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顾炎武在章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678
颗粒名称:
顾炎武在章丘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14-1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顾炎武在章丘、其中包括了大学问家、爱国思想家、抗清志士、复兴民族积蓄力量等情况。
关键词:
顾炎武
济南
地方
内容
顾炎武(1613—1683),是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爱国思想家。初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博古通今,主张:“经世治用。”他走遍半个中国,对国家典制、郡邑典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并精通音韵、金石学,积三十年之功,著《日知录》三十卷,考据辨析,综核名实,内容博大、翔实,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对后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顾炎武又是一位终生不渝的抗清志士,他写过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他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壮语,鼓舞后世几代人民群众对敌斗争产生过振聋发聩的巨大精神力量。
1645年8月,他在家乡昆山参加了人民自发的武装起义。失败后,他辗转于江浙一带,亲眼看到烽火连天,哀鸿遍野,他日夜焦思,心忧天下,不禁发出“感慨山河追失计,艰难戎马发真情”的喟叹,表达了这位爱国者以国家民族命运为怀的高尚思想。他得知山东泰山周围义军实力雄壮,鲁西、胶东义军活动如火如荼,心中十分倾慕。1657年,他决定北上山东,观察虚实。一路上到处田园荒芜,千村萧疏,十室九空,目不忍睹。这一来更坚定了他抗清复明的意志和决心,也正是实践他“浩然思忠原,誓言向江浒”的报国承诺。
顾炎武来山东目的有二:一是深入清廷后方,了解敌人虚实,观察山川形势,了解地方资源,为深入持久的反清斗争,作好物质准备。二是深入腹地,了解各地战争活动情况。建立据点,联络各地豪杰志士,为光复中原,复兴民族积蓄力量。
他从济南来到章丘,观察了这里的山川地理:长白山雄踞东南,白云湖荡漾西北,他认为有山水据守,易坚持斗争。决定在县城西大桑村建立庄园,于是从当地豪绅谢长吉手中典买了一些田产,做为他在山东抗清的立足点、联络站。他在这里结识了明末诸生著名田园诗人张光启(字元明,宁家埠镇西埠村人。明亡后,隐居乡里,至死不仕。著有诗集《自娱草》行世)。同时,他又结识了具有民族正义感的著名学者张尔歧、马骕,徐夜等人。
张尔歧(1612—1677),字稷若,济阳人,明末诸生,入清不仕,笃志好学,教授乡里终其身。所著《周礼》,顾炎武看后十分赞赏这部书,“根本先儒,立言简当”、“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并为之序。
马骕(1620—1673),字宛斯,邹平人,1659年(顺治十六年)进士。曾任灵壁县知县,兴利除弊,群众拥戴。所著《绎史》160篇,记太古至秦末之争,钩玄发微,多有创见,顾炎武阅后极为推崇,认为是:“必传之作。”
徐夜(1614—1686,一说1616—1688),字东痴,新城(今桓台)人,著名诗人。他具有清高的民族气节,他以陶潜、严子陵自比。王渔洋多次举荐他出来做官,却不为名利所动。他与为匡复大明为己任的顾炎武等人结为挚友。
顾炎武与张光启、张尔歧、马骕、徐夜等人志同道合,决心患难与共,遂结成“生死之交”(据《济南市情》转引自《济南府志》)。
同时,他在章丘不断进行文史考察,在县城东关瞻仰了战国哲学家、阴阳家邹衍祠;浏览了明代词曲巨匠李开先的中麓草堂;访问了明代名宦焦馨故居。并对章丘城女郎山进行了考证,从考察中认识到当地百姓勤劳、忠实、民风纯朴,且物产富绕,甲于全省。这里又是历史上农民起义英雄王薄、杜伏威活动过的地方。但他并不固守一地,如他到济南由徐夜推荐他到山东通志局,一面编纂志书,一面从事著述,在此完成了《山东考古录》等书。如此时间一长,大桑村的谢长吉趁他多时在外之际,想把典卖的田产侵吞回去,于是就千方百计寻找借口。1668年,即墨人姜元衡告发苏州黄培私藏反清书籍,谢长吉乘机收买了姜元衡,硬把已故的陈济生编刻的带有反清色彩的《启祯诗选》的罪名,强加在顾炎武头上。不久,清廷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通缉顾炎武。当时,他正在北京,深知清廷对待知识分子极端残忍。心想,如自己远走他乡,虽可以躲避一时飞来之祸,但这样做会给地方官府造成一种口实,并使许多亲友受到牵连。他决心挺身而出,与诬告者对簿公堂。他从北京赶来济南,地方官府对他有理有据的申辨置之不理,立即把他投入牢房,并对他进行了肉体惩罚。同时,地方官府对他在章丘大桑村的田宅进行了严密的搜查,并对他在当地经常交往的人士中进行了反复的责问,找不到半点差错。在济南、章丘的新知、旧友,得知他身陷囹圄、生命危急的消息,多方设法营救,甚至远在山西的学生爱国志士李因笃,不远千里来济南探监。李因笃一见到老师周身伤痕,步履困难时,泪如雨下,痛不欲生。顾炎武却神色自若地说:“不要这样,……《启祯诗选》本来与我无关,我若一走反而使罪名落实了。”“牢狱之苦,我也不是初尝了。受审之余,我可以闭目静坐,温习书史,倒也别有乐趣……”顾炎武在敌人面前坚持正义,从容不迫的精神,更使李因笃感佩不已,临别时因笃将带来的钱让老师收用,炎武执意不肯,让其带走。
由于地方官府找不到真凭实据,又考虑到顾炎武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坐牢半年多的顾炎武得到释放。他出狱后,一切言论、行动,受到官府的监视,决定暂上北京,静观时变,再定行止。
顾炎武来山东,特别在章丘、济南等地的所思、所言、所为,正表现了一位伟大爱国者的“风霜之气,松柏之质”的高风亮节。他的爱国思想影响深远。如今“振兴中华,人人有责”,正激励亿万人民传承文明,改革创新,齐心协力,建设祖国,才赢得今天的灿烂辉煌!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友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顾炎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