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山东自古出英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21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山东自古出英杰
分类号: K992.252
页数: 11
页码: 28-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齐鲁文化在整个华夏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位,并有代表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和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关键词: 山东省 古代英杰 思想家 政治家 军事家

内容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齐鲁文化在整个华夏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位,并有代表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和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一、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春秋战国以来,许多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出生于山东,下举数人。
  孔子(前五五——前四七九年),春秋时代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是维护奴隶制的“礼”制,要求君臣父子都恪守周礼规定的名分,以严格亲疏、贵贱、尊卑、上下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学说。他把“仁”看作是人生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且提到哲学范畴来认识。他的关于“仁”的学说,后来经过历代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家的继承、发挥和改装,逐步形成了以“仁政”和“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和奴役人民的思想工具。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与孔子学说相对立的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翟(约前四八〇——约前四二〇年)。
  墨子政治主张的中心是“尚贤”。他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主张“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①(《墨子·尚贤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②(《墨子·尚贤上》。)他企图打破儒家所维护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和宗法亲亲制度。墨子对于劳动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③(《墨子·非乐上》。)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果实则是不仁不义,“不与其劳而获其实”,“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①(《墨子·天志下》。)在二千多年前剥削阶级蔑视劳动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他理直气壮地宣布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竭力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思想的继承者是战国时代山东地区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约前三七二——约前二八九年)。他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把儒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后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孟子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人。他的这一思想,促进了后世对人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他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被后世许多仁人志士所效法,并发展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古代山东著名思想家中需特别一提的是春秋时代齐相管仲(?——前六四五年)。他与其他思想家不同,很重视经济,一直推行以发展工商业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建国方针,使齐国很快繁荣昌盛起来,发展成为当时的强国。管仲不愧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与管仲齐名的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前五〇〇年),是古代中国重要政治家。他规谏国君要听取不同意见,关心人民的疾苦,力行节俭,注意改革政治。他能言善辩,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唐代著名政治家、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谋臣房玄龄(五七九——六四八年),是著名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又是唐贞观时期重大政策、方针的重要谋划者和执行者,对于唐初的社会进步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二、优秀的军事家
  山东在历史上出过无数的英雄豪杰和军事家,最著名的有孙武、孙膑和戚继光等。
  孙武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为吴国将军。他不仅战功卓著,而且还留下一部名垂青史、享誉中外的兵书——《孙子兵法》。该书共13篇,6000余字,内容极为丰富,揭示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对于军事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部书中,孙武探索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阐述了不少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有丰富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赞扬。美国的军事著作称颂他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日本人推崇《孙子兵法》一书为“东方兵学的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的孙膑是与孙武齐名的中国古代另一位杰出军事家。他不仅是一位屡立战功的军事指挥家,创立了名垂千古的“围魏救赵”和“马陵设伏”等光辉战例,而且是一位高超不凡的军事理论家。他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他以前的军事家的经验,结合自己指挥作战的实践,写成了《孙膑兵法》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此书共有89篇,图4卷。可惜,自隋以后亡佚不传。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西汉前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孙膑兵法》残简,经整理分上、下两编,30篇,1.1万余字。《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武、吴起等人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
  秦汉以后在山东的重要军事家有戚继光(一五二八——一五八七年,蓬莱人)。明朝爱国名将戚继光一生从事抗倭斗争,荡平了东南沿海倭患。他也曾戍守北疆,迫使鞑靼贵族不敢南犯,战功赫赫,是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戚继光写了两部重要军事著作——《《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受到后世军事家的重视。
  三、著名的文学家
  山东古代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文坛的第一流大作家有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
  李清照(一〇八四——约一一五一年),历城(今济南)人,宋代著名词人,生活在中国南北宋之交的历史大变动时代。她的作品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她的文学作品的突出思想内容。她在晚年所作的《打马赋》中,还念念不忘收复国土,赶走金人。南渡以后她的词作更充满了爱国激情,叩动着每个爱国者的心弦,催人泪下,激人奋发。李清照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发展了婉约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上树起了一面旗帜。
  辛弃疾(一一四〇——一二〇七年),济南人,是中国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又是文学史上一位影响很大的著名爱国词人。金兵南犯时,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忱在济南南山举起了义旗,并率领义军南归。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年),他写了10篇富有战斗性的论文《美芹十论》,陈述了自己的抗金主张。三年后,他又写了万言书《九议》,重申抗战主张和方略,反对议和。《十论》和《九议》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辛弃疾一生写了600多首词,抒发了他热望实现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他的词充满了炽热的爱国情怀,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为主,但也不乏委婉清新之作。
  蒲松龄(一六四〇——一七一五年),淄川(今属淄博)人,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是以他的《聊斋志异》驰誉中外的。《聊斋志异》行世本共有491篇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特别是封建科举制度,较多地描写了青年男女爱情生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具有多方面的思想主题,内容极其丰富。他的写作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中国优秀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
  此外,西汉时期著名的词赋家东方朔,汉朝末年颇有影响的“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王粲、徐祯等人,在诗文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南朝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刘勰(约四六五——五三二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50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国内外文学理论界给予很高的评价。清代著名的戏剧家孔尚任(曲阜人),其代表作《桃花扇》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剧作,在清代戏剧史上独占鳌头。
  四、伟大的科学家
  山东历史上出了许多发明家、医学家、农学家,对于中国的机械学、医学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输班,春秋时代的一位能工巧匠,有许多发明创造。他是鲁国人,人们常称他为鲁班。据《事物绀珠》、《物原》、《考古记》等古籍记载,鲁班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曲尺(又叫矩,一名鲁班尺)、墨斗、刨子、钻、凿子、铲子等。这些工具把工匠们从原始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鲁班还是一个机械发明家。他发明了磨,制造了用钥匙开的锁。他改进了车辆的构造,制成了能自动行走的木车马。他制造过借助风力飞的原始滑翔机。鲁班的发明在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后人称他和墨翟等人为“机械之圣”。
  扁鹊,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勃海卢(今山东省长清县)人。他一生周游四方,为百姓治病,刻苦钻研医术,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扁鹊在古代医学上的贡献之一,是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扁鹊不仅是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出色的医学教育家。他的学生中,子阳、子豹、子仪等人成绩突出,后来成了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
  仓公(约前二〇五年——?),西汉初著名的医学家,复姓淳于,名意,临淄人。仓公在医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诊籍”即病历。他所写的诊籍已失传,《史记·仓公列传》中收录了他25个病历。在这些病历中,对患者的姓名、住址、职业、症状、脉象、病名、诊断、病理、治疗方式和过程,预后推断及效果等等,均详细记载。仓公创立诊籍,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比西方创立诊籍要早数百年。
  贾思勰,北魏农学家,青州人。他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名著。《齐民要术》分10卷、92篇,正文7万字,连注释11万字。该书内容非常丰富,对于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桑的栽培技术,禽畜和鱼的养殖,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运,都作了详尽的论述。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同一块田上实行轮作的方法。他提倡的种植绿肥以提高地力的主张,欧洲直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才实行。《齐民要术》在生物学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贾思勰已经认识到生物和环境的联系、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他介绍了创造新品种的经验,涉及到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齐民要术》一书中受到启发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史和生物史上都占有光辉的地位。
  王桢,字伯善,东平人,元代杰出的农学家。他把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勤奋钻研获得的渊博农业科学知识和大量农业科技资料加以整理,写成《王桢农书》。《王桢农书》的规模宏大,内容广泛,是中国古代又一部十分珍贵的农业百科全书。全书共有36卷,约计13.6万多字,插图300余幅,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当时和古代各种农具、农业机械和生活用具257种,并绘制了图谱306幅,图后附有文字说明。这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对农具记载最完备的一部书,对于先进农具的推广起了重大作用,也为人们研究古代农具发展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王桢对印刷技术的改革也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使印刷技术大大前进了一步。但这种方法因“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没有广泛应用。王桢经过反复试验,创造了木活字300多字和转轮贮字架。贮字架分韵轮和杂字轮,韵轮按音韵次序排列活字,杂字轮排列常用杂字。拣字时,只要转动韵轮或杂字轮,就可以拣到需要的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王桢根据这次改革印刷技术的经验,写了一篇《造活字印书法》,并绘制了“活字板韵轮图”附在《王桢农书》的末尾,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文献。
  五、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领袖
  山东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农民为了挣脱沉重的枷锁,曾经不断揭竿而起,前仆后继,为反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谱写了壮丽篇章,涌现出了一批领导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
  最早的是吕母起义。吕母(?——一八年),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县境)人,她家是有资产数百万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起来反抗王莽统治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天凤四年(一七年),首举义旗,破海曲,杀县宰,名声大震,附近的贫穷农民不断起来响应,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上万人。吕母死后,其部众部分参加樊崇起义军。
  樊崇(?——二五年),琅琊(今山东诸城县东)人,是领导西汉末年赤眉军起义的领袖。天凤五年(一八年),樊崇聚集了100多名饥饿的农民,在与海曲相接壤的莒县举行起义,转入泰山。然后,他们采取流动作战方式,转战于楚、沛、汝南、颖川,入陈留,进军濮阳,横扫千军,席卷黄淮大平原,使王莽在东方的统治完全崩溃。之后,樊崇决定分兵两路西攻长安。这时赤眉军已发展到30万人。因长安无粮,无法立足,被迫离开长安向东撤退,准备再打回山东老家。不料行至宜阳(今河南宜阳县),突然遭到刘秀伏兵袭击,义军不幸失败。樊崇、逄安等义军领袖均惨遭杀害。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前后坚持斗争达七年之久,给王莽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隋末,山东的农民起义,规模也很大,其代表是杜伏威的起义。杜伏威,隋代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县)人。大业七年(六一一年),为了反抗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杜伏威在他的家乡率众起义。隋朝政府集中主要兵力镇压山东、河北一带的起义军。大业九年,杜伏威率领义军转战到江淮一带,使隋朝南方重镇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受到极大的威胁。大业十二年十月至十三年正月,隋炀帝亲自到江都指挥官军镇压江淮一带起义军。他所派的官军都被起义军消灭。接着杜伏威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县)占历阳(今安徽和县),并分遣部将占领诸县,所至皆下,江淮之间一些起义军也争相归附。由于杜伏威和南方各起义军的重大胜利,以及河北一带的窦建德(清河漳面人,今山东武城东北)起义军和河南一带的瓦岗起义军越来越强大,到大业十三年底,隋朝所控制的地区,只剩下东都洛阳和江都及其他几座孤立城市了。隋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六一八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其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所杀,隋亡。在推翻隋王朝的过程中,杜伏威领导的起义军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山东的农民起义中,最著名的是唐末黄巢大起义。黄巢(?——八八四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唐朝末年,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唐王朝已经濒临全面崩溃的前夜。乾符二年(八七五年)六月,黄巢聚众数千人在冤句起义。唐统治者十分恐慌,急调大军向农民军发动进攻。黄巢领导起义军,与唐军大战黄淮平原,转战大江南北,并一直打到广州。到乾符六年,队伍发展到50万人,然后,举兵北伐,于广明元年(八八〇年)十二月,攻破潼关,逼近长安。唐僖宗带领少数随从仓皇出逃,文武百官迎降于坝上。黄巢进入长安后,即皇帝位,年号金统,国号大齐。“大齐”政权建立后,黄巢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追击和彻底消灭唐僖宗为首的残余势力,使他们得到喘息和集结兵力的机会。中和元年(八八二年)四月,以凤翔节度史郑畋为首的唐军,向长安发动进攻和“围剿”。为了保存力量,中和三年五月黄巢退出长安,进入河南,坚持一年多的斗争,兵败陈州。随后又在中牟(今河南中牟)遭到李克用骑兵的袭击,只剩下千余人退入山东。唐中和四年六月十七日,黄巢退至泰山狼虎谷襄王村(今山东莱芜县境)时,身边只剩下兄弟黄邺、黄鄈及外甥林言等几个人了。黄巢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悲壮自杀。黄巢全家都为农民战争献出了生命。黄巢领导的农民战争,是继赤眉之后在山东爆发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坚持了十多年,行程万余里,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此后,较大的是宋江、唐赛儿的起义。
  宋江(?——约一一二二年),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约在宣和元年之前,宋江等36人聚众起义,活跃于山东、河北一带。相传曾在梁山泊(今山东阳谷、梁山、郓城间)驻兵。后南下攻淮阳,入楚州、海州,被知州张叔夜伏兵所败,遂降。以后事迹有二说:一说宋江降宋后曾参与镇压方腊起义;一说宋江并未受招安。
  唐赛儿,山东蒲台县(今山东滨县)人。明朝初年农民起义女领袖。明初,山东人民陷入饥寒交迫、卖妻鬻子的苦境,而官府逼债催科依然急如星火,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了。永乐十八年(一四二〇年)闰正月,唐赛儿在蒲台南边200多里的益都县境内卸石棚寨(即现在杨集、朱崖两乡的交界处)聚众数千人举行起义。她依托山寨,凭机智勇敢,打败了两次前来围剿的官军,以后转战在鲁东各地,狠狠打击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全国为之震动。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