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试办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183
颗粒名称: 我县试办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
分类号: F276.2
页数: 4
页码: 105-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土地改革使广大贫雇农分得了土地和房屋,在政治上成了国家的主人,经济上摆脱了剥削,由此焕发了很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农民的个体经济不能避免贫富两极的重新分化。由于该社成立早,办得好,公共积累逐年增加,对国家的贡献大,所以县委不断总结推广这个社的经验,年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平阴县 农业生产

内容

土地改革使广大贫雇农分得了土地和房屋,在政治上成了国家的主人,经济上摆脱了剥削,由此焕发了很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农民的个体经济不能避免贫富两极的重新分化。中国共产党为了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在生产上给予大力扶持,更注重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1951年冬,中共平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确定在店子乡二虎庙村试办农业生产互助组。
  二虎庙村土改前共91户,465口人,有土地2710亩。土改时定为地主、富农的26户,156口人,占有土地2240亩。贫下中农65户,304人,占有土地470亩。土改后贫下中农分得了大部分土地,群众觉悟高,生产积极性大,县委派工作组帮助该村成立了互助组。互助组成立后的第一年获得了大丰收,全年亩产平均370斤,特别是搞的一亩玉米试验田,亩产达到997斤,在全县震动很大。群众真正认识到了组织起来,实行科学种田的好处。县委在总结二虎庙互助组经验的基础上,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确定在该村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县委又派李殿周、柴洁清、岳荣水等5人的工作组进村帮助工作。1953年1月正式成立了我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名为“先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梁昌久任社长,社务委员会的委员还有展光喜、阴辛元、崔保柱、郭长河。孙昌海任会计。
  全村入社的62户,分为六个生产组。土地划片耕种,牲畜统一使用。年终分配地四劳六(土地占40%,劳力占60%,大型农具和牲畜折算成劳力参加分配)。由于农民进一步组织起来,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全年亩产由互助组时的370斤,又上升到570斤。
  1955年春,县委根据二虎庙村的先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确定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县委在这里召开了成立大会,全县各区、乡派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各区、乡的代表约160余人。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包括前店子、后店子、刘所、二虎庙、沙岭、龙洼、邱林七个自然村。全社共有1105户,5120人,土地11200亩,大小牲畜220头。社务委员会由梁昌久、邱国臣、李瑞祥、刘春成、李庆均、秦怀居、甲玉忠七人组成。梁昌久任社长,邱国臣任副社长。
  全社为一个核算单位,下分38个生产队。初建社时,土地、劳力和牲畜参加分配(地二、劳八)。从1956年始,牲畜和农具折价归社,作为社员投资。土地也不再分红,实行了按劳分配。又增加了一些新式农具,增施了大量化肥,推行了科学种田、所以1956年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50斤。
  由于该社成立早,办得好,公共积累逐年增加,对国家的贡献大,所以县委不断总结推广这个社的经验,年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初级社时曾奖给耕牛一头,高级社时曾奖给一部十寸步犁、汽油机、柴油机、锅驼机和一部分化肥。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史记述了平阴县的文史资料第五辑、其中包括吴鸿渐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纪实熊善隆当选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和任职、我县第一个村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情况、智勇双全的武工队长张杰同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昌久
责任者
孙昌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