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25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分类号: F014.1
页数: 7
页码: 116-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山东人民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通过开展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和增产运动,到一九五二年,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关键词: 山东省 国民经济 恢复任务

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山东人民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通过开展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和增产运动,到一九五二年,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一九五二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0.9亿元,比一九四九年的32.5亿元增长了47%,比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三六年增长了50%。在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全省财政收支也同步增长并达到了平衡。一九五二年,财政收入达到7.6亿元,比一九五〇年增长7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近3.9亿元,比一九五〇年增长2.1倍;财政支出达到近3.2亿元,比一九五〇年增长2.2倍;收支相抵,全省地方财政净结余7100万元。财政平衡既稳定了市场物价,也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新中国建立前夕,山东农业经济已濒临绝境。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从当时农村灾情严重、生产萧条的状况出发,首先把生产救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全省动员70余万人,完成了黄河春修工程、导沐第三期工程及泗河改道、临黄复堤、北运河复堤等项工程,并修治了宣惠河、徒骇河、双山河、淄阳河、白浪河、泗河、紫文河等为害较重的河流。受淹地区农民采取挖沟排水等措施,救出90%的水淹地,进行了补种。为了支援灾区生产救灾斗争,各地政府向农民发放了大量贷款、救济粮,城市人民也积极捐募钱物帮助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城乡人民共同努力,广大灾区人民终于战胜了一九五〇年的严重春荒。
  生产救灾工作完成以后,中共山东分局和省人民政府制定了以恢复生产、提高农民生活为基本内容的农业生产总方针。根据这一总方针,农业部门又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方针和任务。一九五〇年的方针是:以恢复为主,增产粮食,扩大植棉面积,在战胜灾荒的基础上精耕细作。一九五一年的方针是:争取农业生产恢复和超过战前水平。一九五二年的方针是: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和爱国丰产竞赛运动,集中力量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根据上述方针,这期间各地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生产建设措施,逐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奄奄一息的农村经济重新获得了生机。
  生产建设措施以兴修水利、改造农业生产技术为重点。在兴修水利方面,人民政府根据全省春旱、秋涝、晚秋又旱的特点,从当时经济技术的实际条件出发,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引导农民开展了群众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二年,全省以打井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发展很快。一九五二年底,全省有水井160万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80%。同时,政府还在部分地区有重点地建设了一批自流灌溉工程。山区人民结合水土保持工作,三年中共挖山泉3.3万多个,修蓄水池4.1万个。从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二年,在兴修水利方面,全省累计共完成土方2.3亿方,石方587万方,投资总额达7270万元。
  在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各地农村在推广深耕、冬耕的同时,建起了种子管理推广机构,推广优良品种。一九五二年小麦、秋粮、棉花的良种播种面积,分别占播种总面积的24%、11%和49%。此外,各地还大力进行了农具增补和改进工作。到一九五二年,共增补旧式农具1000万件,推广新式农具36万件。为了帮助农民克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三年内国家共发放农贷1.6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0.4%。
  在人民政府的扶持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土地改革、农业互助合作和一系列恢复生产措施,一九五二年,全省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并超过战前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73.3%,超过战前水平22.2%;粮食达到23980万担,比一九四九年增长37.8%,超过战前水平29%;生猪达到527万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94.5%,超过战前水平29%;大牲畜达到464万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19%,接近战前水平。另外,烤烟、果品、蚕茧、水产品也比一九四九年有了成倍增长。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全省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为恢复城市经济,各级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组解放区公营企业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地方国营经济体系;并通过民主改革、生产改革,废除了企业中旧的生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开始按计划生产。私营工商业依靠国家贷款扶持、加工订货和一系列调整措施,也逐渐获得恢复和发展。“三反”、“五反”运动后,私营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进一步受到限制,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则在政府鼓励下取得新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志愿军作战和国家经济建设,全省各城市先后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工人阶级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态度,发挥了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生产工艺和工具设备,提出各项合理化建议,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法和生产记录,并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一九五二年,在劳动模范的带动下,各厂矿企业开始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工作方法。煤矿实行了新法采煤及快速掘进法;纺织业普及推广了郝建秀工作法和新式织布法;机械工业推广了高速切削等方法;电力工业推广了快速检修法和巡回检修法;铁路建筑等部门相继采用了一些新的工作法。随着先进生产经验和工作方法的推广采用,工矿企业减少了成本损耗,工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九五二年与一九四九年相比,主要工业部门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2%,生产取得迅速发展。
  一九五二年全省工业生产总产值达到20.9亿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121.2%,平均每年增长30.3%。工业产值的大幅度增长,初步改变了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九五二年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已由一九四九年的29.1%上升为34.3%。在工业生产中,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了2倍多,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了2.6倍。由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生产资料生产在工业中占的比重由一九四九年的22.6%上升到26.9%。一九五二年与一九四九年相比,冶金工业增长156.2%,煤炭工业增长72.9%,化学工业增长134.2%,机械工业增长193.6%,纺织工业增长89.6%,食品工业增长218.9%。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也有很大增长。一九五二年与一九四九年相比,钢产量由105吨发展到3619吨,钢材由634吨发展到1.7万吨,原煤由169万吨发展到362万吨,发电量由2.09亿度发展到3.48亿度;另外,棉纱增长了148.3%,棉布增长了109.9%。工业产品大量增加,不仅丰富了市场,支援了农业生产,而且加速了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恢复时期,工业贯彻了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的方针。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三年中全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34亿元,其中用于生产性建设的投资占总额的72.8%。随着新增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的增加,社会主义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一九五二年国营、地方国营、合作社营及公私合营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由一九四九年的57.4%上升到71.4%。私营工业虽然也取得相应发展,生产总值一九五二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52.8%,但是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却在下降。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增长,为改造私营工业,引导其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
  恢复时期,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铁路几乎全部遭到破坏。山东全境解放后,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各地对铁路进行了大力修复。至一九四九年七月,胶济、津浦两铁路相继修复通车。同时,各地还对受战争破坏的公路进行了修复。至一九五二年,全省通过修复旧路、兴建新路,公路行车里程达到7669公里,比解放前增加2.4倍。随着铁路、公路的修复和兴建,货运量也有了很大发展,一九五二年铁路和公路货运量分别比一九四九年增长77.2%和5.2倍。
  恢复时期,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通过吞吐物资,调剂供求,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商,扶持正当私营商业,大大活跃了城乡市场贸易,使市场商品流通量迅速增长。一九四九年全省商品零售总额为7.18亿元,一九五二年达到19.95亿元,三年中增长了1.8倍。在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商业的斗争中,国营商业日益发展壮大。一九五二年全省国营及合作营商业机构发展到1.6万多个,农产品收购总额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5倍。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新中国成立前,山东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其中农村中的文盲约占90%以上。整个教育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教会学校和农村私塾在城乡教育中占很大比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继续发展巩固解放区教育的同时,接管、恢复了新解放区各类公、私立学校。随后,又借助解放区和苏联的教育经验,对旧教育进行初步改造,努力清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遗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又进一步对各类学校进行了整顿、调整和改革。
  首先进行了院系调整工作。这一工作从一九四八年即已开始,至一九五一年,经过数次合并,原有各院校合并成为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农学院、山东工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一九五二年下半年,省人民政府第六次扩大会议制定出《高等学校调整方案》,成立了华东局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山东分会。经过有组织的调整,在发展学院、加强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基础上,增强了工业和师范专业的设置。其次,对中等教育进行了整顿。恢复时期,山东人民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全省中等教育会议,制定了各类中等学校的发展方针和任务,确定了使学生智、德、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中等教育的整顿改革,促进了其他各类教育的发展,使山东的整个教育面貌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一九五二年全省各类在校学生数近470万人,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近1.4倍。
  恢复时期,社会就业大量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省职工人数由一九四九年的36.5万人增加到一九五二年的75万人,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76元增加到362元;农民收益也比解放前有很大提高。一九五二年,全省城乡人民平均消费额由一九四九年的45元增加到70元。医疗卫生条件也获得改善,一九五二年全省卫生事业机构由一九四九年的288个发展到1879个;各类医院床位数由2959张发展到1.8万多张。
  总之,恢复时期各项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初步改变了山东国民经济的旧面貌,使整个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