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祥”字号在周村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02
颗粒名称:
“祥”字号在周村的发展
分类号:
F327
页数:
7
页码:
192-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祥”字号在周村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商业经营、山东章丘旧军镇孟氏等情况。
关键词:
商业
经营
孟养轩
内容
孟氏商业家族乃是名扬海右,声誉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伟商巨贾,有东方第一商人之称,是十八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崛起的大规模商业集团,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纷乱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以其敏锐的眼光,雄厚的实力、精明的投资、诚实的信誉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巨头之一,也是中国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典型代表,当时曾流传这样一句民谣:“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二位财神爷加起来,抵不上一个孟洛川。”孟洛川是孟氏商业集团一位主要代表人物,他使家族事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山东章丘旧军镇孟氏,是以官僚地主起家,而后转向商业经营的,他们各家遍布全国的商号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祥”字,故人称祥字号。最初具有代表性的是谦祥益、元祥、万蚨祥,阜祥、瑞生祥、泉祥、瑞林祥、春和祥,即享誉天下的八大祥,到后来各号及经营者有变化,但经营主体变化不大,清代至民国,这八大祥在周村都有店铺。至今在周村大街上还保留着他们原来的建筑,可以领略到当年他们辉煌的风采,也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老字号标本和博物馆,成为商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物资料。
旧军孟氏系战国亚圣公孟子之后裔,明代初年先后有四支从外地迁居章丘,同当地孟姓聚居于旧军。又过了约三代,开始有人发迹成为官僚或富户。又经几代人努力,转向商业经济,在周村或济南的商业街上投资作买卖。由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人们有了钱主要是盖房子买地,并不太重视工商业经营,所以这时的店铺以经营杂货为主,规模都不大。直到清初,中国民族工商业逐渐形成了一种势力,吸引了官僚和地主阶层的注意,特别是受山西商业发达并东来抢占市场的启发,山东的投资者加快了对商业方面投资的步伐。据史料记载,在清康熙以前,周村商业城的大部分商号为山西和江南人所拥有。乾隆以后,山东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道光前后,山东章丘帮、长山帮、淄川帮已经可以与山西帮抗衡了,其中以旧军孟氏为代表的章丘帮崛起发展最快。
现有较早的史料和建筑来看,在清嘉庆年间,旧军孟毓溪家的恒祥染纺兼布店,已是周村较大规模的工商业,连工人带店员有几十号人。丰厚的利益刺激着投资者的胃口,孟氏改变过去将赚来的钱放债或买地的作法,转而重新投入工商业经营和发展中去。周村大街是号称“日进斗金”的繁华之地,原大街南首的万顺街有一处十分宽大的宅院,据说原是刁姓大户所拥有,因子孙后代不争气,家道败落,孟氏趁机买了下来,重新建设,并与西面大街上的布店打通,成为前店后厂、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大字号,后又在北京、汉口、郑州开设了分号,业务内容扩大为加工、批发兼零售等多项经营。
道光初年,孟毓溪因病去世,身后只有一子孟传珠。其弟孟毓湄则有四个儿子,所以他们主张将家中全部资产按人均分掉。实际上,他们这一家的财产主要是孟毓溪父子挣下的,孟传珠坚决不同意分,弟兄们之间调解不成,诉上了衙门,结果孟传珠官司打败了,仅分得四万两白银和周村恒祥母号,其余家产及赢利较多的分号被其他弟兄们分掉了。
孟传珠在亲友劝说下,将资产全部投资于工商业,把周村商号改为谦生德祥号。他下定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要经营好,管理人才是第一,于是毅然任用原恒祥雇员董连元为经理,并且放手让他全部负责。董连元是学徒出身,受东家如此信任,心中十分感激,与东家共同制定了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措施后,在经营和用人方面作了较大调整,并且根据市场需要以棉布、颜料批发和棉布漂染加工、外销为主要业务,以避免与资金雄厚、垄断市场的丝绸业发生冲突,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店名再次改为谦祥益。
谦祥益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到咸丰十一年,又在北京、汉口、上海、济南、苏州、郑州等地设立了批发零售分号,加工贸易额成倍增长,名气越来越大。很快,仅汉口戏子街分号的资金就达六万两白银。至清末民初,先后又派人在河北廊坊,山东的青岛、烟台、博山等地开设零售分店。孟传珠因病去世后,董连元受命主持一切业务,以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市场,深得少东家孟养轩信任和支持。董连元病故后,张禹门,高云台,何子业相继为总经理。
中华民国建立后,孟养轩将谦祥益总柜迁往北京,周村成为专门收购丝绸棉布,加工染色后批发给各地分号的加工基地。1919年,孟养轩在天津估衣市街开设谦祥益保记绸布店。但因受国外产品的冲击,布匹和丝绸业务利润越来越少。1933年,孟养轩看到经营茶叶利润较大,于是将周村谦祥益原来的业务停止,投入资金八万元,成立鸿祥茶庄,并且再度将其作为旧军孟氏进修堂全国商号的母号。然而,比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经营历史的泉祥等兄弟字号来说,鸿祥经营茶叶显得十分力不从心。尽管孟养轩重新投巨资建设了欧式门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并经常亲自坐镇指挥,但仍然起色不大,勉强维持到解放。
现存鸿祥旧建筑铺面在大街中段路东,为二层六大间西式楼房,高大宏伟,在各商号中独树一帜。后面是几个套院,原来是茶叶仓库和加工厂。另一大门在万顺街路北,旧式黑漆大门,原有“谦祥益”金字牌匾一块,文革中被人拆下不知去向。进门后两侧分别是一个个的平房院落,这是原来的批发交易场所和帐房。院落中心是一座类似官府殿堂式的建筑,前有廊柱,是孟氏接待官府官员和重要客人的地方。后面有几座楼房是住宅。西面大部分是平房,即原来的加工厂和仓库,与大街上的铺面相通。现成为周村纺织品公司的职工宿舍。
泉祥茶庄是旧军孟氏创办以来至今经营历史最长的老字号之一,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停业。但是解放以后的资本已不是孟氏的了。算起来,矗立在周村大街北首的泉祥茶庄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光了。
清道光初年,章丘旧军镇孟硫瀚之四子孟传珊举行婚礼,娶本县名门之女高即蕙为妻。高氏知书达礼聪明贤慧,并且非常有心计,她为孟家带来了重要的转机。结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但孟传珊无意仕进,比起三个兄长来,是显得太没有出息了。高氏苦劝无效后,就根据他的特长,另劝他走经商实业之路。孟传珊对经商早就很有兴趣,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也不好开口跟父亲和兄长们要钱。高氏于是拿出出嫁时带来的私房钱三千两银子,助他在周村择地建房开设了万蚨祥杂货店,主要经营生活用品,如锅、勺、鏊子及铁制农具等。因为孟传珊专心于业务经营,又以质优价廉取胜,使买卖做得十分红火。这时,大街北首路东一家布店倒闭,孟传珊立即出资收购了过来,将两处买卖并在一起,重建了店堂,增加了绸布零售业务。在严格管理下,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资金更加充盈。孟毓瀚死去以后,弟兄四人分家单过,孟传珊自立堂号为矜恕堂,周村的商号从此名正言顺成了个人的私产,孟传珊也就更加十分用心努力了,加上夫人高氏的协助和众人的扶持,万蚨祥逐渐成了一个大字号。孟传珊在夫人指点下,抽调资金在济南开设了第一家分号,即瑞蚨祥布店,专门经营大批量白布业务。
经过长时间市场分析,孟传珊认为茶叶生意好作,经过周密计划,他于1835年决定将业务方向改为经营茶叶为主,并将万蚨祥更名为泉祥。
咸丰元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巨子孟继笙出世了。孟继笙(1851—1939),字洛川(又作雒川),为孟传珊第四个儿子。孟传珊虽自己无意读书仕进,对四个儿子却仍寄予厚望,夫人高氏更是严厉督促他们用功读书,将来好博取功名,以光宗耀祖。然而,孟洛川偏偏继承了父亲的天性,自幼虽聪慧过人,却唯独对读书读不进去。每逢随父亲到周村来,五光十色的商业街市和繁华的商业经营氛围深深吸引了他,而且对于谋画筹算无师自通,小小年纪就特别钟爱经营方面知识,父母再责罚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得由他去了。其十几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将他交给三伯父孟传廷,带着他经常外出参加贸易往来活动,增长了他的商业阅历和经验。
孟洛川确实为商业奇才,仅仅几年功夫,就对商业经营和管理之道烂熟于胸,并处理了几件令长辈和业人拍案叫绝的事情。年纪不大,便主持了矜恕堂的经营业务,凭着他的雄才大略和过人胆识,使矜恕堂很快在族业中异军突起,并陆续兼并了其他堂号的产业,成为旧军孟氏工商业的主要代表。
1896年,孟洛川将周村泉祥总号迁往济南估衣市街,与瑞蚨祥绸布庄为联号,周村成为分号。1910年,孟洛川将泉祥改为专营茶叶,在福建、安徽、浙江等地设了收茶点和制茶工厂,形成了收购、加工、批发、销售一条龙。又在北京、天津、青岛、烟台等地陆续设立了分号,经营茶叶零售业务,但以周村规模最大,三十年代的年纯利润达6万元,比进恕堂的鸿祥多三成以上,为全国孟氏各茶业商号之冠。孟洛川经常到周村泉祥来视察或主持业务,并且建有公馆,还在周村娶了一房漂亮的姨太太,不定期地来住上一段时间。
周村泉祥茶庄最多时有员工40多人,仅配茶工人就有20多名。它也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前面临大街是楼上楼下各三大间楼房,装饰虽不十分夸张,却有一种古老凝重的气势。铺面大柜台紫红油亮,可看到后面一排洁净的茶柜,品茶室里飘来新茶清香可人的气息,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中国茶文化的氛围。过前厅往后,原有三个院落,分别为客厅、住宅、库房和加工厂等。现仅剩铺面楼房和后面的一进院落、三十余间楼房,泉祥茶庄的金字招牌仍立在三齐重镇的街口。
瑞林祥绸布店与其他祥字号所不同的是,别的祥字号大都是在周村创办、发迹,然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号,而瑞林祥却是在北京发达,而后又投资于周村市场,并且在北京及各地分号衰微之后,又靠着周村瑞林祥买卖兴隆,一直维持到一九四九年以后的。
清初,旧军学恕堂孟氏在北京开设了瑞生祥布庄。至乾隆末年,资东孟毓栩经营的瑞生祥已是十分红火,于是他挑选了一部分雇员,又在北京开办了瑞林祥绸布店。到他的第三代分家,分为居业堂和慎思堂二支,瑞林祥归了慎思堂。可是慎思堂人丁不旺,主要是靠各店忠心耿耿的掌柜帮助维持。道光时,外国商品大批进入中国市场,成本高、产量低的中国绸布受到了冲击。瑞林祥趁机大量经营进口洋布和合成布料,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同治初年,资东看到兄弟各支纷纷在繁华昌盛的周村城发财,也不甘落后。于是,在周村大街中段路东,靠着谦祥益北侧买下房产,重新起造楼房,开办了周村瑞林祥。这座造型独特的商业铺面建筑一直存留到今天。前面是附属于后面楼房的一层三间前厦,与后面二层古色古香的高楼,都采取了传统的飞檐斗拱四梁八柱型式,彩绘粉饰起来金碧辉煌,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在北春和祥、南鸿祥(谦祥益)各种新式西洋建筑的映衬下,更显得灿烂夺目。后面原来共有六进院落、三座大厅、五座楼房,但今已分割成好几块,只剩铺面和前院几十间房子还基本保存着原貌。
周村瑞林祥当时受到孟氏慎思堂的相当重视,一下子就投入了白银11000两作流动资金。最初主要经营博山大漆等物,后转向以经营绸布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瑞林祥在后院又开设了瑞华丝绸厂,自己收蚕、烘蚕、缫丝、织绸,印染后自己销售并批发给外地各号,保证了稳定的质量,这也是祥字号中特有的经营特点。二十年代时,周村瑞林祥共有员工20余名,以货真价实、品种齐全、服务周到、童叟无欺赢得了大量的顾客,甚至连残疾人都愿意买瑞林祥的绸布,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当时年盈纯利达七千元左右。至三十年代,慎思堂开始败落,北京瑞林祥总号及各地分号因亏空太大纷纷面临倒闭。全国的业务经营只有周村瑞林祥独立支撑,才不至于全部关门。不久,旧军孟因世乱遭劫,资东避居济南,周村瑞林祥派人给他买了一套住宅,并一次就送去花销钱2000元。解放后,周村瑞林祥一如既往,营业额仍然十分可观。可是几年后,资东孟宪福因北京瑞林祥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被人告上法庭。法院经调查,判令以周村瑞林祥资本作抵。1954年,周村瑞林祥房产、货物共作价合人民币9000元,全部用于还债。店内人员除了部分转入其他企业外,其余回乡务农。一个百年老店就这样因联号亏空巨款被逼得倒闭了,只余下大街上高大宏丽的楼房,成为昔日辉煌业绩的见证。
春和祥致记茶庄,资东是旧军孟德明,开创时间稍晚。其老柜在济南西关筐市街路西,曾是济南三大主要茶庄之一,在北京、天津、周村等地都设有分号。周村分号地址在大街中段路东,南面是瑞林祥绸布店,前面是一层三间新式铺面,宽敞明亮,货源充足,虽不能与泉祥、鸿祥争雄,却也非一般茶叶店可比。后面是套院,设有配茶车间和仓库,另有住宅和接待室、帐房等。同瑞林祥一样,周村春和祥受济南总号及各地分号拖累,本来十分红火的买卖,逐渐因资金紧张受到严重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困难的条件下还处于维持状态,到解放战争时干脆关门倒闭了,房屋转让他人。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翟伯成
责任者
郭济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