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翰林朱名炤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077
颗粒名称: 清末翰林朱名炤轶事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朱名炤,字潜斋,平阴县西门里人。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戍科翰林,初为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派出,曾先后任河南省项城县、长葛县及山东省济宁县知县。他为官能清廉自持,亲政爱民;居家则教授乡里,热心公益,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影响。朱先生秉公执法通知袁家限期拔除,袁六置若罔闻,后又多次派人催促仍是置之不理。于是朱先生调集了几辆大车和数十名民夫,去袁家强行拔除鸦片。事发之后,袁家怒气冲天,决意去北京告状“伸冤”。袁世凯得知后责承北京政府派人到项城调查,因县衙存有烟苗,并有民夫作证,袁家理屈词穷,只好认输,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关键词: 平阴县 清末翰林 朱名炤

内容

朱名炤,字潜斋,平阴县西门里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戍科翰林,初为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派出,曾先后任河南省项城县、长葛县及山东省济宁县知县。他为官能清廉自持,亲政爱民;居家则教授乡里,热心公益,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影响。
  袁世凯即河南项城县人,他家数代为官,同时又是当地地主武装的首领,仗势作恶,横行乡里。历任县长莫不仰其鼻息,如有冒犯轻则罢官,重则获罪,因之项城一缺,很多为官者视为畏途。朱名炤则凜然不俱,他任职项城县时,正是1912年袁世凯窃取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袁家的人更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当时,北京政府曾明令严禁种植鸦片,袁世凯的族家六叔外号人称“袁六爷”的,认为大总统是他们家的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公然私种鸦片四十亩。朱先生秉公执法通知袁家限期拔除,袁六置若罔闻,后又多次派人催促仍是置之不理。朱先生看到他是企图顽抗到底,便决意从袁家开刀,认为只要把袁六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其他邪恶势力便容易制服,地方正气将会逐步得到伸张。于是朱先生调集了几辆大车和数十名民夫,去袁家强行拔除鸦片。民众平时受袁家欺压,敢怒不敢言,听说要去拔袁家的“大烟”莫不勇跃前往,拔完拉了几大车运回县衙封存,并将袁六抓获归案。事发之后,袁家怒气冲天,决意去北京告状“伸冤”。但他们看到朱先生有智谋有韬略,不贪污不受贿,与以往的县官作风完全不同,的确需要认真对付,为了灭迹连夜将鸦片地耕起种上了油菜。袁世凯得知后责承北京政府派人到项城调查,因县衙存有烟苗,并有民夫作证,袁家理屈词穷,只好认输,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袁世凯沽名钓誉为了争取民心,为此,还以北京政府名义奖给朱名炤红缎锦匾一幅,绣有:“强直可风”四个大字。朱在项城恐袁家余恶未尽再生不测,遂上辞呈要求归里事亲,旧河南省府未准其呈,改遣长葛县任,宦途无常,坚辞再三,不久便返里为民了。
  “七七事变”前朱先生赋闲在家,常为各中小学讲授儒学。其为人谦恭下士,辄以诗词及书法赠人。1935年受旧县府之请,任总纂,潜心编修《平阴县志》。书成约二十五万字,因经费不济不能付印,翰林遂令其两个孙子义务誊写完臻,多经战乱,所幸手抄本至今尚保存完好。1948年济南解放时,先生正闲居济南,我人民政府以民主人士待之,每月供给二袋面粉,1949年寿终济南,享年八十六岁。
  注;本文作者刘绍唐同志,原籍我县,现系陕西省薄白矿务局退休职工。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记述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革情况。县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时间上限始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7年。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绍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