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撰写《东方画赞碑》的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56
颗粒名称: 一、撰写《东方画赞碑》的背景
分类号: K917
页数: 3
页码: 224-22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东方画赞碑》又名《颜子碑》,是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撰写《东方画赞碑》的背景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东方画赞碑 背景

内容

《东方画赞碑》又名《颜子碑》,是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每行十三字。碑阳、碑阴均为大字正书,阳额篆书,阴额隶书,碑文字大六公分,碑额字十公分,共1073字。
  东方朔的故里系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镇),汉末属乐陵郡,唐代属平原郡。此地旧有东方朔祠庙,内有东方朔画像。晋夏侯湛之父夏侯庄为乐陵郡太守,湛自洛阳来此探亲,游历东方朔祠,“见先生之遗像”,“慨然有怀”,于是写了这篇赞文。
  唐玄宗八年(726年)由德州刺史韩思复刻石建碑。
  颜真卿(709—785年)是山东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唐玄宗二十二年(734年)考中进士,曾任节度使、尚书,殿中侍御史,后进爵鲁郡开国公,故人称为“颜鲁公”。他是唐代一位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既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誉为继王羲之而起的第二位书法革新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写《东方画赞碑》时,年四十五岁,是他书法艺术发展成熟的高峰时期。颜真卿留下的碑刻较多,但字体的刚健雄浑,遒劲厚重的风格,当首推《东方画赞碑》为最,且在该碑上额的篆书和隶书,也是其他碑中不多见的。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他因受奸相排挤,被贬为平原郡太守,治所在今陵县。此时,颜真卿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有叛逆迹象,且其治所范阳三郡距此非遥,须加防范,便以防霖雨为名修浚城池,训练兵丁,积极备战。安闻之便派使臣平冽、李史鱼等,以巡视为名,来此刺探军情。颜将计就计,陪同来使,游览当地名胜东方朔祠,因见原碑已残,故亲书赞文并撰书《碑阴记》,以惑其使者。李史鱼见颜一书而就,便说:“颜大人果然好书法,百闻不如一见,无愧为当代书法名家”。安禄山据报后,“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第二年举兵叛乱,河北二十四郡多被贼陷,独平原郡固若金汤。由于颜真卿在敌后的战略牵制,使其兵力分散,致安禄山最后一败涂地。他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艺术实践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行动,至今都是很有教益的。
  石刻者根据颜书柔中有刚的特点,采用雄劲深邃的刀法,完美清晰地表达了原作的笔触美。因此宋代书法家苏东坡称赞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所以它受到历代书法家的推崇和珍惜,争相拓摹,都以
  得到一份拓本,引为幸事。
  这样一块珍贵历史文物,在我国兵燹频仍的历史上,可说是历尽劫难。据《陵县志》载:相传元朝就把碑由神头东方朔祠,移到城内建亭于大堂之侧。康熙六年地震,大堂和碑亭倒塌,碑下半部埋入土中百年,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县令汪本庄才挖出来,重修碑亭,安置其中。后来碑亭又倒,颜碑复陷泥潭。日寇侵华期间,竟用此碑作厩门口的垫石,人践马踏,严重损坏,如今下部字迹已经脱落,难以辨认了。
  1945年,陵县解放了,历尽沧桑的颜子碑,才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政府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1964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碑亭加以保护。“文化大革命”中,将碑亭封闭,未受到破坏,197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