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张宗昌在济南、青岛追捕“赤化党”的一段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458
颗粒名称: 军阀张宗昌在济南、青岛追捕“赤化党”的一段经过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7-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军阀张宗昌在济南、青岛追捕赤化党的一段经过等情况。
关键词: 赤化党 张宗昌 济南

内容

一九二五年冬,国民革命军(一般称北伐军)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占领了长江沿岸各省。直、奉系军阀统治政权,(吴佩孚、孙传芳等为直系;张作霖、张宗昌等为奉系),土崩瓦解。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已起了极大变化。华北各省国共两党成员及青年学生,纷纷南下,参加北伐的革命队伍。那时国内两大交通干线的津浦、京汉铁路已经中断,只有从天津和青岛港口可以南下。山东奉系军阀张宗昌与直隶(即河北省)奉系军阀褚玉璞,害怕华北的人士大量南去,摇动了他们的统治地位。为阻止北伐的革命浪潮,他们以直鲁联军的名义,派重兵把守天津和青岛两处港口,严禁青年人出境,在盘查中逮捕了不少的中青年旅客。因此,使两党人士及青年学生深感南下困难。
  当时张宗昌派他的卫队旅旅长祝祥本的第二团驻扎青岛港口,执行盘查旅客出境的任务。第二团团长任某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因和张宗昌一起干过绿林行当,张很信任他,知他没有文化,特别找了一位东北讲武堂毕业,并曾留校当过教官的纪晋昌为第二团中校团副(即副团长),帮任掌握团务。纪少年精干,又是奉系讲武堂出身,因而任把团务全部委托纪负责处理。这时纪晋昌率领全团人马驻在青岛港口。
  那时济南的国民党人范予遂(省第一师范教员,现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子壮(省第一中学教员)、丁君羊(齐鲁大学学生,当时系共产党人,后脱党改名丁基实)等,到山东省议会副议长陈韵轩(名鸾书,省议会民治派首领)的公馆中,请陈代想办法。当时我是山东省议会的一名秘书,住在陈公馆中。陈知道我和纪晋昌是同乡同学,常有往来,动员我去青岛,对纪宣传革命形势,争取纪能掩护放行。我到青岛,说服了纪晋昌,他答应加以掩护。我返济南向陈报告,由陈转告范、王、丁等,组织南下的人陆续出发。
  当时规定的联络办法是:由济南方面发给南下的人一张印有“鲁盛伟”三字的名片,到青岛后持此名片到青岛时报馆,找该报编辑王子云报到(王是当时国民党青岛市党部的成员),王问明南下人数和住处后,即将名片留下销毁,然后通知我,我按当时情况,随时作好安排。我先到青岛,借住在一家叫驻霞仙馆的大饭店内(出入饭店无人注意),我得到王的通知后,即按址到旅馆作为看亲友会见南下者,告知离开港口时注意事项和发生问题时的应变方法。另外在青岛租有一处空房,如有不便住旅馆的,即到该处住宿,并安排了一个人担任招待。这样布置妥当后,我即首批带领陈韵轩的侄子陈毓桢(山东法政专门学校学生),我的二弟魏士俊(山东大学文学系学生),由济南到青岛,会同王子云的表弟刘安太(滕县中学学生)作第一批南下试行,以打破其他人的顾虑(出去的人当时是说到上海后,由组织送他们去武汉军政分校学习)。纪晋昌遵守诺言,并派团部一中尉副官刘某专在港口码头随批护送。每次乘日本轮船出发,我都到港口码头向刘副官打招呼,看着轮船开走才离去。这样自十一月到春节前,都先后平安出去,未发生任何事故。南下人员中不仅有山东的,还有从北京到济南转青岛南去的。至于共有多少人南下,我当时未作统计。迨接到护送任务完毕的通知,我即回济。
  任务刚结束,突然发生了祸事。一天(具体日期不记得了)王子云在青岛时报馆内,有一个叫张子英的找他,说从上海来,奉国民党中委王乐平的派遣,来青岛找魏华亭、王子云、范予遂、王子壮、丁君羊等五人,迅速去上海,有要事商议,愈快愈好。张还说在青岛等着一同走。王子云麻痹大意,未加警惕,既未见王乐平的只字介绍,又未对张进行盘问,既是专程来青,而来人竟不说明为何事相召?这样大的疑点,王子云毫不觉察。竟对张子英的话信以为真,当时当着张子英的面,马上给我向济南镇武庙街陈公馆写了快信,通知我转约范、王、丁等速到青岛。张当时记下了我的通讯地址,欣然而去。恰巧这天高春如先生(名秉坊,博山人)在张北工作,有事由北京到青岛转赴上海,高是王子云的老上级,王去看望高,并将王乐平派张子英来青约去上海的事告诉高。高即询问张子英的体形高大和天津口音后,大惊失色。因高在胶济铁路火车上,坐的二等车(当时火车坐位分一、二、三等),恰巧和张子英坐对面,当列车长查票时,张出示山东督办公署护照(有护照即不买票),高是个有心人,偷看护照上写着“督办公署密探长张子英”字样,因而和张搭诎着谈一些山南海北的闲话,顺便问张到青岛有何公干?张漫不经心地说去办一件案子。高听王子云谈后,即将火车上所见告诉王子云,指出张子英不马上下手,很可能是想一网打尽,也可能白天怕轰动群众,透露捕人消息,等夜间逮捕。并令王子云不要回报馆,马上乘夜车到济南给我们送信,速离山东。王子云凌晨到济,在北关站下车,直奔陈公馆,将情况向我和陈韵轩谈后,我即和王离开陈家,到商埠纬二路北头胶济铁路宿舍周人良处躲避(周是胶济铁路林务段职员)。晚上陈韵轩到周处给我送衣服时说,我和王子云刚离开他的公馆,张子英就赶到了。当我和王子云走后,陈即告诉雇用的女仆王妈,如有人找魏先生,不论男女,都说去青岛没有回来,其他概以不知道。张子英找到陈公馆,问魏华亭是否在家,王妈告以数月前去青岛未回来。又问有人来找过魏先生吗?王妈说没有人找。因当时省议会虽然不开会,但是个民众代议机构,军阀们有时还要借这块招牌用一用,所以张宗昌还不敢对议会公然无礼横行。张子英见这个女仆对答自如,因而对议长公馆不敢非理相加,只好夹着尾巴走了。
  这位密探长没有隐瞒真实姓名,我们得以幸免虎口。更侥幸的是恰巧碰见了机警细心的高春如先生,发觉了张子英的身份。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张宗昌接着下令在济南、青岛大张旗鼓地搜捕“赤化党”人(当时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对国共两党统叫作“赤化党”),虽然闹得乌烟瘴气,而我们五个人都平安离开了济南。我和王子云等风头稍过,于一九二六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张宗昌在济南欢庆元宵节大闹花灯之际,由周人良送上北去的火车,我去沧州,王子云赴张家口。范、王、丁等人也先后离开了济南。
  以上情况,就是一九二五年冬至一九二六年春,张宗昌在济南、青岛大举缉捕“赤化党”的经过。事后有人说是由于到了上海的学生们,在王乐平先生住处不远的一家北方小饭店吃饭,认为在上海百无禁忌了,大家彼此畅谈南下经过,而这个饭馆是张宗昌派的暗探开设的,因而探悉了内情。(纪晋昌的关系无人知道,所以毫无牵扯)也有人怀疑是有人向张宗昌告密,不然不会把五个人的姓名以及王乐平的关系,了解得这样清楚。
  新中国建立后,当时由青岛出去的朱道南同志(曾任上海市房管局党委书记)写了一部小说名“在大革命洪流中”,后来拍成了电影,名“大浪淘沙”。曾到济南拍摄过外景。片中出现的当时两党人士和学生纷纷南下的镜头,就是我这篇文稿的内容。当然在电影中对如何通过青岛南下,是不需要摄入的。据说朱同志在“大革命洪流中”小说里,曾把掩护从青岛南下,写为得力于魏旅长的掩护。他还不知道当时我仅是省议会的一个秘书(这部小说我没有看过)。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其中,有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倡导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协的整个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省会所在地。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剑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