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罗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018
颗粒名称: 德州罗酒
分类号: F762.7
页数: 2
页码: 408-409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前辈宿儒屡屡谈及罗酒轶事。此酒为德州罗氏家族自酿,为数无多,专于宴请高朋密友,文人墨客,可称罗氏家酒,德州罗酒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罗酒

内容

前辈宿儒屡屡谈及罗酒轶事。此酒为德州罗氏家族自酿,为数无多,专于宴请高朋密友,文人墨客,可称罗氏家酒,三百年前曾名藻一时,后已失传,笔者数访罗氏后人,亦皆茫无所闻。
  经查手藏《德县志》“艺文志”内有清·王士祯号渔洋山人赞赏诗:
  德州罗酒
  玉井莲花作酒材,
  露珠盈斛拨新醅。
  清冷错认康王水,
  风韵还宜叔夜(荷叶)杯。
  清·高珩号紫霞道人题赞诗:
  尝罗钦瞻酒
  瑞露天浆总未真,部署无双从事好,
  每从德水想清沦。风流第一麴生亲。
  不惭名下如佳士,蒲城奢望吾何敢,
  乍对尊前信故人。一斗从君借小春。
  清·宋弼号蒙泉,题长诗“罗酒歌次和酉山”,摘要如下:“城中贤豪多好事,家家秋酿菊花浓,就中罗酒称第一,清如玉雪传高风”。“麴材屑麦糜煮黍,六琯律主黄钟宫”。
  以上诗中提到的罗钦瞻,名国士,德州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御史,德州罗酒创制人。高珩,明·崇祯进士,入清官至刑部侍郎,山东淄川县人。王士祯,清·顺治进士,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官至刑部尚书。以上三人皆为明末清初人士,而宋弼为清·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至陕西按察使,德州人,与以上三人相距一百余年,由此可推断:德州罗酒自明末至清中期,持续酿制总在百年以上。诗中还提到“家家酿酒菊花浓”繁盛的德州酒文化概貌。酿制原料为“麴材屑麦糜煮黍”,并具有荷花与菊花香型。
  由于年代久远,德州罗酒的酿制工艺与品味已无确切资料可咨查询。据宿老李孟才先生按其祖上传说描述:罗酒在酿制时,夏日用莲瓣,秋日用菊花,数层匀撒于秫秸箔上,吊挂近锅口,严封,使蒸馏气体通过,冷却成酒。
  从王诗的内容看,第一句“玉井莲花作酒材”说明用玉井的水和莲花作酒的原料,第二句“露珠盈斛拨新醅”,则说明酒的蒸气遇冷成露珠变成新酒,喝起来“清冷错认康王水”,说明此酒属冷饮露酒。第四句“风韵还宜叔夜(荷叶)杯,就是说喝冷酒须用荷叶式大杯才好。再从宋诗来看“家家酿酒菊花浓”,说明秋天用鲜菊花酿酒。“清如玉雪传高风”,又提到酒是冷酒。“麴材屑麦糜煮黍”,说明用黍作原料酿制的低度露酒。
  总之,罗钦瞻是明末大官,德州著名巨绅,他创制的罗酒,目的是为了自用及招待亲友,再说此酒酿制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并且工艺复杂,自清·乾隆以后罗氏子孙式微,已无力继续酿制。
  笔者对酿酒为门外汉,不敢妄臆,然就德州古代名产罗酒失传,甚感婉惜,切盼行家里手,闻人志士大力投入开发研制,以期发掘成功,为我国酒文化增添一朵奇葩。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董玉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