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古刹——永庆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847
颗粒名称: 德州古刹——永庆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6
页码: 74-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德州古刹——永庆寺的介绍。
关键词: 德州 永庆寺 古建筑

内容

德州永庆寺(俗称大寺),是德州全境最大的一座庙宇。旧《德县志》对它的记载非常简略,它记载说:“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建永庆、慈氏二寺”。又说:“永庆寺,唐贞元间建,本在运河西岸,元季遭兵燹。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僧古峰移建于城内。景泰间,邑人张惠重脩,并作记略。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僧妙熙募化再脩。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改为山东省立第十二中学。
   现在这所古寺,绝大多数古建筑已湮没无存,但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它还是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至于寺中一切建筑、雕塑及各朝代变迁情况,更是我们德州古、今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有必要把它记述出来,让后代子孙知其梗概。但是既无详细文献可考,知情的一些老年人又相继去世,只能就笔者记忆所及,以及向可以走访的老年人请教,东鳞西爪,很难求其全貌。恳切希望一些知情的老同志,给以补充指正。
   二十年代以前的永庆寺,是明永乐十年重修的。它座落在德州城内东侧偏北,在德州旧州署(知州衙门)的后面,即现在德州第一中学校址所在地。该寺原占地约计二十余亩,主要建筑物都在中轴线上,山门(即庙门)三间南向,在山门的对面是三间观音殿,供的是泥塑观世音菩萨坐像。山门左右两间是守护佛法的二天神(俗称哼哈二将),左称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进山门以后,就是天王殿三间,中供弥勒佛坐像,泥塑贴金,肚大躯肥,张口大笑,左右是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中缠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左手持伞右手持银鼠,因称护世四天王。无论是天神或四天王,都是泥塑彩绘,栩栩如生,技术之精湛,与北京北海天王殿塑像,不相上下。天王殿后面,连接一间殿堂,供的是韦驮像,面对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筑在一片台基之上,台基高一公尺有余,正殿面阔,进深各三大间,长、宽度都约有三十公尺左右。单檐、歇山,前后檐通安棂门,东西两面都是红色山墙,黄琉璃筒、板瓦顶,因历代重脩,黄瓦已经残缺不全。殿内正中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左右正面供的是阿弥陀佛和药师琉璃光王佛。这三尊佛像,都是盘腿趺坐在须弥座上,三尊佛的高度,约三公尺左右,全身都系铜铸鎏金,光彩夺目。正殿东西墙,每边有罗汉坐像九尊,都在木龛(kān)之内,罗汉像是木雕贴金,喜、怒、哀、乐,表情各不相同。俗称这一组神像为十八罗汉。但是在西南角,又多出一尊神像与罗汉像差不多,据传说名转轮王佛。正面三尊佛像左右,还有侍者及供养人像,大小高低不一。正殿屋顶上的“藻井”,都是彩绘的图案,非常精工。进得殿来,真是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中间佛像的身后,是砖砌的屏风,有两侧门可通正殿的后门。而屏风的后面,靠南墙上又有三尊佛像。中间是文殊菩萨,坐骑的是金毛吼(hòu);左边是普贤菩萨,坐骑的是白象;右边是观音菩萨,坐骑的是绿毛狮子。三个坐骑背上各驮一莲座,三尊菩萨都趺坐在莲座上,神像后面墙壁上更饰以彩绘和浮雕,与三尊神像,浑然成为一个整体。神像和坐骑都是精工木雕,形象非常生动。
   在正殿的前面,有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供的是地藏(zàng)王菩萨的坐像;西配殿供的是殷代闻太师(闻仲)的坐像。两旁有专管风,云,雷,电各种神的立像,管闪电的是个女神,手执一面铜镜;管雷的神是鹰咀鹰爪,蓝脸红须红眉,背上生有两翅,左肩背一鼓,右手执木槌作击鼓状,各种像也都是木雕和彩绘,形象生动逼真。
   在正殿的月台前面,左右各有高大石碑数幢,都是自明代永乐以来历次重脩庙宇树立的。碑文中都详细记载着每次脩庙的一些史实。在院中东南面,有御碑亭一座,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在德州御书四种文字(汉、满、蒙、藏)碑文,以昭武功。碑为汉白玉石正方形四面碑,汉、满、蒙、藏文字各占一面。
   正殿的后院,就是观音阁了(俗称千佛阁)。观音阁是二层建筑,面阔、进深都大致与正殿相同,也是黄瓦红墙。上层外围,有走廊一周,护以栏杆,游人登阁四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观音阁上层正中,供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坐像,全身铜铸鎏金,数不清的大小手臂,以扇形伸向各方,每手掌心都有一只明亮的眼睛,坐像高大,造型优美。阁上阁下有很多神像,其中有大有小,有坐有立,有佛、菩萨、罗汉、天神、力士和供养人等等。特别是阁上周围有无数佛龛,都是一尺(市尺)多高的长方格子,好象商店货架子一样,每个龛中有神像一个,真是名副其实的千佛阁。龛中神像小巧伶珑,多数为木雕,少数是铜铸。据老人讲,这些神像绝大部分是唐代永庆寺遗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被盗、遗失的情况很严重,我随父亲在二十年代登阁参观时,有很多的小佛龛中已经空无所有了。
   进山门往西,在寺的西南隅还有一座佛殿,构造样式奇特。从外面看,重檐叠阁,像是一座两层建筑,但其实只有一层。殿正中供积迦牟尼佛立像,称为梅檀像,两旁侍立像为积迦大弟子阿难和迦叶,都是木雕贴金,造型古朴。据民间传说,这座佛殿和神像都是从慈氏寺迁移过来的。有一段历史轶事,现在把它叙述在下面。
   永庆和慈氏二寺,元代被焚。明代永乐年间,永庆寺迁德州城内,慈氏寺迁往运河西岸八里屯。到了清代,慈氏寺和皇室发生了联系。因为那时慈氏寺的僧人,属于佛教的密宗〔1〕(藏密)系统,而清朝皇室所信奉的佛教也属于“藏密”系统,因此,德州的老百姓称慈氏寺为喇嘛庙。到了乾隆时,国泰为山东巡抚,他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又是权相和绅的好友,在山东横行不法,当时在慈氏寺的主持僧,据传说是国泰的表弟,又是乾隆皇帝的“替僧”〔2〕,他交结一夥江洋大盗,打家劫舍,抢掠良家妇女,在寺内设有地下室,肆意奸淫。当代名御史钱沣参奏国泰的罪状时,也附带参了慈氏寺的僧人。当时正值名臣刘墉在朝辅政,将国泰撤职查办,也将慈氏寺为首的凶僧处以死刑,并降旨将慈氏寺彻底拆除(因为这座庙紧靠去北京的官道常出路劫)。寺内的梅檀佛像因为是旧慈氏寺遗物,因而被保存下来,连同佛殿迁来德州城内永庆寺。
   在观音阁的后面,还有一所像厅堂一样的小佛殿名为净业堂。内中有佛龛一座,供的是释迦牟尼佛木质坐像。还有卧佛一尊,是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像。净业堂中,地上满铺地毯,是给各官绅男女眷属为亡人做冥寿的地方(给死人做生日叫“做冥寿”),对外不开放。再往后边就是寺内和尚的禅房和宿舍了。都是青砖瓦房,院中花木葱笼,非常幽静,最讲究的是主持僧妙熙和尚和他两个师弟(妙印、妙慧)的住室。妙熙(人称他大当家的)的会客室是三间北房,都是硬木旧式家具,中间条几上玻璃匣内摆着水晶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礼拜观音的立像。几上还摆着古铜香炉,在节日里,终日焚烧着檀香,进到室内,满屋香烟缭绕,香气扑鼻。妙熙和尚的卧室里,墙壁上挂有名人书画,几案上摆设着商、周古铜鼎彝,和明、清官窑瓷器,气派典雅,可与绅士家客厅相比拟。妙印(人称二当家的)和妙慧(人称三当家的)的住室,也摆着硬木家俱,也有铜香炉,不过其他方面较妙熙住室差一些,其余“性”字辈和尚的住室,只是普通房舍,没有什么可记述的了。
   寺内的西北隅,是一些上顶坯墙的房子,其中包括粮食及什物仓库,牲口饲养棚、车屋、碾、磨房以及车夫勤杂人员的宿舍等。寺的后门在东北隅,向东,专门出入大车和轿车。天王殿的东南面有大铁钟一口,身高约二公尺,底口直径一公尺多,满身铸有出资铸钟善男信女的姓氏名字,是元代遗物,足见寺内在明代还有钟、鼓二楼的建筑物存在。
   由于寺院非常空旷,人员稀少,夜间需要保卫,在寺的东院养有大狗十几只,都异常凶猛,白天用铁链锁着,夜间放开,以防寇盗。
   一九二八年,号召破除迷信,把神佛都拆掉。解放后,继续修建改为校舍。现在除三间山门和三间东房犹保存旧貌,其余都一无所有了。

附注

①密宗:佛教派别之一。唐开元年间传入中国,后来盛行于内、外蒙古和青海西藏等地。 ②替僧:古人迷信神道,为了求长寿,出家为僧。皇帝不能当和尚,找一个和尚替他,名叫替僧。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从黎明前的《黎明报》、德石敌工队战斗生活片断、 德州武工队历史简况、 解放德州之战等方面介绍了德成的文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孟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