九年编《章丘名胜古迹》、一九八四年编《章丘文史资料》乃至于各种报刊引用之处,更难以统计。这种说法描述黉堂岭:“位于相公庄镇西北三公里,自石龙庵向西,平地而起阜,西至东皋庄,海拔64.8米,面积4.2平方公里。”即相公庄镇东皋、巡检、蔡庄、曹孟、南王诸村所环地域。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具体、真正的章丘胜境黉堂岭呢?笔者就此问题,用了数年时间作了详细调查,取得了很多证据。
  首先笔者就现代人所持观点,到黉堂岭作了考查,发现这一带沟阜纵横,多荒草棘刺,既无名胜古迹,亦无修竹茂林,根本无胜境可寻,至于今人描绘之景云:“每年夏秋之交的佛晓,岭上会升起一道白霜似的东西,犹如粉妆素裹的城垣,登上岭,脚下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像走在雪地上。”笔者连续五年在夏秋之交去寻此景,皆无所获,倒是偶然遇到一两片盐碱地,土瘠草恶,令人难以为景。打听当地老人,皆言从未见过此景。即便霜雪后,以其地带高下不平,积有厚薄,色呈深浅,亦绝不类“粉妆素裹的城垣”。所以,笔者对此观点产生了怀疑,重视胜景内涵的古人总不会以嫫姆为西施吧。
  然后笔者数十次考证了位于棱庄之东的黉堂岭。那里情况大不相同:
  一、此外黉堂岭虽然被茂密的树林包围了,但掩映在林荫中的残殿、遗址却达三百余间的规模,自元至民国间跨时限七百余年的碑碣八十六方之多,这在章丘各地绝无仅有。其中元碑两方,明碑十四方,清碑六十七方,民国碑一方。碑碣内容有涉及雪山寺的,有涉及全真观的,有涉及黉山书院、郑公祠、范公祠的,而汉遗古井——上、下方井俨然俱在,郑公书带草绵遍地皆是,为他处所无。在历来修建黉堂岭建筑中,参与职位最高的有李皇亲、翰林进士十三位、举人过三十余。历代县令亲题护山碑三方,诗碑一方,这在章丘他处亦绝无仅有。
  二、在明城化十七年重修雪山寺碑中明明刻着:“黉堂岭有寺,旧以雪山傍其上,在县治之东二十里,四壁崔嵬,人迹罕至,东接会仙山、临七老峪,面背则南北了真,而上下方井,俨在其中,诚禅林之佳所,炼五门之胜地,宋元以来,虽金山,虎丘不能尚也……僧文熏受教灵岩寺,既长……”。由此碑不难测知,在明代之前,黉堂岭上雪山寺曾金碧辉煌,与江苏镇江金山寺、杭州虎丘灵隐寺齐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在此清修。自明成化后,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皆有碑刻标志确定黉堂岭之名,其中有明弘治五年章丘知县陆希远和礼部主事杨君谦在编章丘县志时在岭上所遗诗刻:“上方隅望远,宛如泰山形,路曲羊肠险,溪流燕尾分……”。明万历至崇祯间棱庄进士李克肖官至承德郎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曾在四十八年间六次拨巨资重修黉堂岭上名胜古迹。黉堂岭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建设于清嘉庆年间,由彭翰林、刑部尚书河东河道总督部堂吴大人、江南巡抚丁大人及两任章丘知县完成。
  三、乾隆十八年,全章丘举子、秀才合资重修了郑公祠及黉山书院,并遗碑一方:“盖闻硕德独行,沂芳征于北海,名贤懿榘,殷仰止于东山,开万古之群蒙,绵千秋之棠荫……康成先生,汉室一纯儒,季长高足,笺疏六籍,网罗百家,载酒问奇,蹑第元之室,闻风负笈,履满道德之词,绍绝绪于典坟……上方井旧有郑公祠,古著黉山书院之称,为公注经授徒之所,古柏参天,书带绵地,岂第光辉夫丘壑,实藉鼎吕乎山川……”。由此碑可证明黉堂岭上郑公注书处确在章丘无疑。
  四、清顺治年间,棱庄进士李缙明在其《啸园自记》中云:“长白山之麓,岗峦千叠,蜿蜒……迤南雪山寺,为郑康成先生读书处,绝顶有古井,泉水幽澄,淙淙出崖,下绕僧厨……老柏银杏轮囷数围,与康成书带草并称法物……”。《三齐略》云:“黉堂岭,北海郑康成注经书栖迟与此。山上有古井,独生细草,叶似带,俗谓郑公书带草。”《读史方舆纪要》云:“黉山在县(章丘城)东二十五里,一名堂岭……”。金元好问《济南行记》云:“邹平县南有长白山,范文正公学舍在焉,故又谓之黉堂岭。”金济南济南七十二名泉碑》中第六十六名泉为醴泉,元代于钦在其《齐乘》中为其作注脚云:“在章丘黉堂岭北。”——如今醴泉在邹平醴泉寺内,恰在黉堂岭北五六里……”。由以上种种证据可确定:棱庄东会仙山下黉堂岭才是古来真正的黉堂岭。
  五、从字义上,“黉”是指古代的学校,“堂”指学堂,“黉堂”的得名,正因为此岭自汉代就有郑玄所立黉山书院,代代相延,至范仲淹又在此书院读书,并见金不取,又助梵僧建成雪山寺,所以此山才有此学堂之名。而章丘其他地方,不具备此条件。
  六、从景名上,“黉堂夜雪粉妆城”,是讲:“黉堂岭上学堂的冬夜雪景如同粉妆的城堡。”也可解为“黉堂岭上冬夜雪后雪山寺如同粉妆的城”。当年郑玄授徒五六百,常从者三百,可见其起居规模不小(刘备、刘表、孔融、虞翻、管辂、苟爽皆为其弟子中佼佼者)。至清代,雪山寺郑公祠、范公祠、黉山书院,三教全真观,……皆为章丘名胜之大观所在,大小建筑三百余间,楼阁亭榭,古柏老杏……,如在雪后月夜看来,灯烛既明,书声磐声,又处山环峰抱林木掩映之中,的确是很令人向往的胜境。
  综上所叙,八大景中的黉堂岭应以古人所记为准,虽然此处景观被埋没了八十多年,但现在此处山高林密,古迹累累,丰富的人文内涵必将使其自然景观获得再一次开发和利用,相信不久的将来,“黉堂夜雪粉妆城”的景观一定还会再现。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景元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