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武状元昌伊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894
颗粒名称: 晚清武状元昌伊苏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8
页码: 57-64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晚清武状元昌伊苏天下武士精英齐集京师应试。仁宗颙琰亲临西苑(今中南海)紫光阁大幄殿试(外场)。内阁六部,王公大臣,各部院衙署满汉高级官员,都前来观阅。校场内只见一魁梧身材武生,试马射,射毡球,纵马三次,发九矢,中九矢。试步箭射布侯,发九矢、矢矢得中。
关键词: 德州市 晚清武状元 昌伊苏

内容

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天下武士精英齐集京师应试。仁宗颙琰亲临西苑(今中南海)紫光阁大幄殿试(外场)。内阁六部,王公大臣,各部院衙署满汉高级官员,都前来观阅。校场内只见一魁梧身材武生,试马射,射毡球,纵马三次,发九矢,中九矢。试步箭射布侯,发九矢、矢矢得中。再试十二力大弓(十斤为一力),一百二十斤铁刀,最后抓举三百斤石锁,此三项,那武生弓开满,刀舞花、掇石过顶。御案后龙椅宝座上嘉庆帝,龙颜大悦,高兴的说:“此生乃神力也,中式。”之后由兵部尚书带领觐见,皇上点该生武进士及第,武状元。此人就是德州满洲驻防营之昌伊苏。
  一
  昌伊苏(1792—1850),字朴园,满洲正黄旗人。“嘉庆丙子(1816)中武举,庚辰(1820)中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授乾清门头等侍卫。历官陕西潼关副将,甘肃、宁夏、西宁、河南总兵,固原提督,直隶提督”等(见《德县志》)。
  乾隆五十七(1792)年,农历腊月初八日,昌伊苏出生在德州城内东北隅满洲营一个护城兵家里。幼年父母早亡,由养父邦古那抚育成人。十四岁时,被送入德州满洲营城守御署(今德城区房管局址)当差。由于小昌伊苏聪明勤快、体质健壮,
  不久被提拔为班头,专门侍奉城守御大人。嘉庆十四年(1809)秋,昌伊苏十七岁那年,青州府满洲驻防营都统大人来德巡察(清代德州旗兵驻防营归青州旗兵驻防营都统管辖)。检阅驻防兵员演武操练,校场内高搭阅台,正中坐着都统大人,左右陪坐协领、佐领、防御等旗兵官员。演武开始,鼓乐齐鸣,旗帜招展、马步兵员、刀枪弓箭,列队待命。一声令下,只见跃马驰奔,箭不虚发,刀光剑影,人人争斗,杀气腾腾、互不相让,各显身手。演武完毕,都统捻须点首,表示满意。最后检阅列队,当走到年轻英俊、魁梧刚健的昌伊苏面前,都统停住了脚步,问陪从阅习官:“此辈何等人也?”陪从官忙答:“回大人话,属下一小戈什哈(满语亲兵),名昌伊苏,父邦古那,年老有病。”都统伸手朝昌伊苏肩胛骨用力一捏,昌伊苏稳丝未动,若无其事。检阅后都统分咐:“赏昌伊苏白银二十两,为父医病,要苦练武功,日后必有大进。”就这样一个偶然机遇,得到料想不到的好感与奖赏。从此德州满洲营官员对昌伊苏另眼相待,尽心教练,器重栽培,对他后来取得功名,打下有利基础。
  二
  封建时代,开武科取士,是朝廷专门选拔武职官员而设的科目。武举始于唐代,到了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始设武会试,先定为六年一试,后改为三年一试。崇祯四年(1631)始武科殿试,清代沿袭,分内外场。外场考试科目有:马箭、步箭、弓力、舞刀、掇石,内场考试科目为默写《武经》一段,约五百字,但必须外场中试,方可进入内场。院、乡、会、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称,与文科相同,但须加“武”字,以示区别。《明史·选举志》载:穆,神二宗时,武科当以技勇为重,也就是说外场武功合格后,内场仅形式而
  已。
  昌伊苏得中武状元,年仅二十八岁,留京任头等侍卫,出入宫廷侍从皇帝左右。朝廷赐白银千两,命修建状元府第(今德城区第二针织厂址),并赐“武魁”御匾一块,以示殊荣。
  清·宣宗旻宁即位,满清王朝已从所谓康乾盛世的顶峰,跌落下来,滑向衰败的下坡:鸦片涌入,白银外流、天灾人祸、内扰外患,江河日下,危机四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道光十二年(1832)昌伊苏奉旨率精兵三千,赴台湾镇压农民起义组织“天地会”。他趾高气扬到台后,并没有什么“治国安民”的良策,而是耀武扬威“杀戮加掠夺”,污蔑反对清政府压榨的台湾百姓为“乱民”,“会匪”,要“格杀勿论”。为报效主子知遇之恩,昌伊苏凶相毕露:凡捕获所谓乱民会匪者杀,与匪勾连者杀,三人聚会者杀,户籍不明者杀,行迹可疑者杀,城门上挂满了血淋淋的人头。在疯狂地屠杀掩盖下,昌伊苏搜刮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并煞有介事的上奏“贼势蔓延,臣感兵力不足”的折子,颟顸的清廷又调拨二千人马赶往台湾,归他节制。“天地会”在他制造的腥风血雨中被镇压下去,他却得到最高统治者赏赐:黄马褂一领和奋勇巴图鲁(满语勇士)称号。无数百姓的头颅和鲜血换来昌伊苏白马红缨的无上荣耀。
  三
  道光十八年(1838),昌伊苏镇台已满六年,向皇帝奏请回籍养痾。宣宗准奏,乃优旨命回籍调养。晋京谢恩后,他回到德州,于城东置办田产百顷,成为德州满洲营最大的官僚,地主,富翁。
  昌伊苏离台时,几艘大海船,满载箱笼,男仆女佣,幕僚随从,及其眷属,他喜笑颜开,得意地喃喃道:“就要离开这是
  非之岛,荣归故里了”。谁知当海船行到台湾海峡之中,天公发怒,霎时狂飇骤起,巨浪滔天,乌云翻滚,雷鸣电闪,海船象瓢儿似的在波涛中颠簸。船内鬼哭狼嚎,乱作一团。昌伊苏亦心惊肉跳,感到凶多吉少。他跪在舱内,磕头如捣蒜,向老天爷,龙王爷,海神娘娘,发誓许愿,祈求神灵保佑。然而天公越发掀风鼓浪,倒海翻江,彤云密布,朔风呼啸,浊浪如山,仿佛宇宙将毁灭于一旦。这时,他身后心腹幕僚嚷道:“大人!大人!遭如此凶险,只有给龙王献一女子,才能逢凶化吉呀!”。蒙昧颟顸的昌伊苏急忙说:“那好,快快将丫头玉娘送给龙王”。喳!随从到后舱架起玉娘,拖到甲板,扔下那咆哮的大海,可怜的玉娘被大海吞没了。但她并救不了昌伊苏一家,翻腾的浪涛有增无减。东倒西歪,颠起落下的海船,随时就有被吞没的危险。贪生怕死诡计多端的幕僚又向昌伊苏进言道:“大人大人!事到如今,怕是龙王怪罪下来,嫌玉娘那贱丫头吧!这这这,如何是好?!。”昌伊苏犹豫了,一个巨浪打来,几乎把他晃倒。此时此刻,心胆俱裂,束手无策的昌伊苏,为了保住他自己那条老命和掠夺来的万贯家财,终于下了决心:“来人那!把格格(小姐)送给龙王。”他唯一的亲生女儿——明珠,也被抛入大海。昌伊苏瘫倒在船舱里。海风逐渐地收敛了,浪涛渐渐平息了,乌云渐渐飘散了,大海船慢慢驶出了海峡。昌伊苏如醉如痴,噩梦初醒,泪流满面的呼叫起来:“我的心肝好女儿,明珠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
  四
  昌伊苏回到德州后,德州满洲营城守御署,德州参将署,德州营守备署,德州营河州同署,德州卫守备署,德州知州署,德州武道署,德州游击署,德州督粮道库大使署,德州济南粮捕
  通判署,德州粮道行馆,德州太仆分司署,德州儒学署……州城所有大大小小军政衙门、各种职衔的满汉官员,及城内各大名门士绅,纷纷前去状元府恭贺昌伊苏荣归。府内高搭喜棚,张灯结彩,吹吹打打,筵宴三日,极尽大肆铺张喧耀之能事。
  状元府拥有良田百顷,瓦舍百余间,家藏金银珠宝知多少?昌伊苏妻妾四房,并无一子,二姨太为他生下一女,还被他扔入大海。如今,他虽养尊处优,山珍海味,饱食终日,其内心却默默受着天良的遣责。镇台时贪赃枉法,杀人如麻,冒天下之大不韪,干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还我性命!还我性命!”闭目无数冤魂纷纷向他讨还血债。昌伊苏无法医治和摆脱精神上,心灵上的折磨,终日忧郁不乐,醉生梦死。他无名火起,喜怒无常,暴戾恣睢,大发雷霆,不时狂叫:“我要杀人!我要杀人!”府院上下,男女老小,人人自危,提心吊胆,空气紧张。清醒时,他老泪纵横,又喃喃说:“我该死!我该死!”为安慰他自己那颗病态破碎的心,出资在城北大运河东岸北厂村,修建天后宫(俗称海神娘娘庙)一座,经常前去焚香烧纸,顶礼膜拜,以洗前尘之过。他出资修庙的寓意是多方面的:
  ①渡海时,没有葬身鱼腹,感激神灵的护佑。
  ②思念亲生女儿明珠,忏悔呀忏悔。
  ③祈求众冤魂饶恕,含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
  ④使孤独绝望、空虚失落的心,得一精神寄托。
  道光三十年(1850)昌伊苏在病恹折磨中死去,卒年五十八岁,葬于城东刁李贵村西南林木中。在他弥留之际,还唸唸不忘常去娘娘庙祭拜。状元府由其家族近支,一个名叫格什福二的人,遵遗嘱继承。昌伊苏之孙(格什福二之子)名彤书,年轻习武求上进,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中武举外,格什福二传四代,都是纨袴公子哥儿。
  五
  从1820年昌伊苏得中武状元,到1946年德州解放,计126年,状元府共传五代。第五代孙名王少艺(乳名小九)感到他家世代罪恶累累,民愤极大,弃家出逃,下落不明。作威作福一个多世纪的状元府,终于土崩瓦解,被历史巨轮碾得粉碎。在德州城内喧赫了五代的“武魁”和“状元府”两匾,被世代压榨而觉醒愤怒的佃农砸地稀巴烂。
  状元府对贫苦佃农及其佣人丫头的剥削和欺凌,是臭名昭著,罄竹难书的。他家万亩良田分布于城东前仓村、后仓村、十二里庄、郭家庵村、宋官屯、大杨庄、小杨庄、苗庄、刘集村、刁李贵村、大申庄、小申庄、水萝卜李村、大天罡村、小天罡村、张官屯、簸箕刘村、香椿刘村、李相庄等。二十个村庄,三百多户佃农分种,每村由一户为东家效劳的佃户头代管。租种状元府的土地清规戒律很多,还必须立下字据,如规定:东家可辞佃农,佃农不得辞东家。地租为“包租”,无论年景丰欠,佃农必须按季(夏秋)如数送缴。按土地等级不同,田租亦不同,如每亩二斗,二斗半,三斗不等。包租表面比其他中小地主田租稍低,名义优惠佃户,其实不然,佃户前来交粮,必须把粮倒入东家扇车(人工手摇木制鼓风吹净粮食的工具)内,经过吹筛,以饱满干净上乘粮为准。更甚者交租以状元府自制的量具(升斗斛)为准,状元府以大斗进,小斗出,是人人皆知的公开秘密。状元府与佃农之间,是奴隶主与奴农之间的关系,仿佛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佃户牢牢地束缚住,世世代代为东家效劳。佃农来交租送粮,出入府院,不准抬头观望,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佃户之间互相交头接耳密语……等,否则如狼似虎的家丁,扬鞭抽打,辱骂不堪入耳。佃农只能忍气吞声,王祝晨先生塑像1993年10月于济南一中落成
  低头干活,如有不满或反抗言行者,轻者打骂,重者将租地收回,使贫苦佃农陷于生活绝境。再重者东家派人去州衙门送张条子,佃农即可遭到官府绳捆索绑,锒铛入狱,不堪设想的后果。
  状元府每年所收田租,数量巨大,装船运销天津卫,换回白花花的银子、银元、钞票。一百二十多年来,状元府五代人花天酒地之腐朽生活,其经济基础,就是这样建筑在广大贫苦佃农,世世代代被压榨,被欺凌之血汗脂膏之上的。
  六
  状元府的侍女丫头,都是用钱买来的,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一旦侍侯老爷、太太、少爷、少奶奶稍不满意,辱骂、鞭打、罚跪,不让吃饭、关黑屋子等,是司空见惯的日常便饭。据德州老辈人口碑所传,这里仅记述二例,便可见一斑:①在一个蝗虫遍地,颗粒不收,人相食的灾荒年。城东刘家集村一户佃农,请求东家借银二十两度荒,条件是将其女儿送府院使佣顶息,三年银还人归,立下字据。三年后期满老佃农来府院交银领人,谁知丧尽天良的账房先生,俅五爷指着账簿硬说借银五十两,这个狗仗人势的烟鬼兼色鬼,竟把二字中间添了两笔,使二变作五了。并恶狠狠地说:“想赖账,送衙门治罪!”老实巴交的老佃农,一气之下当场摔倒昏厥过去,不省人事,由于没人抢救,老人再也没有苏醒过来。在府院为佣的女儿,闻讯爹爹含冤死去的噩耗,纵身投入院内水井中,可怜父女双亡。状元府制造这种惨不忍闻的悲剧,似乎小事一段,有谁去敢过问呢?
  ②再则,状元府从城东北边临镇买回三个女孩作丫头使用,由于三女不堪忍受非人虐待,思亲想家,感到日月难熬,趁一
  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夜,逃出府院。后被家丁发觉,灯笼火把,四处追捕,三女仅捉回一人。小姑娘被打得死去活来,百搬折磨,最后惨死在状元府内。从此,每逢月黑头之夜,梆儿敲着三更,高台走着狸鼬,风凄凄,雨淋淋,花乱落飘零。阴森可怖的府院内,不时飘荡着隐隐约约,时断时续,凄惨求助的啜泣声。有时更深夜半时分,还影影绰绰,似隐似现的一个披头散发的少女,跪在状元府大门口,一股阴冷的寒气四射,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胆战,不寒而栗。
  多少年来状元府虐待欺凌仆佣丫头和佃农的罪恶行径,不胜枚举,令人发指,仅就笔者撰此史料而言,亦是笔随泪洒,义愤填膺,久久不能平静。
  食人的封建制度,冷酷的阶级剥削,残暴的民族压迫,交织成一个“巨大的牢笼”,勤朴善良的劳动人民,在这牢笼里世代被奴役,被压榨,直到被吃掉。
  一九二五年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大声疾呼“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仅时隔二十一年后的德州劳苦大众,他们终于怒不可遏地起来了,以排山倒海之势,暴风骤雨般地扫荡了这些食人者,掀掉了这筵席,毁坏了这厨房,开始进入一个新生活的新天地。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寿昌
责任者
贾仕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