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商品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商品供应
分类号:
F125
页数:
5
页码:
9-13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搞好商品供应,是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商品供应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商业经济
商品供应
内容
搞好商品供应,是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三十六年来,山东商品销售量虽有很大增长,但由于商品生产跟不上消费需求,多数年份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市场商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在这种商品经济不发达、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使有限的商品货源能以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山东先后实行了一些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比较合理的分配供应办法。
对地区商品货源分配,本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办法:第一,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食油、棉花、棉布等)实行按人定量进行分配。第二,对一般生活消费品,主要是按照商品销售实际和购买力水平等进行分配。在品种上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特点,并坚持执行城乡都需要的工业品优先供应农村,城乡都需要的副食
品优先供应城市的原则。如生猪、鲜蛋,从实行派购以来,在分配上除保证上调中央和供应出口外,优先安排城市供应。一九七九年以前,对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等4个省辖市实行年度猪肉调拨包干。为保证农村工业品供应,对肥皂、火柴、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16种主要工业消费品,从一九八〇年起单列农村供应指标。第三,对于生产资料,根据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的需求进行分配,或按照农副产品收购情况进行奖售。如铁丝、元钉,首先保证棉花打包和大型水利工程等专项需要,然后安排市场民用。对化肥的供应,在提倡农家肥为主和广开肥源的前提下,主要用于粮棉集中产区,适当照顾其他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对棉、烟、麻等实行专肥专用,奖售用肥,保证兑现;留有一定储备,保证救灾急需。
在居民供应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紧俏商品,主要实行四项措施:第一,凭票、证供应。从一九五三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开始,先后对食油、棉布、絮棉、煤炭、猪肉、食糖、鸡蛋、肥皂、香烟、自行车等货源紧张的商品实行这种办法。一九八〇年以后,凭票、证供应的商品逐年减少。到一九八五年底为止,除个别商品外,都已敞开供应。第二,高价供应。六十年代初,少数商品曾经实行过高价供应政策。后来随着市场供应状况的逐步好转,到一九六五年底,高价商品基本上都已退出市场。第三,议价销售。主要是对部分农副产品实行这种办法。一九七九年以来,随着市场逐步放开搞活,议价商品的范围不断扩大。第四,特需供应。主要是对特殊消费者的需要进行适当照顾,如对一些紧缺商品实行凭侨汇券供应的办法。通过上述办法,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使城乡人民的基本需要得到保证,吃穿用等方面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从一九七九年起,对商业体制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革,实行多渠道商品流通,沟通城乡、地区物资交流,促进了工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商品供应开始由紧张转向缓和,市场渐趋繁荣兴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一般家庭的生活消费开始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吃的方面,食品消费由谷物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较为齐全的“副食型”方向转变,主食比重下降,副食品比重上升。全省城市职工家庭副食比重一九八〇年为68.7%,一九八四年为76.2%;农民家庭副食比重一九八〇年为37.9%,一九八四年为46.3%。特别是一些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副食品,增长幅度更大。全省城市家庭一九八五年人均消费肉类(包括家禽)37斤,比一九七八年增长75%;消费鲜蛋25斤,增长3.3倍;消费各种瓜果93斤,增长3.1倍。在穿的方面,衣着消费由单一化、低档向多样化、中高档方向转变。纯棉布、低档化纤布及服装的消费量下降,高档化纤布、呢绒、绸缎及其服装的消费量成倍增长。一九八五年全省城市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02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倍;棉布和低档化纤布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比一九七五年下降15%和20%;而高档化纤布、绸缎、呢绒则分别比一九七八年增长0.4倍、1.1倍和1.7倍。在用的方面,由过去主要购买生活必需品逐步向中高档耐用消费品转变。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的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的传统地位已被打破,供应状况趋向缓和;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风扇、电冰箱等新兴家用电器,销售量成倍增长,陆续进入职工家庭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家庭。到一九八五年底,平均每百户城市家庭拥有电视机96台,收录机43台,电风扇76台,洗衣机45台。
一九八五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72亿元,分别比一九
五二年和一九七八年增长12.63倍和1.61倍;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品零售额达160亿元,分别比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七八年增长8.6倍和39%。其中生猪销售346.12万头,比一九五二年增长34.6倍,调省外24.91万吨,增长60倍;食糖35.56万吨,增长20.5倍;粮食97亿斤,增长1.9倍;食用植物油3.3亿斤,增长2.7倍;酒24.5万吨,增长5倍;自行车200万辆,增长188倍;缝纫机93.5万架,增长444倍;手表359万只,增长277倍。
为了安排好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山东商业部门在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还组织部分产品的生产加工,以补工农业生产之不足。商业部门兴办的工业企业,主要是国家和人民迫切需要而单靠工业部门又难以大量兴办的,其产品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山东省的商办工业,主要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发展起来的,多为手工作坊,前店后厂,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除发展原有的企业外,又创建了一大批新厂。到一九八五年底,已发展有屠宰及肉类加工、调味品、糖果、糕点、清凉饮料、豆制品、生化制药、服装鞋帽、商业机械、茶叶加工、棉花加工、果品加工、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和粮油加工、饲料加工等14个行业;共有独立核算单位1071个,职工25.47万人,工业总产值达82.3亿元,年实现利润3.37亿元。商办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为:畜禽肉产品36.3万吨,酱油23.95万吨,食醋4.5万吨,面食(其中包括糕点)60万吨,糖果1.97万吨,加工粮食241.01万吨,加工食油11.35万吨,加工棉花84.7万吨,酱腌菜3.06万吨,豆制品3万吨,小食品3800吨,冷饮(包括冰糕、冰激凌、汽水、果汁等)3.2万吨。山东商办工业在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五年,全省共评出国家、部、省优质产品157种。其中青岛香味花生油被评为国家金质奖,济南洛口醋、青岛高粱饴被评为国家银质奖,烟台婴儿乐饼干被评为全国优秀儿童食品奖,久负盛名的德州扒鸡、淄博烤肉、微山松花蛋、青岛特级酱油、周村食醋、临沂八宝豆、济南芝麻辣酱等,分别获得商业部和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