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整工商业,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241
颗粒名称: 四、调整工商业,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分类号: F812.752
页数: 4
页码: 93-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财政经济工作实行改组,金融物价趋于稳定后,全省经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由于虚假购买力消失,真实购买力一时尚难恢复,形成了市场货物滞销、资金紧缺的局面。金融物价趋于稳定以后,山东的经济状况虽然已开始好转,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整个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关键词: 山东省 国民经济 调整工商业

内容

在财政经济工作实行改组,金融物价趋于稳定后,全省经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由于虚假购买力消失,真实购买力一时尚难恢复,形成了市场货物滞销、资金紧缺的局面。青岛小麦、棉纱成交量一九五〇年四月与一月相比,分别减少了54%和23%。济南面粉、白细布成交量四月与一月相比,分别减少了93%和96%。过去以通货膨胀为温床的工商业失去了经营依托,过去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服务的工商业产品更无市场,一般工商业因以往生产的盲目性和经营管理落后产品也出现过剩和亏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难。从一九五〇年四月起,各地工业大量停工减产,商业成批歇业倒闭。青岛、济南、徐州、烟台、潍坊5市,四月份工商业减少281户,五月份减少922户,六月份减少1047户。全省火柴销量为产量的50%,面粉销量为产量的40%,卷烟仅及25%。济南纱布、面粉结存数约占产量的60%。
  市场的不景气,使工商业者思想产生混乱,对政府发展生产的政策产生怀疑,一些人甚至失去经营信心,采取抽逃资金、解雇工人、偷卖原料、伪装歇业等办法,将困难推到政府和工人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劳资关系也趋向紧张,全省劳资争议六月份比三月份增加20%。上述情况表明,金融物价趋于稳定以后,山东的经济状况虽然已开始好转,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整个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一九五〇年六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基本条件。根据全会的精神和部署,中国共产党山东各级组织和人民政府除了积极进行土地改革等项工作外,还用了很大力量调整城市工商业。
  调整工商业,包括调整工商之间、公私之间、劳资之间、产销之间、城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理顺这些关系,缓和各种矛盾,调整工作主要从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三个方面进行。
  调整公私关系,就是本着国家对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经济领导地位的前提下,给予私营工商业的产、供、销以适当照顾,使私营工商业在发展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的初步改造。工业方面的调整,主要是国家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方式,把私营企业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按国民经济的需要进行生产,并取得正当利润。一九五〇年,省工商部门扩大了向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委托生产面粉5700万斤、纱万余件、布190余万匹,同时收购纱4800余件、布12万匹。八月以后,粮食、纱布的委托加工量占该业产量的70-90%。商业方面的调整,主要是国家通过经销、代销等方式,在价格政策和经营范围上对私营商业予以照顾,使其有利可图,并在国营商业的领导下,共同为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服务。一九五〇年,省工商部门调整了国营商业零售公司的经营范围,由过去样样都经营改为只经营粮食、纱布、食油、食盐、煤炭、石油等6种商品,专业公司将次要土产、百货大都让与私商经营;在价格政策上也作了适当调整,对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加以调整,使私营商业取得正当的利润。
  调整劳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在当时条件下的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资本家必须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力,适当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不能象过去那样压迫和剥削工人;而工人也不能向资本家提出过高的工资福利要求,以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劳资矛盾,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全省有71个行业和249个厂店成立了劳资协商会议,工人主动与资本家订立了362件集体合同和协议,与资本家建立契约关系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6%。劳资关系有了契约保证和劳资协商会议之后,能够及时解决劳资双方生产两利等问题,大大减少了劳资纠纷。各城市工会组织配合调整,普遍提出以生产为中心,开展劳动竞赛的口号。广大工人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进行生产,使私营企业的生产面貌得到改善。
  调整产销关系,就是从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公私企业生产比重,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七八月间,省工业部门分别召开有公私厂代表参加的全省面粉、火柴、卷烟等专业会议,具体贯彻以销定产的方针,按华东分配数字合理协商分配生产任务,从而使公、私营生产减少了盲目性,逐步走上正常生产的道路。
  随着一系列调整工商业措施的贯彻实施,工商界悲观、紧张的情绪开始扭转。夏秋两季丰收,农民购买力逐渐恢复,东北、华北客商云集山东,大量收购物资。所以,从七月起,全省私营工商业开始逐渐好转,由亏损而保本,由保本而获得合理的利润。在政府发展经济政策的鼓励下,一般工商业者提高了经营信心,增资增产,扩大经营。济南、青岛等城市许多商店重新粉刷了门面,较大的商店还装上了霓红灯,整个市面呈现出复苏繁荣的景象。许多原拟歇业的工商户,撤销了报歇申请,筹划复业。新建厂店也随之增加,从九月至十二月,济南、青岛、徐州、烟台、潍坊5市工商业共实增5378户。产销情况也大为改善,济南工业产品产量,八月份比四月份增加192%,销量增加114%;青岛棉纱市场成交量,九月份比四月份增加184%,细布增加220%。
  工商业好转之后,全省财政工作的中心转移到贸易上,各级政府大力组织国营、合作社及私营商业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举办物资交流大会,鼓励私商贩运,从而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贸易联系,使市场更加活跃,工商业更加繁荣。
  随着调整工商业的胜利完成,城乡物资交流的不断扩大,全省财政经济状况取得了根本性好转。一九五〇年全省工业产值为13.5亿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43%,一九五一年又比上一年增长24%;商品零售额一九五〇年为11亿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54%,一九五一年又比上一年增长40%。工商业的恢复使财政状况也明显好转。一九五〇年全省地方财政略有节余。一九五一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收支相抵,全年结余6000余万元。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和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创造了条件。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