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抑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240
颗粒名称: 三、平抑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工作
分类号: F812.752
页数: 4
页码: 89-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全省城市解放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形成的通货膨胀、商业投机之风,一直持续不止。物价一日数涨,市场动荡不宁。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工作的完成,省人民政府在国营经济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并在制止通货膨胀、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等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关键词: 山东省 国民经济 平抑物价 统一财政

内容

全省城市解放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形成的通货膨胀、商业投机之风,一直持续不止。物价一日数涨,市场动荡不宁。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工作的完成,省人民政府在国营经济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并在制止通货膨胀、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等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全国物价涨风的影响下,山东全省解放初期出现了三次大的物价上涨,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平抑物价的斗争。
  第一次物价上涨以粮食、棉纺带头,开始于一九四九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各地物价平均上涨57.1%。其中济南上涨65.7%,徐州上涨63.5%,烟台上涨29.65%,德州上涨61.4%。这次物价上涨的特点是,涨势迅猛,全面波及。涨价的原因,是山东的物价低于平、津、沪、宁等城市,货币流入“盆地”,在六月份,沪、宁等地物价上涨后,引起山东各地物价追随上涨;不法商人进行投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使低物价地区首先发生波动,接着引起各地区物价上涨,迅速波及全省。
  为了制止这次物价上涨,在省财政经济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地一致行动,采取了如下措施:国营贸易机构在物价高处停止收购,集中抛售粮食、纱布等物资,平抑物价;公营企事业单位停止购存物资,同时为保证部队、机关、企业的资金和供给不受影响,由银行办理折实存款;紧缩财政与银行信贷,停止或收回贷款,催缴纳税;通过交易所加强市场管理,保证正当交易,打击投机倒把活动。据统计,在七、八两月内,济南、青岛、徐州、周村、潍坊及鲁中南地区共抛售粮食5219万斤、面粉15万袋、食油331万斤、棉纱3521件、细布7.5万匹和其他大宗生产、生活物资。各地采取这些措施后,涨风停止,从七月下旬起,物价开始步步回跌,至八月逐渐趋于稳定。
  第二次物价上涨开始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初,以粮食带头引起浮动,是全省解放后物价波动幅度最大的一次。上涨之风先从城市开始,随后扩展到乡村。从十一月八日至十四日短短的六天中,济南农产品价格上涨80%,工业品上涨65%。全省6种主要粮食平均价格,十一月底比七月底上涨76.7%。猛烈的涨风造成了物资紧缺、正当工商业受排挤、工厂倒闭、市面萧条的局面。
  十一月下旬,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各地相继采取紧急措施,对奸商的投机活动进行回击。工商部门对公私工商业的主要物资实行登记,调查存货,防止囤积;物资部门协助贸易机构从外地调入大批物资,在适当时机集中抛售,以加快货币回笼,控制市场。经过连续数天的斗争,物价从十一月二十五日开始回落,至十二月二日全省城乡的物价回落到预定水平。通过这次平抑物价斗争,投机活动受到沉重打击,不法奸商因积存货物滞销,资金周转不灵,纷纷赔累倒闭。同时,在斗争过程中也暴露出国家财政不统一,物资使用不够集中的弱点。
  第三次物价上涨发生在一九五〇年二至三月份。二月六日,上海纱厂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生产受到影响,商情再次出现波动。物价涨风从沪、宁由南而北延及山东。当时山东物价虽涨,但由于市场控制权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交易场内的物价仍较稳定。不法奸商因在交易场无法施展投机伎俩,便转移到小市进行投机活动。于是小市价格失去控制,猛烈上涨。场外价格猛涨,引起场内交易吃紧,有买无卖,结果全部压力都集中到国营商业身上,最后导致交易场内价格随之上涨。至三月上旬,全省24种主要商品的价格比一九四九年底平均上涨168%。
  一九五〇年三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指示,决定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节约支出,增加收入,缩小赤字,统一管理,彻底稳定物价,争取财政经济状况走向好转。山东为贯彻中央这一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纠正了过去财政紊乱的现象,初步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在节约支出方面,省、地、县各级机关进行了机构整编。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省人民政府分别作出决定,取消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地区的区党委和行政公署,将原来的17个专区调整为11个专区。机构精简以后,减少了编制人员和车辆马匹,节约了经费开支,使国库支出减少约三分之
  在增加收入方面,各级机构建立健全了金库、粮库、物资仓库制度。税收、粮款、公粮、物资按时入库,严格开支手续;除省、地方附加收入外,其余税款、粮款与物资,一律交归中央统一使用。
  在现金管理方面,各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公营企业和合作社均向银行开立帐户,由银行统一管理现金。据当时91个行、处的统计,全省企事业单位在银行开户3991户,存款额占当时存款总额的95%。十一月以后,各级机构又普遍试行现金收支计划,为节约现金和合理使用现金,减少货币投放,制止通货膨胀创造了条件。
  在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同时,贸易机构实行了改组,过去一揽子性质的贸易机构改组为各类专业公司。全省共成立了花纱布、百货、粮食、土产、盐业、蛋品、油脂、进出口、煤油等10个专业公司。各专业公司成立后,大力组织调运物资,为统一抛售作好准备。
  根据当时物价上涨的趋势,一九五〇年三月下旬,全省各地开始采取统一步骤,对奸商投机活动进行反击:机关、企事业资金一律实行冻结,金融部门停止贷款,重点吸收存款;税务部门整顿税收,公布补税办法,开征上年冬季营业税;各专业公司大量增设零售网点,扩大零售阵地,集中抛售物资,并下调主要商品的国家牌价,其中20支纱下降20%,棉布下降15%;工商行政部门组织力量检查黑市,取缔投机,对查出的奸商实行严厉制裁。
  采取上述措施后,工商界迫于缴纳税款、公债,纷纷抢吐存货,使社会虚假购买力逐渐消失。四月后,物价开始步步回跌,抢购囤积现象也随之停止,市场出现了货物滞销、供大于求的局面。全省主要商品价格平均指数,四月比三月下降52.4%,五月又比四月下降16.6%。四月下旬后,物价由落转稳,贸易市场开始恢复正常。下半年,各地物价虽然一度又出现波动,但是由于国营经济已经控制了市场,投机资本到处受到打击,失去了活动的温床,物价上涨风很快就被平息下去。
  在全国财政经济走上统一、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形势下,山东各地通过采取一系列经济、行政措施,终于在一九五〇年下半年扭转了长达十余年之久的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使整个财政经济状况开始走向好转。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