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东省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26
颗粒名称: 二、山东省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出
分类号: F123.36
页数: 3
页码: 279-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实现土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第一步。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中指出,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一步。“六五”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全面分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实事求是地估价了“六五”前两年的工作,总结和汲取了前几年经济调整中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 山东省 社会主义 第六个 五年计划

内容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六五”计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一个反复讨论和多次修订的过程。早在一九八〇年的下半年,就提出了计划的基本轮廓和主要指标。由于当时国民经济正在进行全面调整,大的比例关系定不下来,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尚须进行缜密的预测和论证,制定具体计划的条件还不成熟,只是根据对主要指标的设想,先后安排了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的年度计划。随着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深入贯彻,对原来的轮廓设想,进行了两次较大范围的讨论和修订。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以后,山东又按照全国计划的要求作了调整,完成了省第六个五年计划草案的编制工作。一九八三年四月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正式批准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同时授权省人民政府对计划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
  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实现土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第一步。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中指出,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一步。“六五”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全面分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实事求是地估价了“六五”前两年的工作,总结和汲取了前几年经济调整中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具体指标为:
  经济增长速度和建设规模。1.工农业总产值,一九八五年达到895.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3%。其中,农业总产值276.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8%;工业总产值618.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355.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4%;重工业283.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9%。2.国民收入,一九八五年达到3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4%。3.财政收入,一九八五年达到67.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安排的规模,“六五”期间共87亿元,比“五五”期间增长29.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亿元,比“五五”期间减少46%;更新改造措施投资57亿元,比“五五”期间增长3.9倍。
  经济效益。能源消耗,计划五年节约标准煤520万吨,平均每年节能率2.5%;主要原材料消耗,平均每年降低1-2%;国营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3%;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平均每年降低1-2%;国营商业企业的商品流通费用,平均每年降低1-2%;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稳定在80%以上。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全省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保证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广泛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创造优美环境;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不断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各种错误倾向,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四是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五是继续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进一步整顿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治安,争取社会风气有明显好转。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