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建县前的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692
颗粒名称: 章丘建县前的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4
页码: 154-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建县前的行政区划、其中包括了政治改革、行政地方机构等情况。
关键词: 章丘 历史 行政

内容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置郡县,章丘属齐郡,两汉时期,章丘境内置阳丘县、土鼓县、朝阳县、猇县、东平陵县等。
  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又推动了军阀割据。各州郡的郡守、刺史与地方豪绅互相勾结,以镇压黄巾军为名,扩大自己的武装势力范围。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和对东汉帝王的控制权,一时战争四起,愈战愈烈。
  这一时期,河间利王子刘康封济南王。中平元年(184),曹操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济南相,治东平陵。《三国志·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颖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祠,奸宄逃窜,郡界肃然。”由此可以看出年仅二十九岁的曹操在东平陵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废除淫祠、禁绝“奸邪鬼神”之事,确实做出了一些贡献,使东平陵一度“政教大行、一郡清平”。与此同时,他一方面扩充自己的实力,一方面疯狂镇压黄巾军,并将号称百万的青州黄巾军收编。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统一了北方,章丘归魏。
  在三国鼎立的年代里,章丘因地处后方,战火没有燃进来,但内乱却始终不止。就在曹操大败乌桓、北征辽东的时候,后院又起火,以徐和、司马俱、管承为首的黄巾军攻进了东平陵城,将济南王刘赟杀死。
  三国归晋后,武帝(司马炎)封司马遂为济南王。《晋书·宗室传》云:“济南惠王遂,字子伯,宣帝(司马懿)弟恂之子也,武帝受惮封济南王。”都,仍在东平陵故城。平陵周围的历城县、台县、管县、著县均在其辖区内。
  南北朝历经160余年,章丘先属刘宋,后归魏、周。历史沿革多变而复杂,史料记载极少。据《宋书》载:“永初元年(420),济南又有祝阿、於陵县,而无朝阳、平陵二县;朝阳属东安。有著、无土鼓,并曰东平陵。又侨置东魏郡,复置顿丘郡,置高唐、广宗、卫国、蠡县、肥乡、聊城、博平等县。”为详明章丘境内的地名,区划及历史沿革,有必要将上述新置县加以考证:一、顿丘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南朝宋置今阙,当在山东境。”又顿丘县:“当在山东旧济南府境。”道光《章丘县志》:“卫国县鸡山之西有四村,东、西、南三村皆曰顿丘,相传顿丘三村间有城。”现存东、西顿丘已于五十年代划归济南市城区孙村镇。二、高唐县。《山东通志》云:“北齐废朝阳,在今邹平县魏桥一带。刘宋并朝阳,广宗入高唐,迁回村镇。北齐天宝七年(556),文宣帝并省,迁今绣惠镇。三、广宗县。《魏书》云:“广宗,有胡山,平部城。”《章丘县志》云:“广宗城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文祖镇。”今古址犹存,汉至南北朝的文化遗存丰厚,证明史书记载准确。四,卫国县。《魏书·地形志》载:“卫国,有挺城、石汤水,鸡山。”《章丘县志》载:“卫国城,在县治西南五十里、鸡山圈。”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鸡山脚下的陈家遗址。该遗址位于圣井镇陈家村南,西与历城接壤。该处近年来由于砖厂用土,不断发现战国至汉代的铜、陶器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陶罐等,此地当为当年的卫国县城。五、蠡吾县。《宋书·州郡志》曰:“蠡吾并政属涿,后汉属中山。”晋《太康地志》云:“属高阳,考武始立,高阳大明七年度此。”《魏书》:“蠡吾,刘骏置,魏因之,有龙山。”《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蠡吾县,南朝宋置,后魏因之,今阙,当在山东旧济南府境。”按《宋书》云:“蠡吾应在今河北省涿县、定县一带,不确。”《魏书》有龙山,但此龙山不是指现在的龙山镇,而是明水镇南的龙盘山。《三齐记》载:“周初有神龙潜此故名。”龙盘山是姜源踏巨人足而生后稷的地方,因此大有名气。龙盘山西有一高阜,当地人称“灰山”。当为蠡吾县故城。六、肥乡县。晋《太康地志》:“属广平。”广平为河北省、故不对。《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南朝宋置,北齐省,故治在山东历城县东。”《魏书·地形志》:“肥乡有陵城,巨合城。”但平陵城,巨合城的沿革均入肥城县之说,从章丘西部的地形和村镇分布看,这一带不会再建新城,肥乡县城所在地应在东平陵城或在巨合城内。七、聊城县。《魏书》云:“有台城,菅城。”台城在章丘西北,今历城区唐王镇所辖,即党家镇西北部、白云湖一带。菅城在邹平县菅家一带。由此可见当时的县城应在两城中的一个或在两城中间的博平县故城。八、博平县。《魏书》云:“博平有土鼓城、逢陵城、长白山。”章丘悬挂志》云:“博平城在县治东南三十里博平镇。”博平镇位于明水以东、王村以西、邹平县城以南的长白山地区。县城在博平则不可信,经考察应在博平村东南700米处的巴漏河北岸。
  南北朝末年,全国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北方少数民族和汉人长期杂居,逐渐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使江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北周的大权落到了杨坚的手中,杨坚的女儿是周静王的母亲,静帝称帝时年仅八岁,杨坚以大丞相辅政,掌握了军政大权。大定元年(581),杨坚逼静帝让位,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
  隋文帝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中行政地方机构,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章丘县就是在这场改革中诞生的。
  开皇六年(586),改卫国县为亭山县。《隋书·地理志》:“亭山,旧曰卫国,后齐并土鼓、肥乡入焉,开皇六年改为亭山。”改卫国县为亭山县,不妥,应为迁。亭山县城古址在今曹范叶亭山村东,距卫国县城十余里,改字会给人一种原地改名的错觉。开皇十六年,改高唐为章丘,改朝阳为临济。《隋书》:“章丘,旧曰高唐,开皇十六年改焉。又置管城县,大业初废,入焉。又宋置东魏郡,后齐废。有东陵山、长白山、龙盘山。”以此章丘县出现于中国版图,至公元1992年8月章丘撤县设市,历经1398年,完成了历史使命。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宁荫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