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旧城垣及解放阁的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533
颗粒名称: 济南旧城垣及解放阁的今昔
分类号: D231
页数: 2
页码: 110-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旧城垣及解放阁的今昔、其中包括解放后、解放阁、魁星楼等情况。
关键词: 解放阁 济南 泥塑

内容

济南古有城垣,最早见《水经注》卷八,济水记载:“城南对山”。当时的城,是土城。晋时济南为“郡”,属青州。永嘉末年曾扩大城垣。
  解放后(一九五一年)拆除之城垣,系明太祖洪武四年(一三七一)沿旧基“甃以砖石”修建而成(今迹由大明湖东门起,沿黑虎泉北路,解放阁,黑虎泉西路,工展馆路,大明湖西门内——滑冰场,北极庙,水北门汇波楼往东),距今六百一十多年。这座城垣至清朝咸丰初年成为内城。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曾迫近济南,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防御,在原有城垣外,东、南、西三面,又修筑土圩作为外围防守屏障(东起今菜市小北门往东,沿东圩门,东仓,解放桥,东舍坊,文化西路,山东剧院,杆石桥,林祥桥,普利门,迎仙桥,北关车站,小北门至大明湖滑冰场西附近)。因内城北面环水易守,故未环抱内城。同治五年(一八六五年)始砌以石。当时,各地捻军四起,清廷官吏惊恐不安,惟恐外圩被攻破,又在内城垣外侧丈余高处,绕全城一周,抹以宽约八尺的灰面(俗称“城墙玉带”),以防外城攻破爬内城。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六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解放济南的战役,二十三日先后攻克外城。二十四日凌晨突破了内城东南墙角,随即展开巷战,全歼守敌。为关内最早解放的省会城市。为了纪念济南的解放,在这个突破点,修建了“解放阁”。
  从现时“解放阁”的东南角的东南两面的阁壁看,在南面陈毅同志题“解放阁”三字之下及东面,都有二十一、二行高的砌石,南面长约十二、三公尺,东面长约二十二、三公尺的砌石缝中,生有狗尾草及杂草,另外从石块的风蚀磨损处看,都可能看到这是旧城垣残留的遗迹。
  在我八、九岁时,曾在这城角相距三十多公尺处的一户人家读私塾,放学后或假日,邀几个小友从南门马道跑上城墙,东行至建筑在城角的“魁星楼”去捉迷藏,摸野鸽子摘小酸枣,这是春暖花开或盛夏秋末之际常做的儿戏。这座“魁星楼”大体上象旧城门楼,有三层,底层是空荡荡的,二层有泥塑神像三尊,靠东西两壁还有小鬼泥塑。由于年久未曾彩油,兼之儿戏迷藏常以鬼神为障,两壁小鬼更是攀登三层的阶梯,形态早已无状,彩身泥土剥脱,遍露筋骨,亦不知是何鬼神。三层是不易攀登的,中间筑一台,塑“魁星”像。虽是尘土蔽体,兼有剥落,大体上形象尚完好,还可辨认其蓝面红发,红袍绿裤,黑靴,右臂高举,手擎泥塑形毛笔,作书点状;左臂弯曲腹部,手握木制方斗,右腿踏台中央,左腿高扬弯曲,面北而立。顽童经常以投石落斗为戏,斗已残缺,像身已是遍体鳞伤,泥土毕露。
  一九三〇年韩复榘督鲁。一九三二年(待考)拆除了“魁星楼”,改建为“气象观测所”,是一所砖砌平房,并在东侧筑以登城台阶。日伪时期仍沿用此房为“气象台”。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后,即驻国民党军队。解放济南战役中毁于炮火。后来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解放阁。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其中,有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倡导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协的整个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省会所在地。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稚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