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没收官僚资本,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239
颗粒名称: 二、没收官僚资本,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分类号: F812.752
页数: 6
页码: 8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在构成上有三个来源:一是没收的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二是解放区创办的公营经济(包括军需工业、商业、银行等),三是解放初期为适应建设需要投资新建的企业。这三者在恢复时期经过改造、整顿、提高,成为山东国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山东省 国民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

内容

山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在构成上有三个来源:一是没收的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二是解放区创办的公营经济(包括军需工业、商业、银行等),三是解放初期为适应建设需要投资新建的企业。这三者在恢复时期经过改造、整顿、提高,成为山东国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山东经济发展的。二十世纪初,一些反动政客和军阀开始在山东投资兴办工商企业和银行。到抗战前,山东地方官僚资本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控制着一些较大的企业、矿山和银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德、日在山东的资本企业,大部分被国民党政府接收,矿山、机械等重工业归入国民党政府的资源委员会系统,纺织、橡胶等轻工业归入国民党政府的中纺系统和兵工系统,帝国主义资本一变而为官僚资本。从此,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垄断了山东的主要工业、交通、商业和金融业,控制了山东经济的命脉。
  没收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为人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接收工作从抗日战争胜利后即已开始。一九四五年,解放区军政部门首先没收了烟台、淄博等城市的日营矿山、企业,不久又没收了与日本侵略者勾结的烟台惠通银行、巨丰银行、山东渔网厂等,使这些企业回到人民手中。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从一九四八年四月潍坊解放至一九四九年六月青岛解放,各地军管会和人民政府在接收城市的同时,采取“各按系统、整套接收”的方式,先后接管和没收了潍坊、兖州、徐州、济南、青岛等城市的官僚资本,接管范围包括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讯等部门。在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中,金融方面有四大银行(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在济南和青岛等市的分行、山东省银行及其各地分行、山东农业银行、金城银行等,工矿方面有属于资源委员会系统的青岛中实有限公司、华北钢铁公司、山东铝公司、招远金矿,属于中纺系统的有青纺公司21个纺纱厂和修配厂,属于兵工系统的有联勤兵工署44兵工厂、海军造船所、新城化工厂,等等。此外,还接管了国民党政府经营的齐鲁公司所属各厂、中国蚕丝公司所属各厂。接管与没收的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两市,其中济南64个,青岛59个。一九四九年全省接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2个,其中较大的有济南仁丰纱厂、成大纱厂、济南面粉厂、山东机器厂、致敬水泥厂等。接管工作完成以后,工矿部门在企业中广泛建立起工会组织,大力发动工人群众修复遭受破坏的铁路、矿山、机器设备,使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解放区公营经济,是战争时期由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创办的。在十余年的根据地建设中,山东解放区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包括工矿、交通、邮电、商业、银行在内的公营经济系统。工业方面,有机器工厂82家,其中规模较大的30余家。商业方面,内贸系统有山东贸易总公司及下属公司、商店80余个,外贸系统有进出口管理局及下属总公司、分公司、事务所25个,商业职工合计9000余人。金融方面,有北海银行及遍布各地的分行、支行、办事处172个。解放区的工业主要有矿山、军工、化工、食品、制盐和医药等行业,其中较大的企业有新华药厂、鲁明纱厂、龙华火柴厂、化学总厂、被服总厂等。解放区的企业在生产关系上完全是新型的。这些企业不仅支援了革命战争,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成为后来各地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
  但是,解放区工业总的来说规模较小,机器设备简陋,技术条件落后,必须经过改造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经济的需要。因此,各城市解放后,军工企业开始收缩。一九四九年八月,大部分军工企业奉命结束军工生产,整编转业,由供应战时需要转向民用生产。在转业过程中,原有的37个军工厂整编为第一、二、三兵工厂,有1.6万名职工转向民用生产部门。同时,解放区民用工业也由农村迁到交通比较便利、原料比较丰富的城市和工矿区,与其他企业实行合并改组。经过技术改造,辅导工人学习生产技术和操作方法,解放区企业纠正了因转业而产生的混乱现象,劳动生产力得到提高,生产出了机床、水车等工农业急需的产品,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国家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不少企业在合并改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现代化的工厂,成为机械、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骨干企业。
  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恢复,各地政府根据生产和市场需要,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起,利用有限的资金,在部分旧企业的基础上,投资兴建起一批新企业,如电极厂、电木厂、制酸厂、硫磺厂、建筑公司等。这些企业的建立,填补了国营工业在一些行业上的空白,使地方社会主义工业体系逐渐完善。
  经过近两年的接管、恢复工作和整编改组工作,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九四九年国营工业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占50.3%,国营交通货运量占全省货运量51.2%。据一九五〇年经济调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重工业产值的82.3%,占轻工业产值的63.8%,占交通运输业产值的82%。三项合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73%。在主要物资供应额方面,国营贸易占51.2%,私营贸易占48.8%。以上数字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已控制了全省经济命脉,成为山东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接管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以后,企业虽然掌握在人民手中,但由于采取了“原封不动”的接收政策,企业内部旧的生产管理一时未来得及加以改造,依旧存在着落后的封建管理制度,如煤矿的“半分制”、“代表制”,工厂的“包工制”、“搜身制”等。有的企业虽然形式上取消了“代表制”,改为小组,但是封建把头改头换面仍在以“组长”的名义操纵控制工人。工人因受封建把头压迫和陈规陋习限制,工作情绪低沉,生产效率很低。更为严重的是,有许多反动党团、封建会道门分子潜伏在企业中兴风作浪,进行各种捣乱破坏活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
  整编迁并的原解放区公营企业,虽然内部生产关系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平等关系,但由于受长期战争环境的影响,厂矿管理干部存在着浓厚的军事管理作风和军事共产主义的供给制思想,企业缺乏合理正规的经营管理制度,生产只顾完成任务,不计盈亏,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废品多、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情况表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在接收之后,有待进一步废除封建把头制,清除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实行民主化管理;整编后的公营企业也有待进一步转变经营作风,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各类国营企业只有在发动广大工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之后,才能真正改造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
  一九四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召开了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会议针对许多城市未把主要力量放在工业、忽视产业工人的倾向,强调城市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工矿企业,要求厂矿企业党委树立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彻底废除封建制度。这次会议之后,各企业在工人群众中广泛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树立工人主人翁思想;部分企业建立了有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各地纱厂相继取消了搜身制,煤矿基本上取消了封建把头制度。一九五〇年二月,大规模的民主改革运动正式展开。五月以后,全省工矿企业为支援抗美援朝,掀起了爱国生产竞赛和合理化建议运动,不少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并制定了技术操作、安全卫生、清理资财、岗位责任、合理化建议、劳动奖惩等条例制度,初步走上了企业化经营的道路。
  一九五一年五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召开了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总结检查了工矿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情况,指出许多企业的民主改革还很不彻底,工厂管理委员会形若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生产管理混乱,浪费亏损的现象仍很严重。为此,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国营工矿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地企业通过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清理企业内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实施劳动保护条例等措施,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发动工人实行民主改革,改善民主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进而改善企业经营,实行经济核算制。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城市自六月起,有计划、有领导地在国营企业中进行了民主改革“补课”运动。在改革不彻底的企业中进一步废除了旧的不合理的制度,整顿健全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基层工会组织,有步骤地建立起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到一九五二年底,全省约有80%以上的国营企业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转入以增产节约为基本要求的正规化生产轨道。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