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字号在周村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02
颗粒名称: “祥”字号在周村的发展
分类号: F327
页数: 7
页码: 192-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祥”字号在周村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商业经营、山东章丘旧军镇孟氏等情况。
关键词: 商业 经营 孟养轩

内容

孟氏商业家族乃是名扬海右,声誉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伟商巨贾,有东方第一商人之称,是十八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崛起的大规模商业集团,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纷乱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以其敏锐的眼光,雄厚的实力、精明的投资、诚实的信誉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巨头之一,也是中国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典型代表,当时曾流传这样一句民谣:“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二位财神爷加起来,抵不上一个孟洛川。”孟洛川是孟氏商业集团一位主要代表人物,他使家族事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山东章丘旧军镇孟氏,是以官僚地主起家,而后转向商业经营的,他们各家遍布全国的商号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祥”字,故人称祥字号。最初具有代表性的是谦祥益、元祥、万蚨祥,阜祥、瑞生祥、泉祥、瑞林祥、春和祥,即享誉天下的八大祥,到后来各号及经营者有变化,但经营主体变化不大,清代至民国,这八大祥在周村都有店铺。至今在周村大街上还保留着他们原来的建筑,可以领略到当年他们辉煌的风采,也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老字号标本和博物馆,成为商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物资料。
  旧军孟氏系战国亚圣公孟子之后裔,明代初年先后有四支从外地迁居章丘,同当地孟姓聚居于旧军。又过了约三代,开始有人发迹成为官僚或富户。又经几代人努力,转向商业经济,在周村或济南的商业街上投资作买卖。由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人们有了钱主要是盖房子买地,并不太重视工商业经营,所以这时的店铺以经营杂货为主,规模都不大。直到清初,中国民族工商业逐渐形成了一种势力,吸引了官僚和地主阶层的注意,特别是受山西商业发达并东来抢占市场的启发,山东的投资者加快了对商业方面投资的步伐。据史料记载,在清康熙以前,周村商业城的大部分商号为山西和江南人所拥有。乾隆以后,山东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道光前后,山东章丘帮、长山帮、淄川帮已经可以与山西帮抗衡了,其中以旧军孟氏为代表的章丘帮崛起发展最快。
  现有较早的史料和建筑来看,在清嘉庆年间,旧军孟毓溪家的恒祥染纺兼布店,已是周村较大规模的工商业,连工人带店员有几十号人。丰厚的利益刺激着投资者的胃口,孟氏改变过去将赚来的钱放债或买地的作法,转而重新投入工商业经营和发展中去。周村大街是号称“日进斗金”的繁华之地,原大街南首的万顺街有一处十分宽大的宅院,据说原是刁姓大户所拥有,因子孙后代不争气,家道败落,孟氏趁机买了下来,重新建设,并与西面大街上的布店打通,成为前店后厂、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大字号,后又在北京、汉口、郑州开设了分号,业务内容扩大为加工、批发兼零售等多项经营。
  道光初年,孟毓溪因病去世,身后只有一子孟传珠。其弟孟毓湄则有四个儿子,所以他们主张将家中全部资产按人均分掉。实际上,他们这一家的财产主要是孟毓溪父子挣下的,孟传珠坚决不同意分,弟兄们之间调解不成,诉上了衙门,结果孟传珠官司打败了,仅分得四万两白银和周村恒祥母号,其余家产及赢利较多的分号被其他弟兄们分掉了。
  孟传珠在亲友劝说下,将资产全部投资于工商业,把周村商号改为谦生德祥号。他下定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要经营好,管理人才是第一,于是毅然任用原恒祥雇员董连元为经理,并且放手让他全部负责。董连元是学徒出身,受东家如此信任,心中十分感激,与东家共同制定了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措施后,在经营和用人方面作了较大调整,并且根据市场需要以棉布、颜料批发和棉布漂染加工、外销为主要业务,以避免与资金雄厚、垄断市场的丝绸业发生冲突,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店名再次改为谦祥益。
  谦祥益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到咸丰十一年,又在北京、汉口、上海、济南、苏州、郑州等地设立了批发零售分号,加工贸易额成倍增长,名气越来越大。很快,仅汉口戏子街分号的资金就达六万两白银。至清末民初,先后又派人在河北廊坊,山东的青岛、烟台、博山等地开设零售分店。孟传珠因病去世后,董连元受命主持一切业务,以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市场,深得少东家孟养轩信任和支持。董连元病故后,张禹门,高云台,何子业相继为总经理。
  中华民国建立后,孟养轩将谦祥益总柜迁往北京,周村成为专门收购丝绸棉布,加工染色后批发给各地分号的加工基地。1919年,孟养轩在天津估衣市街开设谦祥益保记绸布店。但因受国外产品的冲击,布匹和丝绸业务利润越来越少。1933年,孟养轩看到经营茶叶利润较大,于是将周村谦祥益原来的业务停止,投入资金八万元,成立鸿祥茶庄,并且再度将其作为旧军孟氏进修堂全国商号的母号。然而,比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经营历史的泉祥等兄弟字号来说,鸿祥经营茶叶显得十分力不从心。尽管孟养轩重新投巨资建设了欧式门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并经常亲自坐镇指挥,但仍然起色不大,勉强维持到解放。
  现存鸿祥旧建筑铺面在大街中段路东,为二层六大间西式楼房,高大宏伟,在各商号中独树一帜。后面是几个套院,原来是茶叶仓库和加工厂。另一大门在万顺街路北,旧式黑漆大门,原有“谦祥益”金字牌匾一块,文革中被人拆下不知去向。进门后两侧分别是一个个的平房院落,这是原来的批发交易场所和帐房。院落中心是一座类似官府殿堂式的建筑,前有廊柱,是孟氏接待官府官员和重要客人的地方。后面有几座楼房是住宅。西面大部分是平房,即原来的加工厂和仓库,与大街上的铺面相通。现成为周村纺织品公司的职工宿舍。
  泉祥茶庄是旧军孟氏创办以来至今经营历史最长的老字号之一,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停业。但是解放以后的资本已不是孟氏的了。算起来,矗立在周村大街北首的泉祥茶庄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光了。
  清道光初年,章丘旧军镇孟硫瀚之四子孟传珊举行婚礼,娶本县名门之女高即蕙为妻。高氏知书达礼聪明贤慧,并且非常有心计,她为孟家带来了重要的转机。结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但孟传珊无意仕进,比起三个兄长来,是显得太没有出息了。高氏苦劝无效后,就根据他的特长,另劝他走经商实业之路。孟传珊对经商早就很有兴趣,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也不好开口跟父亲和兄长们要钱。高氏于是拿出出嫁时带来的私房钱三千两银子,助他在周村择地建房开设了万蚨祥杂货店,主要经营生活用品,如锅、勺、鏊子及铁制农具等。因为孟传珊专心于业务经营,又以质优价廉取胜,使买卖做得十分红火。这时,大街北首路东一家布店倒闭,孟传珊立即出资收购了过来,将两处买卖并在一起,重建了店堂,增加了绸布零售业务。在严格管理下,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资金更加充盈。孟毓瀚死去以后,弟兄四人分家单过,孟传珊自立堂号为矜恕堂,周村的商号从此名正言顺成了个人的私产,孟传珊也就更加十分用心努力了,加上夫人高氏的协助和众人的扶持,万蚨祥逐渐成了一个大字号。孟传珊在夫人指点下,抽调资金在济南开设了第一家分号,即瑞蚨祥布店,专门经营大批量白布业务。
  经过长时间市场分析,孟传珊认为茶叶生意好作,经过周密计划,他于1835年决定将业务方向改为经营茶叶为主,并将万蚨祥更名为泉祥。
  咸丰元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巨子孟继笙出世了。孟继笙(1851—1939),字洛川(又作雒川),为孟传珊第四个儿子。孟传珊虽自己无意读书仕进,对四个儿子却仍寄予厚望,夫人高氏更是严厉督促他们用功读书,将来好博取功名,以光宗耀祖。然而,孟洛川偏偏继承了父亲的天性,自幼虽聪慧过人,却唯独对读书读不进去。每逢随父亲到周村来,五光十色的商业街市和繁华的商业经营氛围深深吸引了他,而且对于谋画筹算无师自通,小小年纪就特别钟爱经营方面知识,父母再责罚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得由他去了。其十几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将他交给三伯父孟传廷,带着他经常外出参加贸易往来活动,增长了他的商业阅历和经验。
  孟洛川确实为商业奇才,仅仅几年功夫,就对商业经营和管理之道烂熟于胸,并处理了几件令长辈和业人拍案叫绝的事情。年纪不大,便主持了矜恕堂的经营业务,凭着他的雄才大略和过人胆识,使矜恕堂很快在族业中异军突起,并陆续兼并了其他堂号的产业,成为旧军孟氏工商业的主要代表。
  1896年,孟洛川将周村泉祥总号迁往济南估衣市街,与瑞蚨祥绸布庄为联号,周村成为分号。1910年,孟洛川将泉祥改为专营茶叶,在福建、安徽、浙江等地设了收茶点和制茶工厂,形成了收购、加工、批发、销售一条龙。又在北京、天津、青岛、烟台等地陆续设立了分号,经营茶叶零售业务,但以周村规模最大,三十年代的年纯利润达6万元,比进恕堂的鸿祥多三成以上,为全国孟氏各茶业商号之冠。孟洛川经常到周村泉祥来视察或主持业务,并且建有公馆,还在周村娶了一房漂亮的姨太太,不定期地来住上一段时间。
  周村泉祥茶庄最多时有员工40多人,仅配茶工人就有20多名。它也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前面临大街是楼上楼下各三大间楼房,装饰虽不十分夸张,却有一种古老凝重的气势。铺面大柜台紫红油亮,可看到后面一排洁净的茶柜,品茶室里飘来新茶清香可人的气息,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中国茶文化的氛围。过前厅往后,原有三个院落,分别为客厅、住宅、库房和加工厂等。现仅剩铺面楼房和后面的一进院落、三十余间楼房,泉祥茶庄的金字招牌仍立在三齐重镇的街口。
  瑞林祥绸布店与其他祥字号所不同的是,别的祥字号大都是在周村创办、发迹,然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号,而瑞林祥却是在北京发达,而后又投资于周村市场,并且在北京及各地分号衰微之后,又靠着周村瑞林祥买卖兴隆,一直维持到一九四九年以后的。
  清初,旧军学恕堂孟氏在北京开设了瑞生祥布庄。至乾隆末年,资东孟毓栩经营的瑞生祥已是十分红火,于是他挑选了一部分雇员,又在北京开办了瑞林祥绸布店。到他的第三代分家,分为居业堂和慎思堂二支,瑞林祥归了慎思堂。可是慎思堂人丁不旺,主要是靠各店忠心耿耿的掌柜帮助维持。道光时,外国商品大批进入中国市场,成本高、产量低的中国绸布受到了冲击。瑞林祥趁机大量经营进口洋布和合成布料,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同治初年,资东看到兄弟各支纷纷在繁华昌盛的周村城发财,也不甘落后。于是,在周村大街中段路东,靠着谦祥益北侧买下房产,重新起造楼房,开办了周村瑞林祥。这座造型独特的商业铺面建筑一直存留到今天。前面是附属于后面楼房的一层三间前厦,与后面二层古色古香的高楼,都采取了传统的飞檐斗拱四梁八柱型式,彩绘粉饰起来金碧辉煌,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在北春和祥、南鸿祥(谦祥益)各种新式西洋建筑的映衬下,更显得灿烂夺目。后面原来共有六进院落、三座大厅、五座楼房,但今已分割成好几块,只剩铺面和前院几十间房子还基本保存着原貌。
  周村瑞林祥当时受到孟氏慎思堂的相当重视,一下子就投入了白银11000两作流动资金。最初主要经营博山大漆等物,后转向以经营绸布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瑞林祥在后院又开设了瑞华丝绸厂,自己收蚕、烘蚕、缫丝、织绸,印染后自己销售并批发给外地各号,保证了稳定的质量,这也是祥字号中特有的经营特点。二十年代时,周村瑞林祥共有员工20余名,以货真价实、品种齐全、服务周到、童叟无欺赢得了大量的顾客,甚至连残疾人都愿意买瑞林祥的绸布,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当时年盈纯利达七千元左右。至三十年代,慎思堂开始败落,北京瑞林祥总号及各地分号因亏空太大纷纷面临倒闭。全国的业务经营只有周村瑞林祥独立支撑,才不至于全部关门。不久,旧军孟因世乱遭劫,资东避居济南,周村瑞林祥派人给他买了一套住宅,并一次就送去花销钱2000元。解放后,周村瑞林祥一如既往,营业额仍然十分可观。可是几年后,资东孟宪福因北京瑞林祥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被人告上法庭。法院经调查,判令以周村瑞林祥资本作抵。1954年,周村瑞林祥房产、货物共作价合人民币9000元,全部用于还债。店内人员除了部分转入其他企业外,其余回乡务农。一个百年老店就这样因联号亏空巨款被逼得倒闭了,只余下大街上高大宏丽的楼房,成为昔日辉煌业绩的见证。
  春和祥致记茶庄,资东是旧军孟德明,开创时间稍晚。其老柜在济南西关筐市街路西,曾是济南三大主要茶庄之一,在北京、天津、周村等地都设有分号。周村分号地址在大街中段路东,南面是瑞林祥绸布店,前面是一层三间新式铺面,宽敞明亮,货源充足,虽不能与泉祥、鸿祥争雄,却也非一般茶叶店可比。后面是套院,设有配茶车间和仓库,另有住宅和接待室、帐房等。同瑞林祥一样,周村春和祥受济南总号及各地分号拖累,本来十分红火的买卖,逐渐因资金紧张受到严重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困难的条件下还处于维持状态,到解放战争时干脆关门倒闭了,房屋转让他人。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翟伯成
责任者
郭济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