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次私私合营到公私合营稳步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303
颗粒名称: 从二次私私合营到公私合营稳步发展
分类号: F127.52
页数: 4
页码: 21-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二次私私合营到公私合营稳步发展、其中包括生产、投资合营等情况。
关键词: 发展 济南 投资

内容

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在完成恢复任务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这期间济南的批发商业纷纷转营电影院、乳牛场。盛唐巷东合成纸行冯立善拥有资金7万元,店内仅有职工9人、工商业者2人,平日开支不多,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冯又不想经营影院、牛场。经市两会(市民建会和市工商业联合会)介绍,冯立善了解到中联厂毛巾生产搞得不错,可以投资合营。但他因不了解毛巾生产的发展前途,尚不肯贸然一试。
  又有南新街力生电力毛巾厂王耀东,厂内有丰田式铁架电力机8台,立式小锅炉1台,职工37人,产品质量与中联厂基本相同。王耀东懂得电机技术,厂址也有扩充余地,但他唯恐合营后各方关系不好处,当时也无意全力投入毛巾生产。
  市工商联、市民建会和工商局看到中联厂有印花技术条件,力生厂有机电技术条件,东合成纸行又有较充裕的资金可用来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若能把3家联合起来,就可为改变我市毛巾生产的落后面貌创造有利的条件。于是市两会向两厂一行提出了合并经营的建议。为消除有关人员的疑虑,又经市两会介绍,由中联厂经理李恩生偕同冯立善赴上海参观了近代化的毛巾织造设备,详细询问了毛巾产销情况,并对投资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概算,从而坚定了冯立善等同志参加合营、致力于发展毛巾生产的信心。在市两会和工商局的协助下,1954年9月3家达成协议,推李恩生为经理,冯立善为副经理,王耀东为生产厂长,正式组成了私私合营济南永和毛巾厂。此后,原中联毛巾厂迁至力生毛巾厂厂址营业和生产。
  永和毛巾厂成立时,约有资金13万元(其中中联厂2.5万元,力生厂3.5万元,东合成7万元),职工106人,职工平均工资30.8元(包括伙食费在内)。厂内建立了党、团、工会组织(初期为联合党支部),并设置了财务课、生计课、总务课等机构。
  永和厂成立后,首先把脚蹬人力毛巾机改装上电动马达。从而使织机工人普遍患有的腿关节炎症开始有所好转。厂内还安装上自来水,改换了1台立式锅炉,初步改变了靠河水冲洗、火力锅煮炼的笨重落后的手工操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也逐步提高。但自从济南的毛巾业取消自营完全改为为中百公司加工后,由于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过关,在本市仍打不开销路,这个问题不解决,济南的毛巾生产就难以得到长足发展,也会给中百公司的加工订货造成很大困难。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毛巾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李恩生又带领本厂职工和行业同仁李执璞、郭献五、徐永禄、王耀东等再次赴津沪学习。王耀东又偕同铁工厂张师傅从上海画来脱水机、烫平机图纸,在济仿制安装。不久,永和毛巾厂便增添了锅炉、安装了烫平机、脱水机,改用了化学染料,并相应改进了一些其他工艺。经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永和厂的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达到了中百公司对毛巾加工的规格要求,以至可以与津沪的优质产品相媲美。李执璞等同志在改革我市毛巾生产的化学染色等工艺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由于永和毛巾厂采用了先进技术,安装了新设备,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全厂面貌焕然一新,也使我市其他毛巾厂、社的行业同仁和广大职工欣羡不已,从而带动了其他各厂共同前进。
  为了发展毛巾生产,1955年5月政府派工作组进驻永和厂帮助开展工作,总结推广经验。9月又接受厂方申请,正式批准济南永和毛巾厂为公私合营,委派公方代表刘景文任厂长,李恩生、冯立善任副厂长。为我市毛巾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市中文史资料》

本史记述了山东济南市中文史资料第一辑、其中,本辑选编了有关史料17篇,在编撰本辑的过程中,承蒙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市中区工商联、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