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山多佛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370
颗粒名称: 翠屏山多佛塔
分类号: K928.375
页数: 5
页码: 50-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翠屏山多佛塔、其中包括座落在平阴县城西南方二十五里处的翠屏山,恰似一道景色秀美的天然屏障而得名,翠屏山主峰曰”翠屏山文物古迹始创于文化发达。从现今尚存的唐人鹿崇贞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所制的摩崖造象看。唐代先师曰慈净和尚开山创业“遂乃修殿宇,此后翠屏山寺院又多次进行扩建、修茸,隆庆年间重修了关王庙,万历年间重修了佛象,宝峰极顶有唐塔一座。现存佛塔系明代嘉靖年间重修:有八十八尊立雕石佛镶嵌在塔周围各层的佛龕内,佛身同饰有浮雕图案的底座联为一体,整个造型都保持了唐代佛塔的风格。
关键词: 翠屏山 多佛塔 平阴县

内容

座落在平阴县城西南方二十五里处的翠屏山,东连泰岱,西临黄河,以其山势奇峭巍峨,松柏苍郁茂密,恰似一道景色秀美的天然屏障而得名。又因山上有多处泉水,且长年不息,当地人俗称为水山。县志中载:(翠屏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有泉大旱不涸,古柏蟠拏数千株皆根无寸土,而附着石上,玲珑嵌空,不可方物。上有宝峰寺,有峰塔,为邑八景之首。
  翠屏山主峰曰“宝峰”。究其来历,当地传有一轶闻趣事:胡景文者,居翠屏山下,常入山。一日,忽见金银黄白满地,心甚喜,欲取之,念力不能致,趋归家呼其家人共往,乃无一所见,恋恋不能去。遂结屋于山,觊复有得。踰十年不复顾家。闻者笑之曰:胡景文,水山顶上等金银。遂称为“宝峰”,取其常含宝气也。(以上见县志“山水名胜卷”)。此说自然不可信,但翠屏山作为一方名胜,却很早就受人重视。东汉人王乔(见后汉书·王乔传)曾在此修行,山下现尚有王乔村。历代碑刻中亦多次提及:王乔修仙于斯地也。
  翠屏山文物古迹始创于文化发达,佛教盛行的唐代中期。历唐踰宋,兴废不一。从现今尚存的唐人鹿崇贞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所制的摩崖造象看,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了。据明成化五年《重修宝峰院》碑中载:翠屏山系“唐代先师曰慈净和尚开山创业”。主要寺院始建于金大定三年(1164年),敕赐名额曰“宝峰院”。“至明洪武年间,有五台僧曰清山游履于此,观其山势,宝峰高峻,巍巍而亘古名山;岩岫深邃,堂堂而利生福地;群山环绕,众水湍流,桂竹苍翠,梅菊芬芳,夏引清风而凄楚,冬凝皓雪以溟濛,故大圣显化于此方,王乔修仙于斯地也。真世间之绝境,乃物外之仙乡也,不忍舍去,留心于此。遂乃修殿宇,营善僧房。不三五载,复成梵刹”。后于正统年间又翻瓦革故而鼎新。共绘一十八尊大阿罗汉,建观音阁一座,内造观音大士,文殊,普贤并十二园觉,善才龙女,四大天王,金刚善神焕然一新。此后翠屏山寺院又多次进行扩建、修茸。明成化年间新建了大圣殿,隆庆年间重修了关王庙,万历年间重修了佛象。
  宝峰极顶有唐塔一座,名曰:“多佛,极其雄伟壮观,广为后人称颂。明代进士,山东按察司副使沉锺明弘治庚戍(公元1490年)冬,游翠屏山时曾留诗赞曰:“峰间孤塔势嶙峋,培嵝纷然莫与邻。千里横陈开野望,一锥直上插苍旻”。该塔后因年久倾忒。现存佛塔系明代嘉靖年间重修,依然造型优美,气势挺拔。全塔共十三层,呈八棱状,用当地青石料筑成。塔底外周长十八点五米,全高十九点七米。有八十八尊立雕石佛镶嵌在塔周围各层的佛龕内,塔亦以此得名。第二层以上的八十四尊为半立雕,均高六十公分,肩宽十五公分。底层四尊立雕佛像最大,均高一百一十公分,肩宽六十公分。佛身同饰有浮雕图案的底座联为一体。塔的第一层近两米高,从第二层以上愈高间隔愈小。所有佛雕正襟危座,仪表堂堂,形态逼真,造型准确,处处可见用工之精良。塔顶冠刹,(亦名宝瓶),高一点九米,内分三级紧扣相联。外型严谨,美观大方,构造甚为巧妙。宝瓶外铸文清晰,字字可辨,系当时名金火匠杜文剑,杜思温于嘉靖六年三月铸造。重建后的多佛塔,不但大量沿用了原塔的佛雕,整个造型都保持了唐代佛塔的风格。全部施工,从嘉靖元年五月至嘉靖六年三月(即公元1522年——1527年),历时五年。全国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当时的敕赐主特,高僧了慈前来主持了立塔奠基礼。至此,翠屏山寺院初具规模,而成为一方名胜。
  清代以来,翠屏山又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修复。顺治年间建白衣阁,重修天王殿;康熙年间建三圣神祠,重修佛殿;雍正年间建玉皇阁;乾隆年间建双林阁,重修宝峰寺;嘉庆年间建八仙阁,灵官庙;道光年间建翠屏元君殿暨戏楼一座;咸丰年间重修白衣阁;光绪年间建蓬莱阁。使翠屏山寺院观阁栉次鳞比,佛像岿然,殿宇辉煌。四方高僧名道不断云游来访,更使翠屏山远近闻名。到十八世纪的清代中叶达其鼎盛时期。每年三月三日是翠屏山传统庙会,届时设坛,打醮,演戏,热闹非凡。清道光九年玉皇阁暨戏楼落成碑记中对此作过这样的描述:“每春季上己优赛神庥,文人则诗卷酒飘,逸士则笙歌弦索,老叟则扶扙观听,少年登高舒啸,于以鼓歌乐岁游宴升平。”由此可略知其时盛况。
  翠屏山摩崖造像,佛雕碑刻,古木庙宇等古迹,尤其是多佛塔,建筑结构,造型风格颇具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由于数百年来的地震,风化等自然灾害的损坏,以及十年动乱期间人为的破坏,使这些文物古迹屡受损失。特别是多佛塔,几乎濒临倾塌的边缘。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九七七年十二月经省批准,宣布翠屏山为文物保护区。多佛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设标立界,成立了文物保护组织。一九八〇年平阴县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多佛塔进行了重点维修,使这一古老建筑面貌焕然一新。
  翠屏山暨多佛塔,地处中外闻名的玫瑰之乡。每年初夏的五月,翠屏山麓玫瑰盛开,艳丽芳香姹紫嫣红,山花相互映称,双双生辉。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它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本史记述了平阴县的文史资料第二辑、本辑的编撰工作,承蒙我县党政领导的热情支持和党内外各界前辈的深切关注、从下辑开始,本书将开闢“质疑、订正、补充”栏目,以匡谬误。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子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