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增加存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15
颗粒名称:
一、增加存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
分类号:
F832.7
页数:
3
页码:
65-67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各级银行机构都建立了代理国家财政金库制度,及时进行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拨和调度,增加存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增加存款
信贷资金
内容
银行吸收存款是开展各项金融业务的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制止通货膨胀,实现全省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人民银行就负担起“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的繁重任务。从一九五〇年开始,按照中央统一步署,全省实行了现金管理,并推行货币收支计划和转帐结算,广泛开展人民储蓄工作。各级银行机构都建立了代理国家财政金库制度,及时进行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拨和调度。鉴于当时市场物价波动较大,为奖励节约储蓄并保障储蓄存款的购买力,银行在城市开办了折实存款和保本保值定期存款,受到群众欢迎。到一九五二年底,银行吸收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8亿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16.7倍,通过银行集中建设资金的作用初步显示出来。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多年中,多数年份存款增长速度比较平稳。一九七八年全省存款总额达到86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30倍,平均每年递增14.3%。但个别年份存款起伏较大。“大跃进”中银行搞了一些所谓“实物存款”,加上财政虚收,造成存款增长的虚假现象。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两年,全省存款陡增10.7亿元,比一九五七年增长1.6倍,其中群众储蓄存款增长75.5%,财政性存款增长3.3倍,导致六十年代初存款的大幅度下降。
决定存款增减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发展水平,二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形式,三是银行提供服务的优劣和利率高低,其中经济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加快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步伐,国民收入的分配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初次分配的比重加大,再次分配的比重缩小。银行信用不仅集中了城乡居民很大一部分货币收入,集中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和流通中的间歇资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预算外资金也进入银行信用渠道,这就使运用银行大力开发生产建设资金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一九八五年,全省银行存款总额达274.5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184.5亿元,增长2倍多;同期全省银行增加的各项贷款,有58.9%是由吸收的存款提供的。
银行国内存款分为对公存款和个人存款两大类,前者包括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存款,以及农村集体单位存款,后者主要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九七八年以前,全省各类存款构成状况,大体上是对公存款占80%,个人存款占20%,而对公存款中又主要是财政收支缴拨过程中的“过路”资金。一九七九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行,存款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缩小财政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比重,财政存款增长平缓,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七八年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16.6%,一九七九年以后递增速度下降到9.2%,财政性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逐年下降。其次是企业存款稳步增长。按照现金管理规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闲余的货币资金必须存入银行,企业商品交易的资金支付主要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一九七九年以来,企业自主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多,这项存款平均每年递增29.4%,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三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有所下降。这反映了农村经营结构的变化。四是城乡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一九八五年余额达到130.2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115.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1.7%。储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一九七八年为16%,一九八五年上升到47.8%。由于对公存款增长幅度放缓,通过储蓄渠道集中的资金,已成为银行增加贷款的最大量、最稳定的来源。
城乡储蓄的迅速增加,反映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一九七八年全省农民人均货币收入仅104.6元,一九八五年增加到408.6元,增长近3倍。同期,城镇居民的工资性货币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为了扩大存款,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银行四次调高储蓄存款利率,抵补了一部分因物价上涨而造成的存款贬值。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储蓄169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8.4倍;农村个人平均储蓄119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9倍。大力开展人民储蓄,不仅对吸收人民群众的闲散资金支援生产建设有直接作用,而且越来越成为平衡商品供求、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