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县卫氏博济医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784
颗粒名称: 德县卫氏博济医院
分类号: R197.38
页数: 7
页码: 78-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县卫氏博济医院的起源、医院内部设施、医院附设护校以及医院及护校的基金、投资及日常经费的来源等情况。
关键词: 德县 卫氏博济医院 文史

内容

公元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美国驻天津基督教公理会,在恩县庞庄设立教堂,附设医院。主持人美籍牧师兼医生亨利·D·波特(HeneyD.Porter)及美籍犹太人德富兰(FrancisF.Tucker)医生。
  公元1916年(民国五年),美驻天津基督教公理会,为扩大教会势力,增强教会影响,把恩县庞庄(现武城县郝王庄乡庞庄村)的教会医院迁来德县。在德县城东郊(现第二中学地址)购买云昆山(德县枣市街山成玉钱庄经理、回民基督教徒)的三百亩土地,先后两次耗资118,500美元,建成大小楼房10余座,平房若干所,分设医院(卫氏博济医院)、学校(博文男子、卫氏女子中学,护校)。耶稣教会,有三位一体之称,取名曰:“三育村”(寓意德、智、体)。自西向东依次为医院、女子中学、美教会住宅、男子中学等几个部分。“三育村”周围筑有约三公尺高、一公尺多厚的土围墙,东西两端面南各建造大门一个。其建筑形式全部按西方艺术造型,于德州别具一格。
  医院位于“三育村”西部,主建筑三层楼(不包括地下室),座落于医院区域中央,面向西南。全楼分左右两翼,右为卫氏男医院,左为博济女医院,合称“卫氏博济医院(Williams-PorserHospital)”。一楼与地下室为综合门诊(包括内外妇儿等科),设有外科热敷治疗室、化验室、药房、X光室、财会室、总务处、太平间(在地下室)及部分库房;二、三楼由中间分为男女病房,男居右,女居左,床位各约五十张。楼左右两端设有少量结核病房,以木架装铁丝纱为墙与其他病房隔离。二楼中央设有问事处,另外还有手术室、消毒室、小礼堂、职工饭厅、职工与病人伙房、锅炉房、浴池室、发电机房、铁木工房、护士楼等,各房、室的间数多寡不一。
  一楼综合门诊(内、外、妇、儿科兼顾),每周六天门诊,急诊不分昼夜,平常只有二名大夫和几名护士值班,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就诊或复诊,经挂号后,凭挂号券交病历候诊。所用大病历由护士传递,均由大夫用英语书写。每日门诊一般一百人次左右。附设外科热敷治疗室,负责门诊小手术、换药及针剂注射等。辅助科室如:化验室(有显微镜几台不清楚)可检查大便、尿、痰、血等四大常规。医院无血库,只能代患者寻找血源。X光室和药房合并管理,平时只两人值班,双方兼顾。有小型X光机一台,可作透视和拍片。药房常备药品约四百种。当时的药房以原料药物为基础,按协定和传统处方配制,其类型分片、粉、水、酊、膏、浸膏、油、浆、液擦等内外用药。如自制阿斯匹林、硫酸镁、毛地黄、士的年(Strychnine)、生理食盐水、葡萄糖、颠茄合剂、勃阴氏合剂、奚皮氏散Ⅰ、Ⅱ号(Sippy'sPowder)等。至于具体药品目录,可见《协定处方集》①。药房药品均按英文字母顺序放置。原料及药品,主要通过美国的科发,德国的谦信、拜耳,英国的大容来默克,以及瑞士、法国等多家公司在中国上海、天津等地代理商订货购进。
  二、三楼病房分内、外、妇、儿等科。内科只限于药物治疗及注射、输液等;外科可作阑尾切除、截肢、疝气修补、肠吻合、肿瘤切除等手术;妇产科除接生外,还可作剖腹产、子宫摘除等。病房中设有男女病床一百张,按床位设置的优劣分成三个等级。其住院费分别按等级每日交纳五角、一元五角、五元(银元)。一、二等病房设在三楼,收费昂贵。住院病人大多是少数有钱的人及政府高级官员。三等病房在二楼,均为普通床位,设有钢丝床、被褥及外罩、蓝色床单等。按规定每天由护士整理床铺一次。一、二、三等房间大小不等,大者可容数人,小者可容二至四人。患者住院,须经门诊大夫诊断确定,住院处登记、交费,按病情不同,分别由病房护士安排入院。进入病房前,除病伤不能沐浴外,概令沐浴,换好住院衣服。患者衣物登记装袋储存。入院后,建立床牌,检T、P、R,由住院医师制订饮食种类、治疗、护理等方案,并取标本作四大常规检查。
  住院期间,患者一切由医院护理人员负责,不准陪床,不准家属和友人随便探视或送入任何食物用品。一日三餐,由伙房定时供给。医院雇有专人喂养奶羊,按时供应病房羊奶。对于危重病人,医院设有招待室供家属住宿,定于每日下午探视。住院手术一般隔日一次(急诊例外),手术前在医护办公室张贴通知(包括受术者姓名、年龄、床号、手术名称及施术者签字等)。病人由护理人员记录情况,日间用蓝笔,夜间用红笔。晨检后,护士方可交接班,护士长监督。另备有机动护士班。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特护,并设专职护士。
  患者出院,由住院医师许可,住院处办理手续,领取本人衣物,交回医院衣物。待出院后,护士立刻整理和清洁床铺,消毒病室。住院病历整理存档。
  全院工作人员(包括勤杂)约一百人左右。中、外医(药、护、化验)师全部为大学毕业生(约二十人),如:“七·七”事变前的崔海桥、齐载阳、候道芝,外科出众,都是六年制齐鲁医科大学毕业生;“七·七”事变后的吴光临、那雨春、孙建琳等,系奉天小河沿医科大学六年制毕业生,曾获得M.D.或MB.学位(医学博士、学士学位)。另外,还有李庭光(山西川至医学院毕业)及德籍犹太人包林(J.Ba-umgarten维也纳医科大学毕业生)等。护士长及护士(约二十人)均为专科学校毕业。护生(约三十人)为练习生。其他工作人员(约三十人)多为勤杂。医师要每年定期去北京协和医院考核一次,合格者医院方可继续留用,否则另行安排。护士每年在本院考核。
  医院附设护校,始由美籍苏文瑞(女)主持创建。这一卫氏博济医院护校故名:“苏氏护校(Sawyer'sNursingSchool)”。学制四年,以中学以上文化程度为选生,女生为主,兼收少量男生。教学课程有生理解剖、细菌、药物、营养护病技术、内科传染病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术等。各科医师轮流执教。学生除听课外,还去病房护理实习。在实习期间,每人必备怀表一块,以记脉搏、呼吸次数(记病历首页的T、P、R单)。毕业后或留本院,或去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教会医院工作。县城沦陷后的1938—1942年间,护校虽受到影响,但仍招收四十名女生(二个班级),在病房进行培训。这所护校教育质量较高,在中华护校全国会考时,其成绩名列前茅。护校历任校长有苏文瑞、于淑安、陈俊华、笛荷莲(H.Dizzeney)等。其中陈俊华(系北京协和医院高级护校毕业)是由卫氏博济医院特邀来校任职的。
  首任院长德富兰于一九三一年七月十一日,因枪杀工友王国庆(武城县毛王庄人)引起公愤后,离职回国。该院历任院长曾有苏文瑞、郭寿仁、孔美德(A.I.Cooke女,美籍医师、临清华美医院的院长)、郝思齐(A.C.Haus-ske男、美籍审计师)、包林②(J.Baumgarten)等。其中孔、郝曾兼任临清华美医院院长职务。总护士长是笛荷莲。总务主任是张仁山。医院由五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以院长、护士长为首组成)对全院进行管理。
  这所医院及护校的基金、投资及日常经费,来源于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及一些不定额的私人捐助。在中国由天津马场道53号基督教公理会审计处,全权受理其日常事务。另外,公理会在山东临清,山西汾阳、太谷,通县和天津等地,均设有医院、学校和教会机构。美籍工作人员薪金由美国教会供给,月薪约在250美元上下(当时1美元约合旧币2.5元左右,与日伪初期之“准备币”币值持平),医师120—150元,护师(士)、化验师(士)、药师(士)等约在35—40—50元不等,普通工人、技工在15—35元之间(当时精制面粉40斤袋约为日伪币4.5元)。
  工作服装。医师为白色卡其布开领大衣,腰前两个明兜,不戴帽。护师(士)外衣为白色平布紧领紧腰连衣裙式服装,着软底白色布鞋,白色过膝筒袜(禁穿硬底鞋),帽白色硬布造型呈〓形,横系一黑卡。护生为白色平布圆领或小开领短袖上衣,外套蓝白线十字交织的平布缺袖罩裙(套头穿),帽如护士,但不系黑卡,以示区别,鞋袜与护士相同;护理工人为藏蓝色平布紧领大衣,穿软底鞋,一般不戴帽。病人为白色平布对开襟系带代扣单衣,便裤,棉衣为藏蓝色外套,内衬软布棉胎,便于更换洗涤。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日美战争爆发后,院长孔美德及美籍人员被日军集中于山东潍县,作为日美战俘交换回国。德籍犹太人包林接任院长。稍后,医院被日本军队占用。包林去天津马大夫医院(后喝酒精自杀,原因不明),全体人员自行解散。伪新民会日人小川贯一掠取医疗器械,纠集部分人员,建成所谓“德县新民会诊所”。至此,卫氏博济医院已不复存在。经连年战争,建筑设施,均荡然无存。现已无残迹可寻。

附注

注: ①《协定处方集》系英文或英式拉丁印刷版本。由前山东齐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编。亦可参考1985年7月9日《健康报》所载《协和医院基本用药品种目录》,共计507种。 ②包林系德籍维也纳医科大学毕业。是被希特勒纳粹当局驱逐出境的半犹太人,其母为德国籍,那时仍留在德国。自1940年以后,日美关系日趋紧张,当时日伪组织对医院不断刁难,因包林持有德国籍护照,院长转由他担任,实际上,当时对医院起到了缓和作用。 参考资料 1.《德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纂修。 2.《文史资料选辑》山东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3.《关于外国资产情况报告》德州市人民政府。 4.《东地美国教会医院来历》德州东地办事处。 本文承蒙河北保定地区公路工程队医务室主治医师陈青莲同志(系前卫氏博济医院工作人员)多次协助,特此鸣谢。 1986年10月31日修订稿 (德富兰,在德州都称他“德大夫”名德福兰,有的资料为法福兰,本文有些人名等与现在的译法不同——编者)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录了,纪念德州解放四十周年、德州船民架桥支援解放大军过运河、德州市水利建设四十年、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发展概况、德州老电厂始末、德州市教育沿革、山东省立第十二中学、德州校史最长的吕家街小学、我所知道的德县博文中学、德州文化娱乐场所概述、解放前的德县商会等30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其信
责任者
王荣水
责任者
安振山
责任者
李毅
责任者
庞文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