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泉寺遗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38
颗粒名称: 胜泉寺遗事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271-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胜泉寺遗事、其中包括了碑文记载、一柱香等情况。
关键词: 寺庙 碑文 章丘

内容

垛庄镇黄沙埠境内有一古刹——胜泉寺。据寺内现存碑文记载,此地元代建庵,名曰:“莲花山胜水庵。”又因庵内尼姑精心侍奉佛祖,凡心未动,又叫处女寺。明初尼迁僧进,故胜水庵更名为胜泉寺。民间也有叫初一寺、畜力寺的。
  胜泉寺三面靠山,一面环水。寺中有一山泉,常年流水不断,山水相连。这里生长着参天古松、皂角、橡子、揪树等多种树木,遍地是千年苦栋、黄栌树墩发出的茂密枝条,地面花草纷争,树荫森森,青山绿水,环境十分安静优美,乃一佛门胜地。
  据传乾隆初年,道教“一柱香”的门派来胜泉寺,他们每月初一、十五打座,名曰跪香,在民间广泛宣传道教,发展信徒,一时香火兴隆。约在乾隆三十年春,当地“地方”(清时办官差的人)李某携其友去胜泉寺游玩,正赶上初一道徒跪香,按道家的规矩跪香时香不燃完不得起来。李自认为是“地方”、有身份的人,且又于道观相熟,便不顾道家跪香的规矩,传话让香头出来相见。香头未动,又传,仍跪着不起。李的朋友便埋怨起来:“咱说不来呀,你偏来,你看三番五次叫他也不出来,你认为您俩是知己的朋友,我看未必。”他二人无心逛寺,扫兴而归。李某待朋友走后越想越生气,他认为是香头不够朋友,故意在朋友面前丢他的面子和他过不去。他想,既然你无情我也无义,我要出出这口恶气。于是他就写了一纸诉状,让人带到京城,状告山东省章丘县胜泉寺道教“一柱香”是:“铸钱炉三盘,地砌屋三座,飞贼成千上万,琉璃瓦一片。”乾隆皇帝一看状纸,顿时龙颜大怒:胆大包天,竟敢私自铸钱;纠集乱党贼人,图谋造反。断定胜泉寺道众违犯大清律条,理应抄斩。
  遵照圣旨,一队捕快火速来到山东章丘境内,在一班县衙的带领下星夜赶到胜泉寺,天亮时将寺团团包围起来,传令不准放跑一个“飞贼”。然后一队人马杀了进去,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可怜好端端地二十多口人还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便做了刀下鬼。四下搜捕,根本没有“飞贼成千上万”。众人感到蹊跷,来时提心吊胆,认为一场血战是避免不了的,谁知竟是这么简单,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捕头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状纸,对照四条“罪状”查找证据。经查:所谓“铸钱炉三盘”,实际是香炉三只。“地砌屋三座”,其实是一座菜窖、一座牲口棚、一座盛杂物的仓库。“飞贼成千上万”,只见屋檐下一群咕咕直叫的鹁鸽(在当地鹁鸽因偷吃粮食,俗称飞贼)。“琉璃瓦一片”,根本没有,众人仔细寻找,才在屋后边的鸡窝上找到一小片,不知何年何月哪位僧人或道士从何处拣来的。直到这时众人才弄明白,四条“罪状”根本不存在,纯属“地方”李某的捏造诬陷。于是将李某抓到县衙,李某对所犯的诬告罪供认不讳。在处决之前,狱头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李垂头丧气仍不失“地方”身份的口气说:“我写的状子不差,就是水分太大;为了出气告黑状,皇帝上了我的当;事已至此,死也足矣。”
  “一柱香”死难者被埋葬在胜泉寺东林里,后人分别于乾隆三十二、四十八年为他们刻石立碑。墓碑上除刻有名字及冒着青烟的一柱香图案外,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人们都说祖上是不愿意将这件丑事昭示后人,故无文字记载。但“地方”李某的恶行,却流传至今。
  其实,胜泉寺的遗闻佚事还有许多,最值得庆幸和惊心动幕的是在一九四八年春天发生的一件事,仍让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记忆尤新。事情是这样的:翻身得解放的穷乡亲们,在极少数人的煽动下,进行大规模的“清山”,所到之处大小树木一砍而光。当然,象胜泉寺这样的寺庙也在清理之中。人们带着工具,牵着牲口蜂拥而上,眼看胜泉寺就要荡然无存,遭此大劫。这时,马班长(人民政府派在这里负责看寺种菜的)二话没说拿起枪冲到寺门口,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处大喊一声:“胜泉寺是国家的,谁也不能动!谁动我就崩谁!”蜂拥而上的人们被马班长的吼声震住了,黑压压的人群紧紧围在寺门口,有人还在鼓动,有人遥遥欲试,蠢蠢欲动。“你们都给我听着,赶快回去!向后转!齐步走!”随即哗啦一声,子弹推上膛,虎视眈眈。众人一看马班长的架式,不是吓唬老百姓的,要动真格的,子弹没长眼,碰上谁,谁倒霉。碰上谁,谁就死。众人来时那股劲一下泄了气,纷纷离去。由于马班长的挺身而出,保护了胜泉寺,使胜泉寺躲过此劫。如今,胜泉寺正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已成为人们渡假旅游的风水宝地。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毕思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