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受辱时期的平阴文教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067
颗粒名称: 民族受辱时期的平阴文教事业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5
页码: 52-56
摘要: 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后,华北辽阔大地,即陷入危亡局面,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军政官员,一枪不放纷纷撤退华中,文人志士流亡四方,我县学校及所有文化机关,都陷于停顿,文物图书封存掩藏,真是百业俱废。一九三八年农历六月初一,残暴日寇,疯狂的占领了平阴县城,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及本年十二月秦奸被日本人逮捕解济查办,以陈云起代县知事职。该校成立之初,高级仅五年级一班,一至四年级各一班,男女合班,学生共计四百余名。以赵绪曾当教员,招收城关穷人子弟来读书。西关设立识字班一处,由馆内职员兼任,教小孩识字。一九四五年春又将民众学校迁移在北山村,以韩绪常担任教员,直至八月日寇投降,伪军溃逃停办。
关键词: 平阴县 民族受辱 文教事业

内容

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后,华北辽阔大地,即陷入危亡局面,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军政官员,一枪不放纷纷撤退华中,文人志士流亡四方,我县学校及所有文化机关,都陷于停顿,文物图书封存掩藏,真是百业俱废。
  一九三八年农历六月初一,残暴日寇,疯狂的占领了平阴县城,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经过了数月的混乱,于是年秋后,伪县公署成立于旧县府内,第一任伪县长秦伯寅莅县视事,下设各科局,郑庆来(东平人)任教育科长,当时城内居民稀少,仅存老弱,青壮及妇女多居住于东关教会医院和南关教会内,搭制窝棚,暂居过冬。及本年十二月秦奸被日本人逮捕解济查办,以陈云起代县知事职。次年春陈又调任他县,北京王峰青来知平阴县事,这时城内居民渐次回城,秩序稍为安定。王伪县长打算在县城办一处小学,定名县立模范小学,初步设于文庙明伦堂内,并令乡村登记教员八十余名来县,由王本人亲自出题考试,拟于其中选拔确定教职名额,这时大汉奸刘绪安投敌进城,刘以其参谋长赵绍英为校长,赵鲁源、孔庆福等为教员,女子部以王凤仪为主任,杨爱菊(东平人)为教员,李庆润为事务员。该校成立之初,高级仅五年级一班,一至四年级各一班,男女合班,学生共计四百余名。学生多系由敌占区所属各乡村强迫要来的,富家子弟舍不得来,有的在城关雇穷家孩子,顶名入校的,招生自愿来报名的很少。开学过了两个多月,东门里旧云门小学校舍,修葺完竣,该校由文庙迁移东门里校舍,本人那时在老博士小学当教员,九月里调到模范小学任初级四年级教员,这个学校前后共毕业学生四班。我在四四年暑假后离开该校,调到南关简易师范当事务员,在招生开班就绪后,十二月份又被调到西门里新民教育馆充任馆员,以上是模范小学的概况。
  一九四二年夏天,刘绪安到北京去与伪山西大同市市长刘继广(号润斋)会晤,经二人商议回县后筹办一处初级中学,(刘绪安号镜如,二人各占一字)故名叫润如中学,设在东门里模范小学后院,以王郁梅、孔庆芳二人为教员,招收了一班学生,不久就合并到县立简易师范去了。
  县立新民教育馆概况
  一九四〇年春天,伪县长王峰青又着手成立新民教育馆一处,讲演所一处。设立在东门里模范小学靠街的大屋子里,王伪县长委任他的收发主任薛丕淦担任馆长,东平人赵绳武为讲演所所长,张琴圃为讲演员,每逢集市作巡廻讲演,有时他们还跟随敌伪军出发作宣抚工作。于同年秋季这两个伪社教机关迁移本城西门里路北关帝庙内,两部各不辖属,教育馆以该庙后院北屋作办公室,西屋为存书室,内存残缺不全的二十四史一书架(后经查点计514册),并有五代北齐石佛碑一个,是从旧教育馆搬来保存。前院大殿为阅览室,内设各种报刊杂志供大家阅览。东屋为陈列室,四壁仅张贴动植物和卫生挂图。西屋为讲演所住所。本人于同年十二月份调来该馆当馆员,一九四一年春王峰青升任滕县县长,遗缺以年近六旬的王藻麟继任,此人吸食毒品,萎靡不振,所有政务均交秘书代拆代行。至年终薛馆长请假回济,久假未归借便告退,王藻麟遂委曹博如(曹是旧北京政府大总统曹锟之侄)兼教育馆长职,但从未到馆工作,四二年王县长卸任曹博如亦随之下台。吴毓瑾来县接任,吴伪县长又委任亲信秘书付希尧为教育馆长,仍住县府帮县长办公,亦不到馆工作。倒觉清闲,一切日常事务由馆员(本人)事务员赵纯正办理,另外职员名额均属空名,均由县内县长的亲信兼职,一切社教事业碍难进行,直至一九四三年十月付希尧馆长鉴于他不是教育界人士,对社会教育根本是外行,情愿让职,要请吴县长把教育馆长委给我的名下,否则若委别人,他不让位,从此经吴批准,我就当了伪教育馆长。这年冬天,吴毓瑾调任昌乐县长,遗缺樊炜来接充,关于教育馆长一职,他没有更换他的亲信人,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县里奉省教育厅指示,所有县属各社教机关,一律合并于教育馆内,全体职员为16名,内分总务、宣教、阅览三大部,经过“调整”实际上只增添了县长和教育科长亲朋三四人,另外就是把一些秀才拔贡委派在教育馆内,吃空头薪俸,结果干活的还是四五人,教育馆竟成了形同虚设闲散机关。社教经费掌握在教育科内,又无权动用,在不能大办的情况下,仅在四门里要街口设了几块“识字牌”和“简报板”。南关药王庙立了一处民众学校,
  以赵绪曾当教员,招收城关穷人子弟来读书。西关设立识字班一处,由馆内职员兼任,教小孩识字。一九四五年春又将民众学校迁移在北山村,以韩绪常担任教员,直至八月日寇投降,伪军溃逃停办。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记述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革情况。县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时间上限始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7年。

阅读

相关人物

孔庆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