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与海山山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40
颗粒名称: 海山与海山山会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276-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山与海山山会、其中包括了海山碑文载、泰山老母等情况。
关键词: 海山 泰山 传说

内容

海山,又名孩山,在垛庄境内,距市政府所在地明水约40公里处。清光绪年间重修海山碑文载:“邑南多山,而独有蔚然深秀者曰孩山是也。壁而峭、崖而悬、雄峰峭拔、奇石玲珑,俨如鬼斧神工。旧有仙人桥、探海石、泰山行宫、观音堂、韦驮殿、灵宫庙、南天门、玉皇顶。古昔盛时,神像庙貌美丽可观,灵甚。”
  文中所指“孩山”,即海山。昔称孩山,其意此山地处泰山山脉最北边缘,且貌似泰山,而小于泰山,故俗称小泰山。山上的大多建筑模仿泰山而建,规模虽不及泰山,但其以精美著称,“雾缠海山泰岱羞”的诗句,就是这层含义。后名为“海山”,传说有二:一说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海山高出海平面,山此叫海山。二是在天气晴朗时,站在探海石上向东南眺望,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大海,因能看到大海,故叫海山。传说归传说,以字面上看“孩山”,总不如叫“海山”文雅且气势宏伟,故流传直今呼为“海山”。
  对于海山上泰山行宫和观音堂的建筑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老一辈人讲,泰山老母的娘家在曹范一带,她从泰山回娘家,海山是必经之路,便将一只绣花鞋埋在山上,把海山作为她的行宫的证据。后来,另一位神仙也想在此建宫,以享受人间香火。泰山老母当然不肯,便掘地拿出绣花鞋为据,证明此山早以占下。这位大仙自知理曲,但心里不服,借机告到玉皇大帝那里,说泰山老母强占山林,劳民伤财为自己大造行宫,玉皇大帝息事宁人,以“凡间诸事顺其自然”为由而劝之。南海观音同泰山老母相处甚好,泰山老母自愿让其在此建堂,朝夕相伴,和平共处,共享人间香火。从此,海山上便有了两座大殿,前店为观音堂,观音手托净瓶,端坐其中。后殿则为泰山行宫,泰山老母虽身居后殿,且也心无怨言,普渡众生,广施人间甘露,香火自然日渐兴旺起来。
  因为海山的“灵验”,吸引了众多的远地香客前来,收入不断增加,住庙火工、道人身价倍增。光绪十六年,《章丘乡土志》记载:“孩山道观张道士身披崭新道袍,足登黑色道靴,骑红胡小马,面红润,拜县衙。知县忙出城相迎。”可见当时海山道人在社会上是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的。
  海山庙宇最后一次的大修是在民国二十一年,召用能工巧匠,五庄(南垛庄、东峪、邵庄、温桑、上芹子)百姓义务出工,历时两年,耗资大洋十余万元。大修完工后,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为新塑泰山老母、观音菩萨“开光”,特从泰安请来莱芜梆子剧团唱戏三天大摆筵席款待捐款大户、当地士绅、官员、工匠。周围县、乡老百姓纷纷赶来看戏观光。善男信女纷踏而至,烧香拜佛,祈福许愿,热闹非凡,每天收入不下万元。可惜,海山寺庙和其它建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已荡然无存。流传至今的是海山山会和海山庙会。海山庙会是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以农村妇女为主的香火会,参加者甚少,至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泰山老母生日,则上山烧香的就更少了。
  海山山会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二日至三月十七日,历时六天。海山山会主要是章丘、历城、泰安、莱芜一带规模较大的牲畜交易大会,俗称骡马大会。大牲口不仅是南部山区的重要生产力,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以牲畜为主山会贸易,是山区物资交流会的一大特点。至今还有不少人一提起海山山会就伸大拇指,可见当年盛况之大、影响之远。每逢山会便请戏班子前来演出助兴,有时甚至请两、三个戏班唱对台戏。正式开锣前要用四人小轿请泰山老母看戏,一班人吹吹打打把老母接到戏台对面神棚里,戏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将老母送回,据说不这样做,戏就唱不好。
  唱连台大戏一般是五庄的庄长社头们点戏。演出的节目基本上是适合农村大众口胃的喜庆节目,禁演与山会犯忌的剧目,如:“火烧”、“刀劈”、“水漫”等。有一年山会,一家梆子剧团非要演出《铡美案》,演出时由于演员过分紧张,操之过急,一下子把用秫秸箔裹着的“陈士美”的大辫子铡了下来,差点要了脑袋,唱戏的、看戏的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自此,山会再也没唱《铡美案》。
  山会期间,济南、德州、泰安、淄博等地的商贾云集海山,他们带来了早期的工业品、手工制品,各色布匹、服装、糖果茶叶、锄镰铣镢、各色农俱;更有当地的干鲜山果、农副特产、猪牛狗羊、骡马鸡鸭,琳琅满目,样样齐全;更多的是遍布满山的饮食摊点,各色小吃,油、煎、蒸、煮、拌的、涮的、烤的,辣的、香的、苦的、酸的、五味具全。前来赶会的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多时能达几万人。
  牲口市设在海山前面的槐树岭上,这里地势开阔平坦。设有专门的交易所、草料铺、遛马场等,一次山会下来,大部分骡、马、驴、牛能成交,少说也在千头以上。所有牲畜都被主人洗涮得干净利索,笼头鞍蹬焕然一新,有的还被披红戴花,显示主人有钱有势。牲口市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只要牵到市上的牲口不用拴,你就可以撒手去逛山会,当你回来后,牲口还会在原地不动,不会丢失。更奇怪的是性情再暴烈的牲口,一到这里就会变得温顺听话。有人不信,曾打赌试验,结果输了。到底是何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海山的庙会和山会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后的1940年。那年春,山上正在唱戏,是当地剧团演的戏,不知啥时侯从西北方来了一伙无极道徒,他们身上戴着符,手舞着大刀长矛,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在戏台上横冲直撞,吓得赶会的各自逃命而去。自那以后,日本鬼子在垛庄修了碉堡四处扫荡,弄得民不聊生,庙会和山会从此结束。至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筹划努力下使停办几十年的山会恢复起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毕思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