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新中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852
颗粒名称: 倡导新中医
分类号: K826.2
页数: 6
页码: 88-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罗止园先生倡导新中医的自述。
关键词: 罗止园 新中医 观念

内容

先生自述,其医学学理观念屡经变更,大略可分三个时期:由于家学渊源,攻举业时,即喜读医籍,于家学绍承外,复受中医业于章丘邵敬甫先生。在此阶段,只知中医,一切古籍均视为神秘,诊断处方,悉遵古训,不敢稍违,如是者十余年,可谓极端崇拜中医之第一时期。继而受西医业于恩县姜子全(协和医院毕业)和无锡丁福保(曾译著西医书籍多种)两先生之门。惊于西医学说之日新月异,西医学术之踏实,西药效验之自是遂怀疑中医渐有不能自信之势。嗣充上海中西医研究会会员,试验愈久,习染愈深,偏重西医之念愈坚,如是者又十余年。见异思迁,喧宾夺主,几视中医学说为粪土,此可谓极端崇拜西医学说之第二时期。自此以后,年龄愈高,临证愈多,经历愈久,实例愈繁,经过反复比较,实验对照,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学各有所长,确能相济为用,此可谓折衷中西医学之第三时期。由是确立了自己的新中医观点:
   “新中医者,非中医科学化之谓,亦非抛开中医理论,单独照西法化验中药之谓,更非完全保守中医,盲目误解国粹之谓,乃从事发掘纯粹中医之真理,汰其渣滓而得其精华。又采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同时并抉剔西医之所短,而济以中医之所长,不苟同,不偏执,不附会,不臆断。”
   先生叹息“此事之难,真难于上青天”,但他执着的追求,奋斗不息,立志将中西医学上的缺点,努力改善,总期跻为完美无缺。俾世界只有老死之人,绝无病死之人。为此,他于一九五〇年五月,曾以北京中医学会筹备委员的身份,上书卫生部,提供了从根本上发展中医的意见书:
   北京中医学会:
   兹为根本发展中医,接受科学新知,以期实践服务人民提供意见说明如下:
   一、应设立中医教科书编纂委员会,重新编制中医学校应用之教科书,统一中医系统,俾免纷歧。
   理由:中医学术发源最早,历代中医学者,苦心孤诣,凡一药物,必有数千百年之尝试,数千百病症之实验,反复比较,详定配伍,不知经过若干次之变更抽换、比较,必使药病吻合,而后得以流传至今。原则上以人实验,毫无玄虚之可疑,只以中医出发点,重在理想,中途又受儒家五行说之浸染,有时引申斯义,不切实事,遂为近代新医学者所诟病,此种玄理混入中医,反将前哲精纯思想,实地实验,所得之灵药效方,从此蒙以烟雾,一若此道神斧鬼工,玄之又玄,狡黠之徒,又从而附会之道之为术。遂每况愈下,况历代政府,既不加重视,师弟传授,又各自为政,以故涣散纷纭,虽有智者,无以善其后矣。
   今幸北京中医学会,在政府领导下组织成立。我以为本会第一步工作,即应设立中医教科书编纂委员会,采取众长,从事编纂中医教科书。俾中医学术统一,以洗以前玄虚及门户派别之弊,此种委员会之组成,应选聘海内真正精通中西医,而又有真实经验者,充任委员。其编制体例应以中医为经,以西医为纬,其种类应采最新教科书之方式,逻辑周密,务期切合于时代医学,而不失掉中医固有之特长,斯为本会之重要工作。凡中医根本缺乏之科学,即适应西医教科书之原本,不必另订教材(例如西医诊断技术等),中医古书一律保存,作为参考。
   二、应筹设专科学校,培养新的中医人才,以期普及服务人民。
   理由:既订中医教科书,则中医学校之设立,始有系统,此种机构必须列入教育系统,各省市亦必须设立中医专校,方能培养新的中医人材,适合时代,然后能实际为人民服务。在过去政府,不知重视中医,任人自习,其中正当卓然成家者,固不乏人,然品类不齐,草营人命者,亦在所不免。近年虽有考试中医之举,又以政治黑暗,有时反与狡黠之流,以夤缘为奸之机会,无形中贻害人民,甚于毒菌,此不可不根本改革者也。现在我人民政府,政治修明,实事求是,对中医既有明白之表示,极大之企望,本会自能因陋就简,仍蹈以前公会仗马、寒蝉覆辙,亟应本为人民服务之精神,提供具体计划,转请卫生部,以备有关当局之参考,诚以真正中医之特长,在今日已有重见光明之机会,推动此种发展之任务,实在中医团体之本身。是以此种学校之创立,唯本会有权,向人民政府建议,百年树人,始不负人民政府注重中医措施也。中医学校之设立,其修业及实习必在六年(参照《止园医话》初集凡例)以上。以及凡非正式毕业之中医,绝对不能执行中医业务,凡公共卫生及防疫等工作,中医必须一律参加。必如此而后中医始能适合时代,为人民服务。此问题似与国立学院抵触,或以为既有世界公认之西医学校,何以中国又有单独之中医学校,双管齐上,讵非两歧,不知我国为东方开化最早之大国,自古至今,凡属人民需要之事事物物,无一而非自力发明,即以中医而论,四千余年以来,代有贤哲研究进化,并非墨守旧学,只以基于文字习惯之不同,地域言语之阻隔,致于世界各国融会贯通,不能一蹴立至,职是之故,因有一部分落伍,自亦不必讳言,然在过渡之今日,思欲发展中医之特长,修补中医之缺点,是必先有此教敩(古学字之异体,下同)机构,而成可以达此目的。彻底言之,将来中国必有一个医术,然此一个医术,必非今日之中医,亦必非今日之西医,此医术必能为一般人民所接受,此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之初步,则今日中医学校之设立,不但不与国立医学院相抵触,且能与国立医学院携手并进。相需以成,本会现今已得到新医学者之参加,本席愿以客观立场说明此理由。
   三、则为中医学院之设立,必须次第进行,实行公医制,集中治疗,减轻人民负担。
   理由:有新中医教科书,而后有新中医之学校,有新中医之教敩,而后有新中医医院之医师,此为新中医发展一定之步骤,然以现在中医人才,是否能胜此种中医医院之任务,实为一大疑问,缘此种医院既不可另请西医助理,更不可抱残守缺,一律仍用旧中医方法以应治疗。若创办伊始,开宗明义,即为社会所摈弃,则将来中医必受新潮流所淘汰。举凡中医医理之精华,将同归于尽。故此种新中医之医师,必须严格采用新中医学校毕业者,绝不可徒探虚声,滥竽充数。将来此种医院,与西医院相辅而行,由都市而省县,由城市而乡村,多多益善,然后可以谓之服务人民。近来,乡村以县正式医院,寥若晨星,人民需要此种医院之设立,盖有刻不容缓。
   四、应拟其具体计划,呈请人民政府,通知各省市县人民政府领导中医团体,一律成立中医学会或分会,以便与本会共同前进。
   理由:查本会设立,虽属地方性范围,只限于北京,此不过发起之嚆矣,全国中医,在过去虽有联合之雏形,实际上各自为政,并无若何显著之建设。现在时代进展,迥非昔比,中医界应本集中精神,急起直追,实际上,使此散漫多年,全国之中医组成整个系统走上轨道,赶上时代,共谋此种学术之发展,以符人民之需要。
   最后声明,本案提议相当夸大,似溢出本会职权范围,然以本席,鉴于我国人民,尤其是穷人之遇有疾病者之痛苦,亟待援救;中西医药之隔阂,亟待贯通;本位主义思想,亟待扫除,不得不将中医进展基本问题,摘要列举,以期共进。兹根据本会会章第一条,及第二条两项之规定,谨具意见提请
   公决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从黎明前的《黎明报》、德石敌工队战斗生活片断、 德州武工队历史简况、 解放德州之战等方面介绍了德成的文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罗止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