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政府的产生、发展及区划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09
颗粒名称: 一、人民政府的产生、发展及区划沿革
分类号: D628
页数: 4
页码: 232-23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掖县、蓬莱、黄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人民政府的产生、发展及区划沿革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人民政府产生 发展区划

内容

山东省各级人民政府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掖县、蓬莱、黄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同年八月十五日,建立了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到一九四〇年秋,全省已有66个县级政府,7个专署和1个行政公署。同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十六日在沂南青驼寺召开的山东各界联合大会,产生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战工会是山东省第一个省级人民行政机关。其后,全省各级民主政权有了较大发展。到一九四三年八月,全省已有4个行政公署、11个专署、90多个县政府。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二日至九月八日召开的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决定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简称政委会)。政委会是全省行政的统一领导机关。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山东解放区计有行政公署5个、专署22个、县级政府127个。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委会和省战时行政委员会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将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山东党组织和政府领导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人民自卫战争。到一九四八年年底,省政府下辖鲁中南、渤海、胶东3个行署,昌潍1个直属专署,济南、徐州、新海连、潍坊4个直属市,146个县(包括县级政权单位)。为了加强对全省新老区政权的建设和领导,一九四九年三月三十日,山东省政府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一九五〇年三月十六日,山东省各界人民
  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
  一九五〇年五月,省人民政府按照全国统一行政区划体制,对山东省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销了胶东、渤海、鲁中南3个行政区的建制,其所辖的17个专区合并为11个专区,设立了滕县、临沂、沂水、泰安、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等11个专署,作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原省辖的潍坊市改为县级市,烟台市升为地级市,加上原来的济南、青岛、徐州3市,全省共设立4个省辖地级市人民政府;此外,省人民政府还对战争年代形成的若干县进行裁、并、改,全省共设立了123个县人民政府,6个县级市人民政府。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将平原省的聊城、菏泽、湖西3个专区及所辖29县划入山东省;山东省的徐州、新海连2市及丰县、沛县、华山、铜北、赣榆、邳县、东海7县划归江苏省;山东省还与河北省互调了部分县的建制。一九五三年七月二日,经政务院批准,撤销沂水、湖西2个专区,滕县专区改名为济宁专区,淄博专区改设为淄博工矿区,并增加和撤销了部分县的建制。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九日,淄博工矿区改为省辖的淄博市。经过上述一系列调整,至一九五四年底,全省共设有11个专署,4个地级市人民政府,5个县级市人民政府,127个县人民政府。
  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全国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省、市、县人民委员会分别由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省长、市长、县长各1人,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各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专署作为省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一九五五年三月四日,省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
  一届省人民委员会。在区划建制上,一九五六年撤销了德州、文登、胶州3个专区,撤销了24个县。至年底,全省共设有惠民、昌潍、莱阳、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8个专署,济南、青岛、淄博、烟台4个省辖地级市人民委员会,5个县级市人民委员会,104个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日,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省人民委员会。在区划建制上,一九五八年撤销了泰安、菏泽2个专区,莱阳、惠民专区分别更名为烟台、淄博专区,并改变了7个市的隶属关系,撤销了30个县。一九五九年,重新设菏泽专区。一九六一年,撤销淄博专区,重新设惠民、泰安、德州3个专区。至一九六二年,全省共设有德州、烟台、昌潍、惠民、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专署,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人民委员会,11个县级市人民委员会,98个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省人民委员会。第三届省人委成立后,对部分市、县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至一九六五年,全省设有9个专署,4个地级市人民委员会,5个县级市人民委员会,107个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日,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将各专区改称地区。至一九六八年九月十八日,全省9个地区、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12个县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七日,全国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罢免,
  并报上级国家机关审查批准。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省革命委员会。一九七八年七月五日,省革命委员会将全省9个地区的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行政公署,县革命委员会的原有建制未变。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全国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规定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称人民政府。省、市、县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市长、县长1人,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若干人及省、市、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的正职领导人组成,省长、市长、县长及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分别由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工作部门负责人由本级人大常委会通过任命。行署仍作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省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将省革命委员会改称为省人民政府,并选举了省长、副省长。在区划建制上,一九八一年,将昌潍地区更名潍坊地区。一九八二年,设立东营市,作为省辖地级市。至此,全省共设有9个地区行署,5个省辖市人民政府,8个县级市人民政府,104个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了省长、副省长。本届省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作了较大调整,撤销了烟台、潍坊、济宁3个地区,设立烟台、潍坊、济宁3个省辖市,同时设立或改设了6个省辖县级市。一九八五年又撤销了泰安地区,泰安市升为地级市。至此,全省共设有惠民、德州、聊城、临沂、菏泽5个地区行署,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9个省辖市人民政府,10个县级市人民政府,94个县人民政府。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