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新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564
颗粒名称: 济南市新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5
页码: 40-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新市场自一九〇五年建立以来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济南市 新市场 发展

内容

新市场自一九〇五年建立以来,就是济南市的主要市场之一。它位于经二路纬一路东路南,面积约一万五千六百平方米。
  在建立前,这里杂草丛生,荒丘遍野,是一片荒凉的乱葬岗子,俗称“南岗子”。自一九〇四年济南开辟商埠后,因这里靠近火车站,又是济南市东西区的交通要道,因此被军阀张怀芝看中。于是他借开辟义地为名,霸占此地,强拉民伕填平沟壑,将穆家林子(即以后的青年会)和北岗子两处的摊贩赶迁此处,搭起临时布篷,初步形成市场。因当时在商埠只有这一个新设的市场,故名“新市场”。
  张怀芝为了盘剥人民,在场内设有“经租处”。初期,为了引诱商贩,每天按经营情况,采取每日敛钱的办法收取较少的租金。以后市场日趋繁荣,商贩由地摊逐渐发展为店铺后,收取租金就越来越多,每间营业室(约十平方米)每月要收取房捐地租二至三元。并且巧立名目,多方敲诈勒索。如商贩要盖房,必先请客送礼;转让须得到经租处同意;经租处办公费、义务消防费以及市场内修路、挖厕所、盖戏院等费用,也全由各营业户分摊。如修建“天庆戏院”时,各营业户不分大小,一律分摊大洋五元,约折合一百斤面粉的价值。
  张怀芝为了进一步控制市场,豢养了一些爪牙,霸占市场,为所欲为。张怀芝当时的爪牙主要有“三虎一狼两条狗”,即经租处头子“坐地虎”王子明;经营百货的“笑面虎”徐海泉;经营估衣的“镇街虎”贾芝轩;经营百货的“白眼狼”魏星元以及朱刚正、王传信这两条狗。这批凶虎恶狼走狗,狐假虎威,对商户横加勒索。逢年过节,商户都得给他们送礼、问安、磕头。各商户改门换窗,也要先对他们请客送礼,以征得其同意。如“庆祥”百货店张善堂只在山墙上开个小门,就花去三百五十元。否则,他们即暗派打手,砸闹商户。
  新市场在旧社会先后经历了张怀芝、郑士琦、张宗昌、韩复榘等军阀的盘剥,又遭受了日寇、国民党多年的压榨。但随着城市工商业的日趋发展,人口逐年增多,在韩复榘时代,趵突泉市场改建自来水厂,那里的商户、娱乐场所多迁此处,因而新市场更加繁华。场内商号共有二百多家,成为本市经营自行车、五金、电料等行业的集中地区之一。当时市场内有大小街道十余条,南北各建有拱式大门,书以“新市场”三个大字。东西两街为曲艺场所,中大街东面多数是估衣店,中大街是百货、鞋帽、棉布、文具、服装等商店;西大街多数是饭馆。天庆戏院则位于市场的中心。
  新市场的特点是文娱场所较多,剧院计有“天庆”等四处,曲艺场所则有升余处。山东著名梨花大鼓演员谢大玉、孙大玉,著名五音戏演员邓洪山(即“鲜樱桃”),相声演员马金良,魔术师李福祥,以及评书演员傅太臣,山东琴书名演员邓九如,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等,都曾在这里献艺多年。此外还有河南坠子、西河大鼓、兰州布影等曲艺。
  由于新市场建立时间早,场内的娱乐场所众多,故逐渐闻名于省内外。韩复榘时代,新市场外路北也修建了一座三层大楼,下面是商店,三层是有名的“青莲阁”曲艺场,著名曲艺演员花二顺便在此演唱。市场北门外西侧路南,有个叫刘兴国的还在那里开设了个“普利市场”,楼上亦辟为剧场(即现在的“胜利电影院”前身)。市场南门外的魏家庄,因受市场的影响,也繁荣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条饮食行业街,单是卖禹城扒鸡的就有七、八家,“长清大素包”也颇负盛名。
  新市场发展到一九五五年公私合营时,经营百货、鞋帽、服装的商户有六十四户,总人数一百七十四人。其中雇用职工最多的三人,最少的一人,无雇工的三十户。比较出名的有“尉生祥鞋帽百货店”,经理是张敬斋,在最盛时雇工二十多人,前店后厂,自制布鞋运销兖州、滕县一带,日伪时期资金高达万元以上,解放前夕已衰落下去。另有祁春民一户,专营自制钓鱼工具,解放后仍有名声。这个商场里资金在二千元以上的有“义盛永百货商店”等两户;一千元以上的有“庆祥百货商店”等十二户。其余均是千元以下的小业主。
  原在新市场营业的“玉华斋眼镜店”,经理是王蕴卿,开业于张宗昌时代,合营时资金达一万二千元,雇用职工七人,解放前已迁出市场。
  在新市场内,经营棉布的有十户,三十七人,资方及资方代理人十八人,职工十九人,雇用职工最多的四人,最少的一人,无职工的两户。资金在五千元以上的有朱星元经营的“达通”等两户;两千元以上的有徐乐庭经营的“广聚祥”等五户;两千元以下的三户。
  经营委托业的(即估衣旧货)商店有十七户,共四十人,资方及从业人员三十人,职工十人,无职工的三户。还有原在新市场开业,解放后迁于市场外的“福顺和委托店”,合营时资金达万元以上,雇用职工四人。
  饮食业是市场内户数较多的行业,整个西大街绝大多数都是饭馆,共有二十九户,九十七人,资方及从业人员六十三人,雇工三十四人,最多的七人,最少的一人,无职工的十五户。其中较大的有西街南门口王恩泽经营的“祥顺居焖饼店”(回民饭店),合营时资金五千五百元,职工二十四人。西街北首赵炳斗经营的“赵家扁食楼”,资金三千元,雇工二十七人,专营水饺。崔景山经营的“马家馆”也在三千元以上。孙建武经营的素煎包;李梦洲出售的天津熬鱼、烧卖;刘云通经营的油炸糕,在本市也颇有声誉。
  当时经营酒馆、理发、照相、修鞋、修表等行业的也有十来户,还有五户家庭文具店。
  市场内的饮食店,过去大都设有女招待,借此招徕顾客。
  解放后,新市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造。一九五〇年镇反时,处决了民愤极大的“三虎一狼”,过去在这里横行霸道欺压群众的“两条狗”也被管制起来。一九五五年十月至一九五六年一月,新市场的棉布、百货和其他行业分别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一九五八年又实现了小商小贩的合作化,设立了市场综合管理机构,进行了如下的整顿和改造:
  一、拆除了市场中街东侧及部分小街道,扩展成为中心广场。
  二、东面三条小街全部拆除,建立了百货门市部、糕点门市部、土产门市部以及理发店和国营饭店。
  三、扩建了针织门市部、棉布门市部、“新梅村饭店”、“同心合作饭店”和百货商店等。
  四、“胜利电影院”也改在市场内开门。
  通过以上的调整和扩建,昔日的新市场变成了以国营为主的、商品种类齐全,服务项目多样、营业兴旺的新市场。在十年动乱中,新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的破坏,呈现出百业萧条的景象。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内各行业经营情况大为好转。如百货业一九七七年全年营业额只有五百七十万元,一九八〇年达到一千万元,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记录了济南的文史,包括和王尽美同志在一起的时候、日寇占领时期济南的“泺源公馆”、我所知道的张宗昌、韩复榘叛冯投蒋等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效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