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劳动者的本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14
颗粒名称: 二、劳动者的本色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2
页码: 131-132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米群山当选为德州地委委员后,有的群众认为他当了“大官”,就劝他别再拼死拼活地干了,多出出点子,指挥指挥就行了,劳动者的本色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创业者 足迹

内容

为官吃苦在前,行政清白公廉。
  1971年8月,米群山当选为德州地委委员后,有的群众认为他当了“大官”,就劝他别再拼死拼活地干了,多出出点子,指挥指挥就行了。这给米群山敲起了警钟。经过一番思考后,米群山买了一张大镢,安了一张大锨。有的群众见了问他:“旧的不坏,怎么又安新的?”米群山说:“你们不是说我当大官了吗,官大,就得刨地抡大镢,挖土用大锨,这才象个官样哩。”——这就是米群山。朴实的形象,朴素的语言,勾画出一个农村党员的淳正本色。
  米群山自1963年当选华东地区劳模和1964年出席国庆15周年观礼之后,名气渐渐大了,外出开会、介绍经验的机会多了起来。他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一年四季除到上边开会,天天坚持参加集体劳动,铁锨不离手,走到哪里,干到哪里。每逢到省、地开会,他都是先算好班车时间,到地里干一阵活,常常是车要开了,他才从地里赶到车站。开会回来,他首先到5个生产队转上一圈,只要社员不收工,就和大家一起干。平时,只要过了上工时间,上边的人来找米群山,到了村里不问老米在哪里,而是直接问:“老米在哪块地里。”那时,米群山的家属带着三个尚小的孩子,并照料着一家6口吃饭穿衣,但从不搞特殊。她不当“官太太”,集体出工总是跑在群众前面,1963年她劳动了1870分,比一般社员高出20%。
  1975年7月,米群山担任了齐河县委副书记。他当官不象官,还是一身农民打扮,没有一点官架子。他骑自行车到省里开会,警卫人员见一个农民老汉要进会场,就过来阻拦。他说明身份,还是不让进,只好叫先到会场的地委负责人领他进会场。担任县委副书记后,他尽量抽时间回村参加劳动。1977年春节逼近,腊月二十九、三十他仍在村里饲养室和饲养员铡草。
  一天,米群山正在县委办公,其长子米登泉陪一叔兄弟到县医院看病,因忘了带钱,就到县委找父亲米群山。这时,恰巧让县委书记焦念赵遇上。焦书记问:“老米,这是谁的孩子?在哪里工作?”米群山支吾了一下说:“这……这是村里的一个街坊,有病人住院忘了带钱,来借点钱。”说完就使眼色让米登泉走了。在当时,作为县委副书记的米群山如果照实说了是自己的儿子,在农村种地,县委书记也可能照顾一下,给安排个工作。直到如今,米登泉仍是一个农民。
  米群山当大队干部20多年,经过他手的粮款财物不知有多少,但他没沾过集体一斤粮、一元钱。他不管外出办事还是开会,路远带干粮,路近回家吃,从未在集体报销过半点费用。当时的群众说:“俺那支书真是生性耿直、不沾不贪。”现在人们回忆起他,则说:“米群山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好村官。”
  三、公仆的情怀
  情系家乡水土,心贴村民群众。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官延水
责任者
李化武
责任者
米照华
责任者
华锋
责任者
齐文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