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振业火柴公司的经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308
颗粒名称:
振业火柴公司的经营管理
分类号:
F425
页数:
9
页码:
37-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振业火柴公司的经营管理、其中包括机构设置与生产管理、设备与资金、原料的选配与来源、劳动与工资、生产与销售等情况。
关键词:
火柴
管理
济南
内容
1.机构设置与生产管理。
振业火柴公司初创时,施行总理、协理制。公司创始人丛良弼先生任公司总理兼董事长,对内统辖一切,对外代表企业。经理只是具体生产和管理的负责人。公司按经营与生产分为前厂和后厂两部分,并分别管理。前厂主要管理机构为营业部,营业主任全面主持财务、供销管理以及包装处。包装处的装盒工人一般不由厂方供给食宿,名为外工,外工采取计件工资,当天下班前计件发钱。后厂设理事室,负责火柴制造、原料验收、工徒招用及管理事宜,是主要的生产车间。
后厂除总理丛良弼能自由出入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随便进入。全部后厂事务均由总教习主持,张厚庵对待生产管理非常严格,尤其对所用原材物料丝毫不马虎(原料供应由前厂负责),原材物料稍有差池,他即拒绝使用。这也是振业火柴公司几种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信誉的主要原因之一。
1933年1月,振业火柴公司实行内部企业改组,经股东会议一致表决,通过了17条改组办法,其主要内容是:
(1)由总协理制改为董事会制,改选董事会,组成企业管理机构。
(2)各分公司已具有相当资本,经济应独立核算,照章向董事会缴纳盈利红息,亏损者则自负其责。
(3)取消后厂理事室,所有火柴制造、物资、进退工人以及管理皆归经理主持。
(4)工人取消月薪,改为计件制,无法计件者则按日给资。
(5)取消原优先股、普通股、续普通股、新普通股四种名称。另改换新股票,改为优先股10万元,普通股90万元,仍符合原数100万元。股票原由总协理名义送发,后改为董事五人以上签名分发。
(6)原有工人,愿意改换计件新章者,重新登记留用,否则解雇,资遣回籍。
振业火柴公司总教习张厚庵主持火柴生
产20年,通过改组被解除契约,由公司名义送他慰劳金2万元。张携酬金去北京开设厚生火柴厂。
济南振业火柴公司从初建到1933年的20年间,是经济发展的20年,也是解放前的繁荣昌盛时期,在经营管理上有以下特点:其一,非生产人员少,管理人员只占全厂职工的2%,各级负责人职责分明,制度严密,工作效率高;其二,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其三,依仗资金雄厚,所用木材和原料都是直接从东北采购和从日本进口,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其四,保证产品质量,重视市场竞争。
2.设备与资金。
振业火柴公司初建时,丛良弼先生从日本购得排梗机26台,卸梗机11台,理轴机2台,油盘、药盘各1台。以上设备除了制梗部分是半电力半人工外,其他都是手工操作。
日军占领时期,生产火柴的机器有了一定改进。日本制造了一种蘸头机,把生产火柴蘸油、蘸头两部分联接起来,在一台机器上完成,并且全部使用电力,这样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当时振业和齐鲁(日商厂家)各安装一台。
按火柴厂的规模大小,通常以排梗机(俗称大车)的多少为标志。从生产程序上说,开办火柴厂,只要有一台大车就可以上马,所需火柴梗子和盒料可以到盒梗厂购买,其他配药、蘸头、装盒、包装均为手工操作。到济南解放前夕,新老火柴厂已达21家,振业其规模和产量都居于首位,最高时振业排梗机达43台。就全国火柴行业来讲,仅次于上海大中华火柴厂。济南振业火柴公司、上海大中华火柴厂及天津丹华火柴厂,一直称雄国内。
振业火柴公司的资金是集股而成的,当时规定集资20万元,为了按期完成集资款项,先认交的10万元为优先股,后认交的10万元为普通股。为奖励优先股,发放股份红利时较普通股高5%,因此20万元很快集足。后来屡次增资开设分公司均是由企业历年积累而来。振业火柴公司集资简章还明文规定:股东以中国人为限一律不收外资,如有外国人假用中国人的名义入股者,一经发现概予没收。
3.原料的选配与来源。
1925年以前,振业火柴公司主要生产黄磷火柴,由于黄磷火柴极易磨擦起火,不安全,同时黄磷有毒,对工人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国际公约早于1906年就禁止生产和使用,我国直到1925年7月,政府才通令禁止生产而改做硫化磷火柴和赤磷火柴。硫化磷火柴又叫磨擦火柴,随处都可磨擦燃烧;赤磷火柴又叫安全火柴,发火时火柴头必须在磷面上擦划才能着火。安全火柴因抗潮力较强,行销于长江以南各省,而硫化磷火柴抗潮力差,但擦划方便,所以长江以北火柴厂家都是生产硫化磷火柴。其主要原料有硫化磷、氯酸钾、氧化铁、氧化锌、石蜡、动物胶、石英粉等。以上所用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完全依靠舶来品,氯酸钾、硫化磷、石蜡最初来自德、美,以后日本也能生产。动物胶来自美、法和日本,甚至生产火柴梗的棉杨木也进自美国,盒片来自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开始来我国设厂出产梗子、盒料和硫化磷等化工原料,中国人也有专门开办制梗、制盒厂的,振业火柴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也自己附设了新生、新兴两家制梗厂,还在青岛开办青济胶厂,为火柴行业提供国产骨胶,除供给各分公司使用,还可供出口。
振业火柴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利用雄厚的资金汇往日本大阪庄存放,坚持原料不好不要,价格不便宜不要的原则,所以许多原料商急于周转资金,往往压价销售火柴原料。振业如此熟知国内外市场动态,方能在经营上成竹在胸,运筹有方。
4.劳动与工资。
解放前振业火柴公司工人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但工资收入却极其微薄,据1934年《济南大观》记载:工人工资最高者每月24—25元,低者4—5元。日本占领济南后,生产萎缩工人工资下降,制造火柴的主要工序排梗车间的工人每月只挣120—150斤玉米,而职员工资比一般工人却高出2—3倍。其次是封建把头,再其次是技工和单身男工,而女工和童工则处于最低层。此外,在火柴行业还有一种特殊工种——糊盒,其人数相当多,厂方把糊盒材料发给济南东南关一带农民(也有部分城市居民),每人一天只能糊1000个盒子,所得工资约折合4—5斤玉米,只能用铜子支付,铜子使用不方便,振业火柴公司特印制了专付糊盒工钱的工资流动券,先后发行了二百文、四百文、两角、伍角共四种。
5.生产与销售。
济南振业火柴公司的生产工序基本分四部分:
(1)梗子制造。包括锯木、剥皮、旋梗。
(2)盒子制造。包括旋盒、切盒、糊盒、刷砂(糊盒完全使用社会劳力)。
(3)火柴制造。包括整梗、排梗、蘸油、
蘸头、烘干、卸梗。
(4)包装。包括装盒、包封、装箱。
以上生产工艺基本上停留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初期阶段。其中制造火柴的主要工序排梗(俗称摇大车),设备简单,一人一台机器,独立操作,每天上下翻动千余次,工人劳动强度大,冬天也要身着单衣操作。生产技术方面大都凭借狭隘的经验进行生产,对于火柴药头、磷面配方更是师徒相传,视作秘方,配药时任何人不准进出,异常神秘,因而火柴生产技术落后,多年缺乏改进。
解放后,振业火柴公司有计划地实施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了机械化,50年代开始以电锯代替手拉大锯,以滚筒火力烘干代替了天然晾晒,并逐步实现了包装装盒机械化,减少劳力20%。
济南振业火柴公司开办之初,其产品销售是经当时政府批准在方圆300华里内实行专卖。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销售市场逐步扩大,先后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等省选择较大的商店为代理批发店,一律采取先卖货后交款,年终结算的方式,并按销售额的5%扣佣。
1931年济南火柴公司徐州庄就管辖21个地区,计24家代理店,它们是山东省的泰安、滕县、枣庄、台儿庄;江苏省的徐州、宿迁、窑弯、官湖;安徽省的宿县、固镇、蚌埠;河南省的南阳、商邱、开封、信阳、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洛阳、灵宝、陕州;陕西省的渭南、西安。据资料记载,这24家代销店当时赊销火柴的欠款就达200万元。另外还有新乡、道口等地的药材商人带药材来济,而往回贩运火柴。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本史记述了山东济南市中文史资料第一辑、其中,本辑选编了有关史料17篇,在编撰本辑的过程中,承蒙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市中区工商联、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