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迅速发展的图书发行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88
颗粒名称: 四、迅速发展的图书发行事业
分类号: G229.27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新华书店在方便读者买书和扩大图书发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迅速发展的图书发行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发展图书 发行事业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新华书店在方便读者买书和扩大图书发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图书发行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进行恢复性整顿和建设性整顿。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各级新华书店在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下,首先调整健全了领导班子,恢复了业务秩序和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接着,根据一九八四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新华书店工作会议的精神和文化部批转的新华书店总店《关于全国新华书店进一步开展企业整顿的意见》进行了建设性整顿,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书店内部的经营责任制,健全了定额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整顿了劳动纪律和财经纪律,健全了劳动组织和财务制度。截至一九八五年底,经过层层验收,全省各级新华书店基本完成了整顿任务,有122个新华书店合格,有30个县级书店被评为文明单位。
  (二)改革图书发行体制。变图书发行单一渠道为多种渠道。进入八十年代,新华书店在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意开辟多种发行渠道,贯彻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调动了社会发行力量的积极性。新华书店支持出版社自办发行,支持出版社与部分城市书店或专业书店实行特约经销;支持、扶植集体、个体书店和书摊、书贩以及农村个体售书户的发展;尤其加强了农村发行网点的建设,活跃了农村图书市场。截至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共有各种图书网点5304个,其中省市地县新华书店130个,国营售书点699个,社会发行力量售书点1811个,集体和个体书店、书摊2664个,网点布局也趋于合理,遍布全省城乡。
  改革图书发行购销形式。五十年代形成的图书征订包销制度,在图书发行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出版社和出书门类的增加,以及图书发行多渠道的形成,单一的购销形式必然要打破,“隔山买牛”式的征订包销必须改革,而向着开放、搞活的多种购销形式发展。一九八五年,山东发行系统根据国家出版局和山东省出版总社的要求,对部分图书进行了分配寄销或征订寄销。同时,推行了发样订货和看样订货的做法,产销对路,扩大了发行量。
  书店内部的改革,以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实行经济承包为重点。一九八二年以来,这项改革由试点取得经验到全面展开,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一九七九年以来,全省性图书发行优质服务活动形成了制度,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各地书店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图书展销活动,这是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一种好形式。一九八五年七月在青岛举办的“青岛夏季图书博览会”,历时20天,接待读者7万人次,销售图书130余万册。有些基层书店为了方便读者,组织了流动供书队或设立了流动售书亭。为了便于读者购买专业图书,陆续开办了一批专业图书门市部和开架售书门市部。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共设专业门市部19个,其中科技图书门市部2个,外文图书门市部6个,少年儿童读物门市部5个,图片门市部3个,课本门市部1个,古旧图书门市部2个。先后开设了72个完全开架和部分开架售书的门市部,其中完全开架售书的门市部33个,部分开架售书的门市部39个。
  (四)不断扩大图书发行量。山东各级新华书店把扩大图书发
  行量作为图书发行工作改革的突破口,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己任,使图书发行量迅速增加。一九八五年,全省图书销售总金额首次突破了2亿元;销售图书总册数为41469万册,全省人均购书2.65元。这三项指标分别是一九四九年的119.7倍、25.2倍和53倍,比一九七八年分别增长275.6%、82.9%和239.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七年的时间,全省图书累计销售金额为87688万元,册数为243738万册,占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六年总和的56.1%和38.9%。从这些数字对比中,可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对图书需求的增加和图书发行工作的发展。
  一九八〇年一月一日,山东省外文书店成立,为山东的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大企业提供了一批反映国外新科学、新技术的外文图书和资料。六年来累计销售外文图书198.3万册、销售金额1424.9万元。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