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的书院和私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138
颗粒名称: 天桥区的书院和私塾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156-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桥区的书院和私塾、其中包括书院始于唐代、历朝相沿、有近千年历史、在中国教育史中有重要地位、私塾是民众自筹经费举办的学校、是封建社会以至辛亥革命以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办学形式等情况。
关键词: 天桥区 书院 私塾

内容

一、书院
  书院始于唐代,历朝相沿,有近千年历史,在中国教育史中有重要地位。据《历乘》记载,明嘉靖四年(1525年),历城知县周居歧在北园创办白鹤书院(今明湖中学校址),延续一百余年至清朝废止。
  白鹤书院是当时天桥地区唯一的官办学校。所收学生有两类:一类是已入学的秀才,为了乡试应考举人,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讲或考课;另一类是经县试合格的童生,入院攻读“四书”、“五经”,学习制艺(八股文),备应府试,编入“生童常课”,常年在书院学习。
  书院的教学,除山长(即院长)讲学外,一般是生员自修。
  二、私塾
  私塾是民众自筹经费举办的学校,是封建社会以至辛亥革命以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办学形式。清末民初的私塾以尊孔读经为主要内容,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富家大户延聘教师,教授本家子弟的东馆;二是由就学者家长集资聘请老师教授的团馆;三是私塾教师在家开设学馆,各方子弟登门出钱求学的,称门馆。我区的一些私塾,如堤口庄小学前身的私塾就属第一种类型,当地富家借重修关帝庙之际,修建了三间教室,请外地先生任教,有学生20余名,每人每年学费五吊铜元。官扎营小学前身三官庙私塾座落在官扎营中街的一座破庙——三官庙内。此庙已无人供奉香火,庙中的一个和尚为了守护庙宇,用大殿作课堂,招收了几名儿童进行识字教学。另如制锦市街小学最初也是私塾,私塾形式不同,北园一带的私塾多为团馆,且比较普遍,一般四五十户的村庄几乎都有,一些大村有二、三处之多。
  除私塾外,尚有一种义塾,也称义学。“系官款或地方公款设立,专课邑中贫寒子弟者”,是一种免费学校。我区西关镇武庙、北园、洛口均设有义学,教学的内容与私塾差不多。
  清末民初,当局曾多次明令废私塾,兴学堂。但私塾一直存在,直到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以后,才逐渐被新学制的学校所代替。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山东济南天桥文史资料选辑的第二辑、其中,本辑选编了有关史料二十二篇,奉献于众,以飨读者。编写中,承蒙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谨致谢意。由于水平所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批评指正。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永才
责任者
黄时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桥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