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济南毛巾厂的组成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300
颗粒名称:
济南毛巾厂的组成概况
分类号:
F424.62
页数:
9
页码:
18-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毛巾厂的组成概况、其中包括解放初期我市的毛巾生产情况、走集体联营之路,五家合成中联厂、从二次私私合营到公私合营稳步发展、进一步调整、巩固、毛巾厂更加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济南
毛巾
经济
内容
一、解放初期我市的毛巾生产情况
解放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初,济南共有雇用4名工人以上的毛巾厂社21家。这些厂社还都采用手工操作,靠河水冲洗,阳光晒干,用火力炉煮炼。如逢阴雨,生产就陷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当时只能生产单一的白色毛巾,由于质量低劣、花色品种单调,这些毛巾产品只可销往农村和偏远的城镇,在本市市场上销售的多是上海产品。那时济南毛巾业的经营条件很差,职工的工资待遇也很低。工人通常是由厂里管饭,再按技术水平高低每人每月领工资几元、十几元,最多不过20元。各厂家还得自己赶集串市推销产品。
济南毛巾厂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适应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步步合并组建起来的。
二、走集体联营之路,五家合成“中联厂”
“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使广大工商业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守法和社会主义教育,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运动结束后,针织业加工订货委员会主委李恩生(民建会员,当时系市工商联执委、资方代理人)将毛巾行业中不利生产发展的情况向市民建会和市工商联(简称两会)作了汇报。通过两会的教育帮助,不少工商业者逐步明确了在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中,私营手工业对国计民生还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开始认识到走集体联营的道路,才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又征得工商局的同意,便由李恩生出面联络了锦纶厂的刘哲生、振纶厂的王孝先、济成厂的张丕杰、振兴厂的邢振华、星记厂的郭亮奎这5家非亲即友的小型毛巾工厂,合并成立了私私合营的中联毛巾厂(厂址在芙蓉巷)。中联毛巾厂聘请李恩生为经理,推邢振华为副经理(管生产),厂里有职工57人,拥有资金1.4万元,脚蹬人力双副木机17台。
这次合营后,中联厂成立了工会组织,劳资双方通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逐步消除了一些疑虑,大家齐心协力发展生产,厂里也制订了一些劳资两利的生产管理制度,使毛巾生产日趋正常,产量质量逐步提高。中联厂成为当时济南毛巾行业中生产情况较好的厂子,产品远销到山西太原及其附近各县。后因国家对棉纱及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中联厂也随着由自营改为接受中百公司的加工订货。
由于城乡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济南生产的白毛巾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达不到中百公司加工订货的要求。为了提高毛巾的印染、织造工艺,李恩生带领本厂职工和行业同仁第一次赴上海学习先进技术。此后即由中联毛巾厂生产出济南的首批彩格、印花毛巾,得到了中百公司的支持。但因受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中联厂和济南的其他毛巾厂社一样,一时仍难实现脱水、烫平、煮炼和化学染色等毛巾生产中重大技术项目的全面革新,济南的毛巾生产仍处于落后状态。
三、从二次私私合营到公私合营稳步发展
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在完成恢复任务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这期间济南的批发商业纷纷转营电影院、乳牛场。盛唐巷东合成纸行冯立善拥有资金7万元,店内仅有职工9人、工商业者2人,平日开支不多,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冯又不想经营影院、牛场。经市两会(市民建会和市工商业联合会)介绍,冯立善了解到中联厂毛巾生产搞得不错,可以投资合营。但他因不了解毛巾生产的发展前途,尚不肯贸然一试。
又有南新街力生电力毛巾厂王耀东,厂内有丰田式铁架电力机8台,立式小锅炉1台,职工37人,产品质量与中联厂基本相同。王耀东懂得电机技术,厂址也有扩充余地,但他唯恐合营后各方关系不好处,当时也无意全力投入毛巾生产。
市工商联、市民建会和工商局看到中联厂有印花技术条件,力生厂有机电技术条件,东合成纸行又有较充裕的资金可用来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若能把3家联合起来,就可为改变我市毛巾生产的落后面貌创造有利的条件。于是市两会向两厂一行提出了合并经营的建议。为消除有关人员的疑虑,又经市两会介绍,由中联厂经理李恩生偕同冯立善赴上海参观了近代化的毛巾织造设备,详细询问了毛巾产销情况,并对投资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概算,从而坚定了冯立善等同志参加合营、致力于发展毛巾生产的信心。在市两会和工商局的协助下,1954年9月3家达成协议,推李恩生为经理,冯立善为副经理,王耀东为生产厂长,正式组成了私私合营济南永和毛巾厂。此后,原中联毛巾厂迁至力生毛巾厂厂址营业和生产。
永和毛巾厂成立时,约有资金13万元(其中中联厂2.5万元,力生厂3.5万元,东合成7万元),职工106人,职工平均工资30.8元(包括伙食费在内)。厂内建立了党、团、工会组织(初期为联合党支部),并设置了财务课、生计课、总务课等机构。
永和厂成立后,首先把脚蹬人力毛巾机改装上电动马达。从而使织机工人普遍患有的腿关节炎症开始有所好转。厂内还安装上自来水,改换了1台立式锅炉,初步改变了靠河水冲洗、火力锅煮炼的笨重落后的手工操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也逐步提高。但自从济南的毛巾业取消自营完全改为为中百公司加工后,由于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过关,在本市仍打不开销路,这个问题不解决,济南的毛巾生产就难以得到长足发展,也会给中百公司的加工订货造成很大困难。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毛巾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李恩生又带领本厂职工和行业同仁李执璞、郭献五、徐永禄、王耀东等再次赴津沪学习。王耀东又偕同铁工厂张师傅从上海画来脱水机、烫平机图纸,在济仿制安装。不久,永和毛巾厂便增添了锅炉、安装了烫平机、脱水机,改用了化学染料,并相应改进了一些其他工艺。经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永和厂的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达到了中百公司对毛巾加工的规格要求,以至可以与津沪的优质产品相媲美。李执璞等同志在改革我市毛巾生产的化学染色等工艺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由于永和毛巾厂采用了先进技术,安装了新设备,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全厂面貌焕然一新,也使我市其他毛巾厂、社的行业同仁和广大职工欣羡不已,从而带动了其他各厂共同前进。
为了发展毛巾生产,1955年5月政府派工作组进驻永和厂帮助开展工作,总结推广经验。9月又接受厂方申请,正式批准济南永和毛巾厂为公私合营,委派公方代表刘景文任厂长,李恩生、冯立善任副厂长。为我市毛巾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四、进一步调整、巩固,毛巾厂更加发展
1956年随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进入高潮。在高潮中我市毛巾业以公私合营永和毛巾厂为基础,对15家雇用4人以上的毛巾厂社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合营后,共有人力木架毛巾机69台,铁架电力毛巾机8台,职工290人,并组织了清产核资委员会,对全部资产进行了清理核实。由于亏损、贬值等原因,核查出资方净有资金12万余元。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在市纺织工业局统一领导下,成立了济南针织总厂。永和毛巾厂被改变为针织一厂,行业中生产手帕等小商品的厂社被分别组编为针织二厂、三厂。为了改变原来厂点分散、不利生产的布局,1957年针织一厂由南新街迁至杆石桥南民生大街营业和生产。公私合营后,在整顿生产的过程中,首先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将原来的人力木架毛巾机全部改为电动织造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以王世才为主研试掌握了提花枕巾的织造技术,开始承担了国家的出口任务,其他工序的手工操作也逐步改成了机器生产。不久济南针织一厂又改名为济南毛巾厂。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人数不断增加,1960年毛巾厂已增至600人左右。这年5月底,济南针织二厂并入济南毛巾厂。此后,济南毛巾厂成为我市最大的专业化生产毛巾的工厂。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本史记述了山东济南市中文史资料第一辑、其中,本辑选编了有关史料17篇,在编撰本辑的过程中,承蒙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市中区工商联、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善
责任者
李恩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