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远古琐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022
颗粒名称:
远古琐谈
分类号:
F762.7
页数:
7
页码:
430-43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远古琐谈、许由何足道、尧“察”舜的启示、痛改前非亦可贵等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远古
琐谈
内容
一、许由何足道
在中国历史上,许由算得上远古时代的名人。他出名的原因很简单,即不愿当官。
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闻知吓得了不得,急急忙忙逃到箕山之下,过起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隐士生活。尧又请他做九州长,他一听连连摇首,跑到颖水边上,捧着河水洗开了耳朵,道是不愿听,怕脏了耳朵。
乍一看,许由实在是个视“官”如敝屣,看名利若浮云的“志行高洁之士”。有不少文人墨客也被他的“高行”蒙了眼睛,为其吟诗作文,讴歌不已。最近翻了些书,方知许由的“高行”应该大打折扣。
说到底,为许由唱赞歌的人都犯了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离开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
实际上,在原始的氏族公社制度下的“官”同阶级社会的“官”的含义大相径庭。
韩非子在《五蠹》中这样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出现),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
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这段文字至少说明,那时的“王(即统治者)”须具有超人的智慧,并以智慧为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使人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去赢得人们的拥护才行。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投机取巧、狗苟绳营都是不能奏效的。有巢氏为“王”,是因为他“构木为巢”,使人们得以“避群害”;燧人氏为“王”,是因为他能“取火以化腥臊”,使人们免受“伤害腹胃”之苦。从而说明,远古时代的“官”意味着责任、义务和付出。
我们再看看“王”的生活,便会知道那时的“官”实在没有油水可捞: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居乱草断木之屋),粝粢米之食,藜藿之羹(吃的是粗米野菜),冬日麂裘(穿的是兽皮),夏日葛衣(扎麻衣),虽监门之养不亏于此矣(尧的生活水平同守门人没有什么两样)”。
“王”在生活上同百姓没有什么两样,但在工作中却要身先士卒,冲在前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工具),以民为先,股无胈(累得大腿没有肌肉),胫不生毛(小腿的毛被磨光),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比臣下或俘虏还要苦)”。
综上所述,远古时代的“官”责任重大,吃苦在前,根本谈不上个人的任何特权。如此之“官”,而许由不当,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吗?
二、尧“察”舜的启示
史籍中关于远古时代(夏代之前)情形的记载,系史家根据传说整理而成,其中搀入作者个人的好恶及希冀是不言而喻的。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些记载之于今人,不仅有可资借鉴之处,而且是饶有兴味的。如尧“禅位”于舜的故事即是如此。尧
为了选准“帝位”的继承者,真是费尽了心机。根据《孟子》、《史记》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尧对舜进行考察的大致轮廓。
八十六岁的尧大约觉出自己已年高体迈,便向四岳(官职名,系君主近臣)征求“践朕位”的人选。并要求他们“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颇有点“不拘一格选人材”的意味。于是,四岳向他推荐了虞舜。
尧问道:“其何如?”四岳介绍说,其“父顽、母嚣(愚蠢凶恶)、弟傲,能和以孝”。这就是说,舜的家庭环境异常恶劣,但舜能够正确处理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正合了“齐家者方可平天下”的老话。于是,尧表示“吾其试哉”,决定对舜做进一步的考察。
尧对舜的考察简直近乎苛刻。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妻,目的是“以观其内”;令九男与舜同处,“以观其外”。舜在如此严密的“考察”之下,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他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和睦相处,不侵地界);他渔于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他“陶(制陶器)于河滨”,陶器“皆不苦窳”(没毛病)。凡他居住过的地方都“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实在是化民有方,政绩卓著。
但是,尧对舜的考察仍在继续,他还要亲自验证。他令“舜入山林川泽”,以察其勇;委舜以“五典”(司徒)之职,以察其理民之能;令其“遍入百官”,以察其治吏之道;令其“宾于四门”,以察其待客之礼。
如是亲察再三,尧方郑重作出让舜“即帝位”的决定,又经过八年“摄政”的实践,尧崩,舜方继位。据说,舜执政后,“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尧这个接班人算是选对了。
我们可以看出,尧对舜的考察经历了推荐、询问、派员调查、亲自考察几个阶段。尧以考察舜的领导能力为着眼点,同
时对其生活情况、思想道德品质做了详尽的了解。考察方法精当周致,高招迭出。像以二女妻舜,使九男与处即非常人可以做到。他还特别注重其政绩和百姓呼声。考察中步步深入,环环紧扣,使整个考察工作有条不紊。这样尧才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舜这个“帝王”之才,使其“发于畎亩之中”。
由此,孟子方发出了“故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行拂乱(违背)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感慨。
三、痛改前非亦可贵
《贵州都市报》4月25日报道:“象祠”遗址近日被确认。该祠遗址在今黔西县素朴镇灵博山(又名麟角山),最初人们望文生义,以为该祠为祭祀大象所建。专家们经过大量考证得出结论:此祠系为远古传说中人物——象而设。
初闻此事颇有些费解,象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恶人,人们怎么会为他立祠呢?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象是虞舜的同父异母弟,是个高傲自大,私欲熏心、善搞阴谋诡计的坏家伙。他为了独吞家产,便伙同其母蒙骗其父瞽叟,想出一个个毒计,欲置舜于死地。
且看以下两例:
瞽叟“尚欲杀之(指舜),使舜上涂廪(涂抹粮仓),瞽叟从下纵火焚。舜乃以两笠(竹帽)自杆而下,去,不得死”。此计不成,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藏在井中穿孔内,由他井而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象以为这次必定置舜于死地了,于是原形毕露,得意洋洋地说“本谋者象”,真是不打自招。没料想,舜却从他井逃出,象见了舜,
尽管心下惊愕不已,嘴上却假惺惺地说“我思舜正郁陶(悲伤的厉害)”,好一个十足的两面派!而舜雍容大度得很,不仅没有报复之心,而且“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当舜“代尧践帝位”后,不念旧恶,“封弟象为诸侯”。
但人们为什么为象立祠呢?太史公没有说。然而,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撰写的《象祠记》中可略知一二。他说,在舜的感召下,“瞽叟化而成慈父”,而象在被封侯之后,“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如此看来,象同样是在舜的感召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痛改前非,用卓著的政绩来洗刷自己以往的罪恶。
我们知道,世界上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细细想来,人们所犯错误约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明事实真相,不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致使认识与实际脱节甚至背离,这就造成了判断的谬误和行为的失当,如瞽叟欲杀舜就属这一类;另一类是明知道自己行为为法律道德所不容,但私欲恶性膨胀,铤而走险,如象为争家产而欲杀兄即为此例。一般说来,犯有第一类错误的人,只要弄清事情的原委,便会懊悔不已,纠正起来比较容易;而明知故犯的人由于其犯错误是主观意识使然,病根扎在自己的心头上,改起来就要困难的多。在那些杀人、抢劫、盗窃、诈骗、贪污、受贿等犯罪分子中,“二进宫”、“三进宫”甚至“数进宫”者不乏其人,有些顽劣之徒还顶风作案就是明证。正是因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者寡,那些能够翻然悔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且成就一番事业者就显得格外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为象立祠便不是不可理解的了。无怪乎王阳明先生也大发感慨: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
四、让“不肖”之子靠边站
“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是个老话题。贤明当道,国泰民安;愚贪弄权,国衰民困。这一点,已成为被万千事实证明无误的历史规律。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其真正含意还是主张任用“贤”者。故凡有远见的当权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
翻阅《史记·五帝本纪》,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尧和舜皆有子嗣,但都未能接上老子的班。
“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如是说来,丹朱与商均之所以未能“践帝位”,都是因为“不肖”的缘故。何谓“不肖”?照郑玄的解释是,“肖,似也。不似,言不如父也”。即是说丹朱、商均的素质比不上老子,或者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当帝王不称职。据说尧认为丹朱“顽凶”,便斥之曰“不用”而传位于舜。至于商均有哪些弱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有毛病是可以肯定的。
在司马迁先生心目中,尧和舜都是不可多得的“明君”。他称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老百姓对其“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又说舜“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可见尧、舜在位期间,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正是因为他们亲自体验过治理国家的艰难,更知道继位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继续发展和安危兴亡,所以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摒弃一家之私,不传“不肖”之子,而传位于贤能之士。尧就此说过一句蕴意深长的话,“终不以天下之病(受损害)而利一人(指其子丹朱)”,“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在“天下”和“儿子”
之间,尧和舜都采取了利“天下”而不利“不肖”之子的态度,实可称道。
尧不传位于丹朱而传位于舜,舜治国有方,出现了“上下咸让”、“百工致功”、“百谷时茂”的繁荣景象;舜不传位于商均而传位于禹,“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的禹曾在会稽计功,想来政绩也是显著的。
选贤任能,让不肖之子靠边的用人之道,于国于民都是功德无量。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承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