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159
颗粒名称: 愧憾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2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翟向东回忆吴鸿渐烈士的历史、登临小泰山、想起吴鸿渐同志就在这里慷慨就义、久久怀思、盼望能为他立一个纪念碑、最好就建在小泰山上、镌刻上他的生平、以流芳后世、七七事变后流亡到济南、组织抗日游击队等情况。
关键词: 烈士 愧憾 平阴县

内容

年过古稀,每念应做完该做的事,无愧无憾地离去,便想起一件两件或大或小的往事,心感愧憾,难以平静。
  最近,有朋友来信,告知已在故乡的小泰山上,为吴鸿渐烈士建了纪念碑,揭幕那天,有上千人参加,深切缅怀烈士生平,县领导人讲话高度赞扬了烈士气节,号召发扬烈士的精神建设家乡。我在千里之外,为逐了一项心愿而高兴。
  前年秋初,重访原东阿城(现为平阴县东阿镇),立狼溪河石桥上,看清清河水北流黄河,两岸风光如画;又登临小泰山,俯看全镇新貌,抚今追昔,想起吴鸿渐同志就在这里慷慨就义,久久怀思,盼望能为他立一个纪念碑,最好就建在小泰山上,镌刻上他的生平,以流芳后世。
  在记忆里,鸿渐同志比我大两三岁,中等身材,长得很英俊,面孔白里透红,眉清目秀,明显象当时的大学生,但并不文弱。听说他原在北平读书,早已是共产党员,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是积极分子。“七七”事变后流亡到济南,又同其他二百多人一起被党派到聊城。当时,日军正进逼山东。国民党军队和政府官员纷纷南逃。他面对这种形势,曾满怀气愤地说过“‘九·一八,日本侵略者从东北撵我们到关里,现在,又从北平撵我们到山东,我誓留鲁西北抗战,再不南去!”从这,他的身影出现在堂邑、阳谷、冠县一带,象一团火一样,点燃群众的觉悟,组织抗日游击队,吸引人们汇入抗战的洪流。
  不久,他调中共鲁西特委机关(公开办事机构是山东第六区政治部)做党的组织工作。我那时在《抗战日报》(特委的机关报)担任编辑,常写些鼓舞抗战的诗,在《鲁西北》副刊上发表。一首题为《黄河》的诗登出后,他高兴地向我说:“你写了黄河的历史命运,喊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我很喜欢,‘沿万里黄河两岸,把胜利的旗帜插遍’那几句,我们就是要为胜利生死不计,斗争到底。”我特别记住了他所说“生死不计,斗争到底”的话。
  经过多次接触,我感到他是个意志坚强又非常乐观的人。他挺喜欢唱,常深沉地哼唱“河里水,黄又黄,日本鬼子太猖狂,昨天烧了李家寨,今天又烧张家庄,这样活着有啥用哟,拿起刀枪干一场”;有时激昂高歌:“起来,起来,快起来应战,………冲向前,冲向前,消灭一切敌人,恢复中华旧河山。”那歌声抒发出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喷射出对敌人的仇恨。
  1938年11月,聊城失陷,我去八路军先遣纵队,他也到先遣纵队的一个大队,以后又调鲁西区党委机关。我们一起从鲁西北赴泰西,在茌平琉璃寺一次反“扫荡”突围后,过黄河到大峰山,便彼此分手。第二年秋,我随部队到太行山回鲁西北,听说他到平阴任县委副书记了,不胜心喜。曾多次想象,在敌我斗争尖锐的那片土地上,他正不顾艰危,奔走在黄河岸边和山区一些村庄,撤播革命种子,带领群众同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有时似听到他还在唱“河里水,黄又黄………”在唱“起来,起来,中国的男儿………”歌声飘散在他到过的村庄,也飘散在他走过的路上……
  我在冀南度过了最艰苦的几年,抗战胜利后回故乡探望,期望见到他欢叙别后经历,听他介绍故乡的艰苦斗争。万万没有料到,他已经在六年前慷慨就义了。人们告诉我,那是1939年6月间,他到平阿山区王楼开积极分子会,被东阿敌人侦知,拂晓时把村子包围。他最早发现后,就开枪告其他同志突围,而他在战斗中,却不幸被俘,押解到东阿城里。敌人以各种酷刑折磨他,逼他投降,供出党的组织。他始终无惧无畏,坚贞不屈。敌人最后要杀害他时,他正气凛然,视死如归,高呼“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是杀不尽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壮烈牺牲了。那时他才24岁。我听到这一消息,为失去一个好同志而悲痛,更万分钦佩他忠于祖国,忠于党的崇高气节。
  而今,为他建的纪念碑耸立小泰山上,将象炽热的火炬,长燃不灭,光辉四射,召唤故乡一代代人,为故乡和祖国的美好前程,跟随共产党克服困难,奋力前进,各自做出应该做的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朋友信上说,因为一直没有查清楚吴鸿渐烈士的籍贯,碑文中只得空着,留待日后补刻。据我所知,县里曾长期多方调查。有说他是南方人的,有说他是北方人的,我和几个同志的印象中他是东北人,曾在清华大学读书。我把这告诉县里,还提供了北京、武昌、哈尔滨几个与他接触多的同志。所有线索,县里派人一一访问了,都未获得确切证明。
  我因此常常责怪自己:为什么当年不向他问个明白、牢记在心呢?然而转念,为他立的纪念碑,毕竟有名有姓,而有成千上万的烈士,或牺牲在战场,或就义在刑场,埋骨祖国这片或那片土地,他们没有留下籍贯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留下……
  想到这里,另一件常感愧憾的事涌上心头。
  60年代,鲁西北一位老人寄我一信,说他的儿子结婚不久,就参加八路军走了,后来知道到一二九师八旅当了指导员。已多年没了音讯,老人料想儿子准是牺牲了。小孙孙渐渐长大,听爷爷不断念叨,就安慰说:“俺再大几岁,就去找回爹的尸骨。”他十八岁那年,果然离家二三百里,到卫河以西八旅打过仗的村庄,打听埋他父亲的地方。那些村庄的人,都说不上来。有人告诉他我在八旅工作过,现在河北省委,可向我了解。孩子失望地回家,告诉了爷爷。祖孙两代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到我身上,我却说不上来,只得信告天南地北几个同志共同回忆。不久十年动乱来了,老人的信也不见了。至今,已记不得老人父子的姓名,也许老人已怀着对儿子的思念离世了。这位老人的儿子,不过是成千上万烈士中的一个。
  许多有名无名烈士的壮烈牺牲,挽救了我们民族于危难,争取来我们的共和国,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今天,忘记他们为崇高的理想献身的精神,忘记他们献身所追求的崇高理想,都有负于他们,愧为中国人。我将终生把这铭刻在心。
  现在,我仍在回忆吴鸿渐烈士的事迹,包括他的籍贯,也仍在回忆这位老人的儿子,盼望着终于从记忆的深层泛起。大概是因为日有所思,有一夜与吴鸿渐同志梦中相会,他还似当年英俊,眉目清秀,庄重乐观。我急忙说:“快告诉你到底是哪省哪县人,你纪念碑上还空着呢!”他爽朗地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和你一样,忘了。”“不一样,记得你是东北人么!”他有些严肃起来,字字有力地说:“我是中国人,籍贯是中国!
  猛然醒来,眼前消失了他的影子,他的话音“我是中国人,籍贯是中国”,似还响在我耳际,很象他当年的声音。接着,这十个字出现在我幻觉的宽阔的屏幕上,逐渐变大,闪射着金色的光彩。我望着,想着,抑止不住心情的激动,也关不住泪水的涌流,愧憾—深深地愧憾,象一排排海浪冲击岸边的岩石,阵阵撞击我的心胸。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史记述了平阴县的文史资料第五辑、其中包括吴鸿渐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纪实熊善隆当选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和任职、我县第一个村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情况、智勇双全的武工队长张杰同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翟向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