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工染洋布阶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461
颗粒名称: 二、加工染洋布阶段
分类号: TS14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加工染洋布、主要是给色洋布行加工等情况。
关键词: 染洋布 加工 绸布庄

内容

(一九〇五——一九一八年)
  加工染洋布,主要是给色洋布行加工。大洋布庄有时受客商委托代染色布,就找染坊加工,但数量不多,绸布庄找染坊加工更少。
  给色洋布行加工,是由色洋布行供给白布,商定色泽规格,染坊仅负责染色,而染后的平整由色洋布行交给踹坊业加工平整。色布的染制过程,是由染坊和踹坊分别进行。这实际上染坊和踹坊都成了色洋布行庄附属的加工作坊;色洋布行业掌握了染坊业和踹坊业的业务。色洋布行为了保证和增大本身的利润就采取种种办法减少染坊、踹坊的加工费,因而染坊业,加工一年,获利甚微。
  东元盛为了摆脱色洋布行的控制和束缚,就想采取自己买布,自己染色,自己销售的办法。可是东元盛染坊,经济力量有限,就连买几十匹布的力量也没有。一九一四年欧战爆发,德国颜料进口骤减,价格猛烈上涨。洋靛原是每百斤银三十五两,上涨十倍,达到银三百五十两,小桶染料上涨更大,如紫色、绿色上涨达数十倍。东元盛染坊存储的颜料虽不多,在颜料价格急剧上涨而其他货物价格基本未动的情况下,获得了很大利润,因此能够买布自染。于是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自己买布自产自销。经营了两个月,在阴历四月初三日发生了吴大洲进占周村的事件。吴大洲、薄子明率兵进占周村后,抢了商业银行和各棉布庄,周村工商业受到很大损失。当时市面百业停顿,极为混乱。东元盛染坊也受到了损失。企业负责人再三考虑,不能再在周村继续经营,同时看到济南有发展前途,毅然于一九一六年把企业由周村迁来济南。
  企业迁到济南,在设备方面,除由周村带来两架风箱、两口铁锅、十数条杉杆外,其他一切均须重新安置。所存少量颜料,为了避免兵灾,在迁来济南前已运往桓台储存。所有现金,已全部用于租赁房屋和购置零星设备。因而资金周转至为困难。经各方面筹措,由桓台田家庄公义钱铺取得贷款铜元二百吊,始解决了当时的流动资金问题。这时工人仅有十人左右,因为资金短少,仍是为色洋布行加工。开始只是染一般品种,利润微薄。企业经理人研究了当时市场的色布销售情况,认为深蓝布是广大人民喜爱的习惯品种,遂决定除加工染一般品种外,增染“莱芜染”深蓝布的品种(所谓“莱芜染”亦即旧式的缸染)。于一九一七年春筹备生产“莱芜染”,增添设备,由莱芜地区重金聘来师傅三人,除供给食宿外,老师傅年薪一百二十吊,二师傅年薪八十吊,上浆师傅年薪六十吊。这时的东元盛染坊就是一个本染坊和莱芜染的混合作坊了。春季夏季“本染坊”的业务多,秋季冬季是深蓝布的畅销季节。一九一七年秋季冬季深蓝布销售特多,几个月的时间始终持续着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年的加工业务好,年终结账获利一万吊左右。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其中,有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倡导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协的整个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省会所在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