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邓氏“树德堂”阿胶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422
颗粒名称:
邓氏“树德堂”阿胶店
分类号:
R286
页数:
8
页码:
103-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邓氏“树德堂”阿胶店的发展。
关键词:
平阴县
邓氏
阿胶店
内容
阿胶是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东阿镇原属老东阿县今属平阴县)的名贵中药,阿胶的制作和应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家祖传制作经营阿胶,至今也有三百多年。我祖辈经营阿胶的店名为“树德堂”,世代相传,故叫邓氏“树德堂”阿胶店。由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工艺,总结出一整套制胶经验,形成了世代相传的制胶秘方。当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我高祖邓兴安所制阿胶,已色质俱佳,居众家阿胶之冠。至我曾祖邓法主业时,“树德堂”的阿胶被官府荐作贡品送入皇宫。兰贵人叶赫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用贡胶疗治血症,因得子嗣,遂赐我曾祖“黄马褂”(为上朝礼服)、“手折子”(为入午门之证)(见177页图一)。
后来,同治十年,又派四名钦差到邓氏“树德堂”监制了一批“九天贡胶”,是为阿胶极品。所谓“九天贡胶”是指用洪范九泉之水,经过九天的熬制,又是在冬季数九天气中制作而成。从熬制这批“九天贡胶”之后,邓氏“树德堂”阿胶店,便被公认为山东阿胶的正宗老店。我是邓氏“树德堂”的第五代传人。
东阿镇是我国的“阿胶之乡”。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水质条件,又有在长期制作阿胶中形成的精密科学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所以世代相传,盛产不衰。在这一带至今还在群众中流传着一个制胶的小唱:“小黑驴儿,白肚皮儿,粉眼、粉鼻、黑蹄子儿,狮耳山上去啃草儿,狼溪河里去喝水儿,冬季宰杀取了皮儿,熬胶还得阴阳水儿。”在东阿镇西边有个狮耳山,生长着蓍草和枸杞、北沙参,白薇、野菊花、远志、益母草、地黄、紫花地丁、败酱草、天门冬等上百种的药草。经化验测定蓍草内含有十二种氨基酸,其中八种是人体所必需的。东阿镇城内穿流的狼溪河,乃洪范九泉(龙泉、书院泉、丁泉、白雁泉、狼泉、扈泉、玉女泉、东流泉、日月泉)之水所汇归,其性阳,味甘平。老东阿县阿城有一阿井,其性阴,有降气化痰之作用。以狼溪河之水浸泡驴皮,用阿井之水熬制阿胶,乃阴阳相配之意,这也是邓氏“树德堂”祖传制胶为众之冠的原因之一。
在东阿镇西南,与狮耳山相连的一个山叫阳谷山,而阿城有个井叫阿井(现已干枯)。据传,原来山和井同属东阿县时,取井水较易,但后来阿城归属阳谷县后,取水受阻。俺店雇用人挑水,一块现大洋一挑,还得用钱买通井主,否则就不让挑。我店受了皇赐后,为保证制胶的顺利,经两县协商,同意以山换井。所以东阿镇西南方向的那个山叫阳谷山,归属阳谷县,而阿城的这口井归属东阿镇,取名“阿井”,并建有井亭。使这一天然优势得以发挥,制胶业也得以发展。
在平阴的东阿镇,制胶业日趋兴旺,如涂氏“怀德堂”,祖籍江西南昌,世代行医,于清道光八年,慕阿胶之乡,合家迁徙,前店后坊,医药兼备。清朝,除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外,还有王氏“景春堂”、陈氏“东岳衡”、卢氏“协裕”阿胶庄等十余家堂店。为此,平阴县东阿镇是我国制胶的集中产地,不愧称之为阿胶之乡。
自从邓氏“树德堂”受了皇赐后,所产阿胶声誉鹊起,名满天下,买卖更加兴旺。我祖父邓元麟主业时,十分重视阿胶生产的质量。他既继承古法,又不断发展创新,精心炮制,从泡皮、刮毛、掇皮、化皮、靠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切胶、晾胶、翻胶、擦胶,一直到包装等十数道工序,都特别精心。经多次熬靠、过滤沉淀,清除杂质,再经过多次打沫,目的是为了保证质量,增加阿胶的亮度,达到形、色、味、效俱佳的要求,也就是常说的色如琥珀,光如莹漆,质坚而无异味,夏天不软,阴雨天不变形,遇风不焦碎,服之有神效。因此,邓氏“树德堂”的阿胶畅销国内外,主要有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广东、福建等省和美国、日本、新加坡及东南亚各国家。
邓氏“树德堂”本来也是行医制药兼备,但自受皇赐后,逐渐弃医专营制胶业。传到三世我的祖父时,在本院内的六间房内安放九口锅,雇用九人,加上自家三人,共十一人,每年可产胶一千多斤。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我的父亲邓文芳主业,买了山西人开的老当铺十间瓦房,五间客厅,东西配房各两间,还有一间过屋。将原家院的锅和工具全搬到了这里,进行阿胶的制作,老家不再生产。那时,我也参与制胶了,又另外增加三人,这时的年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五百斤左右。正当我家的制胶业兴旺发达的时候,不料大祸降临。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时,山东省主席沈鸿烈进驻东阿镇,日本兵攻城,两军交战,居民大都出城逃难。日本兵攻进城后,在老当铺设了司令部,熬胶锅全被砸了个稀巴烂,工具也被毁坏,药店封了门。从此,我家只得转为务农。这时的东阿镇所有的制胶店铺也都关闭了。
后来,日伪县长张勉之到我家说,你家熬胶出了名,为什么不熬了?我父亲说,房子被占,锅砸了,工具也没有了,这怎么能熬?县长说,县里出钱买锅,买工具,买驴,在县政府里熬制。我父亲没答应。县长又说,只熬两锅就行。父亲仍没答应。县长没法,又派新民会长张立静把我父亲叫到新民会里,我父亲见那里有个黄胡子的日本军官,这个日本人说:“你的干活好好的,阿胶是中国的好东西,日本国的拿去,我的金票的给,你的发财大大的,你的这边的干活,我的看看。”父亲一听日本人想学制胶,更没有答应,但他被吓得拉起肚子来了。从此父亲便推脱说自己有病,孩子们又不会熬制,日本人也无法,只好作罢。
以后,父亲一提起这事,就特别有气。那还是在日本人来的前一年,临清专员冯二皮(国民党军的一个司令冯寿鹏),住在东阿镇,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搜刮民财。冯二皮司令亲自到我家店铺买胶六斤,只给了四斤的钱。日过不久,他的副官又到店铺来买十斤阿胶,叫我哥跟他到司令部去拿钱,吃午饭后去的,日落西山还没回来。我父亲去司令部问里面出来的兵,他说:“你还来要钱哩,副官传说你家有逃兵,人先扣下,你就等着问罪吧!”父亲一听说家里有逃兵,就似晴天霹雷,结果不仅十斤胶钱没要,又送给副官二斤胶,才把我哥保出来。所以,我父这次听说叫他在县府里给日本人熬胶,就吓的跑了肚。
邓氏“树德堂”和东阿镇的其他几家制胶店一样,直到解放后才获得了新生。1952年,中共平阴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在原东阿镇制胶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平阴县东阿镇阿胶厂,1979年升级为山东省办工厂,易名为山东平阴阿胶厂,聘请我为技术顾问,制胶工艺在师承古法的基础上,加强了科学研究,实现了现代化生产,产品质量逐年提高,今非昔比。同时,又研制了一些新产品。目前,这个厂的主要产品有:“福”字牌阿胶、东阿镇牌阿胶、新阿胶、黄明胶、参茸阿胶、山东阿胶膏、鹿角胶、海龙胶等。其中“福”字牌阿胶、山东阿胶膏、“东阿镇”牌阿胶、新阿胶等品种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福”字牌、“东阿镇”牌阿胶于1983年被评为国家医药局优质产品,1986年在全国阿胶质量评比中获总分第一。1988年在全国营养食品研评会上获“熊猫杯”金奖;全国旅游商品研评会上获金奖;全国首届“健康杯”评选活动中获金杯奖;全国“百病克星大赛”中获金牌(见178页图二);在国家优质产品评选中,这个厂生产的“福”字牌、“东阿镇”牌阿胶,取得了国家的最高荣誉,荣获了金质奖章(见179页图三)。
我高兴地看到家乡阿胶生产的发展,做为传统制胶技术顾问,要在有生之年,为进一步提高正宗阿胶质量,在传统技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上狠下功夫,让咱们祖国医药宝库中的这颗明珠永放光彩。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平阴县的文史,其中包括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忆平阴县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停山头伏击战、何锋钰改换新衔担任“剿匪”司令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邓世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