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9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92.252
页数: 15
页码: 3-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山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有雄伟壮丽的山河,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宝库之一。人口众多、居住密集.
关键词: 山东省 自然环境 行政区划 自然资源

内容

山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区,介于北纬34°22′-38°23′、东经114°19′-122°43′之间。东部的胶东半岛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庙岛群岛纵列于渤海海峡,象一条海上长城,拱卫着首都北京。西部的内陆,北接河北,南连安徽、江苏,西南与河南交界。全省东西长达700余公里,南北宽400余公里,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面积15.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9%。境内有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曲折绵长的海岸浅滩,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于世。
  第一节 雄伟壮丽的山河
  一、地貌
  山东自然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泛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等九种类型。全省以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千米以上的中山,仅有少数山头散布在低山丘陵之间,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和河流湖泊各占全省总面积的64%、34.9%和1.1%。山东基本是一个平原盆地与山地丘陵相间杂的省份。
  从地形上看,全省可分为四个区域。
  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位于省会济南以南,东西宽约350公里,是全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主峰在千米以上的泰、鲁、沂、蒙、徂徕诸山构成全区的脊背,绵亘于该区的北部;脊背的南部,地势逐渐降低,为海拔500-600米的丘陵。这里的山峰多是山顶较平的“方山”(当地称为“崮子”,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向有大小七十二崮之称。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犊崮、东汉崮、岱崮等。丘陵的边缘则是海拔40-70米、地表倾斜的山前平原,再向外延伸就渐入坦荡的华北平原。这里土层深厚,质地肥沃,地下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历来是山东旱涝保收的“粮仓”。
  胶东丘陵区,位于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除海拔700米以上的崂山、昆嵛山、艾山等少数山峰耸立在丘陵之上外,其余大部为海拔200-300米的波状丘陵带。这里坡缓谷宽,土层较厚,三面环海,气候湿润,是著名的粮、油、鱼、果产区。全区地势,东北和西南部较高,海拔500-900米;中部最低,海拔100米左右,为断陷平原带,主要有莱阳盆地、桃村盆地等。半岛丘陵的外缘是山丘和海面接触地带,沿海散布着宽窄不一的小平原,其中以蓬(莱)、黄(县)、掖(县)滨海平原面积最大,农、渔、盐业都很发达。胶东海岸蜿蜒曲折,多优良港湾。近海还有众多的岛屿,成为大陆的自然屏障。
  胶莱平原区,位于山东内陆与胶东半岛之间,中间有潍河、胶莱河、大沽河。平原海拔50米左右,地面平坦,有许多天然堤、滩子地、洼地等。平原边缘因河流与海水作用,产生一些浅凹地,略有波状起伏;还散布着一些小丘,犹如海上的孤岛。
  鲁西北平原区,位于运河、湖带以西,泰山山脉以北,略呈半圆形,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2%。全区地表平坦低洼,湖泊河流纵横交错,整个地势由平原最高的西南部朝东北微缓倾斜,至黄河入海处海拔已不足5米。黄河三角洲,呈扇形向东北方向展开,每年向海延伸2-3公里。这里土层深厚,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很大潜力的“新大陆”。平原区除金乡、嘉祥、梁山、无棣等局部地方有孤立山丘外,其余均为黄泛区平原,发展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在鲁中山区和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有一连串的湖泊,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把它同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沟通在一起,在全国交通、水利和水产上都居重要地位。
  山东境内较著名的山有泰山、崂山、沂山、蒙山,分别座落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胶东丘陵区。
  泰山,座落在山东中部,总面积400余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45米,南侧陡峭,形成1300米的相对高度,给人以拔地通天、直插霄汉的雄伟印象。
  崂山,座落在山东半岛的东南,西靠青岛市区,北接即墨县,东、南两面濒临黄海,面积300平方公里。主峰位于崂山的东南部,海拔1133米,略低于泰山主峰。崂山主峰以北的罗延山、上苑山、三标山和青岛市区的太平山、楼山、信号山、贮水山等,都是它的余脉。
  沂山,是沂蒙山主脉之一,又名小泰山、东泰山,座落在沂水县北与临朐县的交界处。主峰玉皇顶在临朐县境,海拔1032米;环绕在玉皇顶周围,屹立着29座不同姿态的奇峰,绵延百里,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之首”的美称。
  蒙山,又称东蒙,纵横于山东平邑、蒙阴一带,西接泰山山脉。蒙山奇峰众多,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其中龟蒙、云蒙、东蒙三座主峰,峭拔挺立,岫出天外,从东往西一字排开。
  二、河湖
  山东境内的河流众多,比较重要的有黄河、运河、沂河、沐河、徒骇河、马颊河等,分属黄河、潍河、海河和边缘水系。
  黄河,在山东属下游河段,自鲁西南东明县后双楼入境,向东北斜贯鲁西北平原,流经菏泽、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惠民、东营等7个市地、21个县境,流程610余公里;河道上宽下窄,东明最宽处达20公里,位山以下有的不足1公里,最窄处仅300-400米。黄河径流量与中国其他江河相比,并不算多,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但它的含沙量却高得惊人,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沙38公斤,最多时达650公斤,在世界各大河中居于首位。由于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有的地方河床高于河外平原,遂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潜伏着极大危险。黄河历史上决口和改道极为频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治黄工作,投资5.6亿元修建堤防、险口、控导工程、展宽工程和大小水库,开辟滞洪区,改变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的状况,取得了三十六年伏秋大汛未决口的成就。随着黄河流域的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旧貌变新颜,已由千年害河逐渐变成造福于人民的益河。
  山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山东的部分,纵贯整个鲁西大平原,全长560余公里,约占运河总长度(1750公里)的三分之一。山东运河,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六〇八年),经历了四次变迁:第一次是元朝忽必烈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年)开济州运河;第二次是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年)开会通河;第三次是明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六年)开南阳新河;第四次是明万历年间开沥河。山东运河地处北方干旱地区,自然雨水缺乏,主要依靠大汶河、泗河济给。新中国建立前,山东运河除济宁以南还保持有限数量的民间航运外,济宁以北的河段,几乎全部干涸,而且有的地段连河道眉目也看不清楚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治理运河的工程建设。东平以南,特别是济宁南北的运河,已修治一新。
  沂河、沐河,是山东省南部两条较大的河流。沂河源于鲁中南山区的鲁山,经沂水、沂南、临沂、郯城等市县及江苏省的邳县、新沂县入骆马湖。沂河全长570余公里,2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0余条,皆从右岸汇入,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沐河源于临朐县的沂山,流经沂水、莒县、莒南、临沐入江苏省境,全长400余公里,在临沐县境分成新、老两条沐河。老沐河经江苏省新沂县的新沂河入海;新沐河经大沙河故道至临洪口入海州湾。沐河在山东省境内与沂河平行纵贯鲁南,主要支流有浔河、袁公河和高榆河等,偏于左岸。
  徒骇河,是鲁北平原最大排洪河系,源于河南省清丰县永顺沟,至沾化县入渤海,长410余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金线河、赵王河、苇河、七里河、赵牛河、土马河等。河口处低洼,滩地广布。马颊河也源于河南,由无棣县入渤海,长370余公里。
  小清河,源于济南诸泉,向东北至寿光羊角沟流入莱州湾,全长230余公里。小清河水文变化稳定,可常年通航木船、拖轮,是山东省境内唯一的水陆联运、河海联运的河道。
  总之,山东河流多为非常年水系,雨水多时河水多,雨水少时河水少,大旱之年则多干涸。所以山东河流能用于通航的极少。
  山东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称为鲁西湖带,呈西北东南向。济宁以南称“南四湖”,济宁以北称“北五湖”。京杭运河自北而南从湖中穿过。另外,还有几个零星小湖泊,如济南的大明湖、章丘的白云湖、桓台的马踏湖等。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相连组成,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湖身狭长,南北长126公里,东西最宽处22.5公里,最窄处3公里。在一般水位时,总面积为1240余平方公里。南四湖东依津浦铁路,西临苏鲁皖平原,南抵徐州,北达济宁。四湖之中,微山湖最大,540余平方公里,所以南四湖又通称为微山湖。湖区一般水深0.5-1米,最深处3米左右,湖底平坦,多淤泥,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湖里经济鱼类达60多种,水生植物也很丰富。
  北五湖,由马场湖、蜀山湖、南旺湖、马踏湖、东平湖组成,除东平湖常年有水外,其余各湖已成为夏季积水的洼地。东平湖位于梁山、东平、平阴三县之间,南与运河相接,北经小清河水闸与黄河相通,是古梁山泊之余部,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夏季水盛时可达150多平方公里,一般水深1-2米,最深处3.5米。东平湖除对调节黄河水量、灌溉农田、保证京杭运河通航有重要作用外,还是一个浅水富营养型淡水湖泊。它水质肥沃,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鱼类50种,还盛产鳖、蟹、贝、螺、菱芡等。
  三、海岸
  山东是一个沿海省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岸北起无棣县北端的大口河,南至日照县南端的绣针河口,全长3000余公里(岛屿岸线长600余公里),占全国海岸线长的六分之一,仅次于广东省。山东海岸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沙泥平原岸,从无棣县的大口河到莱州湾东岸的虎头崖。这一线段主要由黄河冲积的泥沙质组成。二是山地港湾岸,自虎头崖到胶州湾南的棋子湾,多优良海港。三是低缓夷平岸,自棋子湾到岚山头,海岸外缘由基岩沙质堆积而成,岸线平直,海岸开阔。
  山东岛屿众多,大小共有290余个。近陆地岛屿,自北而南有桑岛、崆峒岛、养马岛、刘公岛、鸡鸣岛、海驴岛、镆鎁岛、苏山岛、宫家岛、杜家岛、黄岛、灵山岛等。离陆地稍远一点的有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由4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较大的有长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钦岛和隍城岛等。庙岛群岛南北纵列,如一串珍珠,形成出入渤海的门户,历来被称为京津咽喉,军事要地。
  第二节 自然资源
  山东大地不仅山河壮丽,而且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宝库之一。
  一、矿产资源
  山东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据一九八三年统计,全省已发现97种矿产,占全国已发现矿产(150种)的64%.已探明并保有储量的矿产65种,占全国探明储量矿产(135种)的48%。其中,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及贵重金属矿产9种,稀有金属、分散、放射性元素及特种非金属矿产12种,燃料矿产4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6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8种,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22种,地下热水1种。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3种,其中自然硫、金居第一位;金钢石、石油、石墨、菱镁矿、钴、铪居第二位;膨润土、滑石、水泥石灰岩居第三位;石膏、锆英石、重晶石、油页岩、矽藻土、珍珠岩、水泥配料(黄土、红土、页岩)居第四位;耐火粘土、沸石居第五位;云母、铝土矿、轻稀土矿居第六位;天然气、大理岩居第七位;长石、玻璃用砂(包括砂岩、石英岩等)、铁、镓、磷居第八位;水泥用凝灰岩居第九位;煤、石棉、硫铁矿居第十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12种,产地(或矿区)102处。主要矿产煤、石油、铁、金、金刚石、石墨、石膏、自然硫等,分布集中,产地交通方便,易于开采。
  黑色金属矿,已发现4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铁、钛铁矿、金红石3种。铁矿的储量最大,主要集中在鲁中及鲁中南地区,莱芜、济南、淄博等地都是本省铁矿富集区。
  有色金属矿,已探明储量的近20种,产地100多处,既有用途极广的铜、铝土、铅、锌、镍矿;也有贵重的金、银矿;还有稀有金属钼、锆、镓、铈、镧等矿和核工业原料铀矿。铜、锌、锆等储量也比较多。
  稀有金属矿,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也比较集中,主要的有钼矿、铀矿、稀土矿。
  非金属矿,种类较齐全,有的在全国名列前茅,金刚石的储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
  燃料矿产,已探明储量的燃料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4种。
  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煤炭地质储量的六分之一,已探明储量160多亿吨,按一九八五年的开采量计算,还可开采三百多年。山东煤炭矿区集中,原煤生产能力较大,煤炭年产量4000多万吨。煤田主要分布在鲁中山丘的北麓和西麓盆地,淄博、枣庄、肥城、新汶、莱芜等均为重要的煤炭基地。尚在建设中的兖州新煤炭矿区将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出口基地。
  石油、天然气储量都非常可观。石油已探明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五分之一,天然气已探明储量600亿立方米左右。到一九八五年已发现几十个大油田,主要集中在东营市及其附近县、市、区。此外,还有属于中原油田开采范围的鲁西南富油区。渤海湾、莱州湾内也发现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
  地下热水非常丰富,已有地下热水出露点27处。其中天然温泉17处,日出水量近9000立方米,热流量共达4.3亿大卡/日,约相当于60多吨标准燃料的含热量。
  二、生物资源
  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植物种类有3100多种(其中经济植物约2400种),陆栖脊椎动物440多种。
  (一)植物资源。
  首先是栽培植物。
  农作物。山东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盛产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薯类等粮食作物。棉、花生、烟、麻四大经济作物,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蔬菜。山东是中国蔬菜的重要产区。蔬菜种类很多,主要有瓜类、根菜类、叶菜类、花菜类、茎菜类、果菜类、豆类等,约60多种。其中不少品种属名产蔬菜,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如胶州大白菜、福山包头大白菜、苍山大蒜、潍县青萝卜、章丘大葱、莱芜生姜等。
  林、果、桑、柞、茶。山东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林木的区系组成以华北区系林木为主体,掺杂了一些南方、北方及国外林木成份,林木资源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树种隶属80科、203属、615种。山东是中国温带果品的最大产区,一九八五年水果产量达42.8亿斤,约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苹果、梨、桃、枣、柿、葡萄、樱桃、山楂等10多种,在全国果品生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东还是中国最早的蚕区之一。一九八五年全省有专用桑园22万亩,年产桑蚕茧20多万担;柞树100多万亩,产柞蚕茧12万担左右。山东自一九五九年开始引种茶树,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有茶树品种约20个,茶园4.5万亩左右,年总产茶叶约320万斤。
  其次是野生植物。
  全省野生经济植物有640余种,分属135科、392属,按其经济价值和用途可分为7大类:
  药用植物。全省已收购利用的植物药材有300种以上,主要特产中草药约70种,分布较普遍的有香附子、薄荷、丹参、乌头、何首乌等。
  油脂类植物。全省有150余种,其中含油率较高、有开发利用价值的60多种。
  淀粉糖类植物。全省约有80种,其中含淀粉40%以上的有10余种。全省每年可采到野生糖类原料数亿斤。
  芳香油类植物。全省可利用的芳香油类野生植物有65种,主要有野花椒、薄荷、香附子。
  纤维类植物。全省有野生纤维类植物134种,其中可供纺织用的重要种类有罗布麻、苎麻等。
  土农药原料植物。山东可用作土农药的野生植物有40多种,如猫儿眼草、臭椿草、丝石竹、牡蒿、飞燕草等。
  鞣质植物。全省有84种,主要有地榆、多花蔷薇、拳蓼、委陵菜等。
  淡水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近40种,常见的有轮叶黑藻、苦草、眼子菜、聚草、菱、芡、菰、芦苇、荇菜、莲、蒲草等。
  (二)动物资源。
  畜禽。山东是全国畜禽良种基地之一,已发现地方良种40多个。其中著名的本地良种有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德州驴、莱芜猪、济宁青山羊、鲁西寒羊、寿光鸡、微山麻鸭、五龙鹅等。
  野生动物。全省共有各类陆栖脊椎动物400多种,其中兽类5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0余种,鸟类360余种。山东境内没有大型猛兽和草食兽,特有种类极少,中型兽类也不多,常见的只是一些小型兽类。鸟类混有部分南方类型。在动物资源中,还有多种动物性药材,其中不少属著名特产中药。
  淡水鱼类。湖泊、河流、水库、坑塘鱼类资源共有7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20多种,以鲤、鲫等鱼类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毛蟹、秀丽白虾、日本沼虾、甲鱼等。
  另外,山东海域属温带海区,温度适宜,生态环境优良。黄河等众多河流携带着大量江河淡水汇流入海,使入海口一带海域营养丰富,饵料资源充足,是一些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据调查,来山东沿海栖息和涸游的鱼虾类有260多种,其中捕捞价值高的重要类群有30多种;沿岸浅海和滩涂,适宜于多种贝类繁殖,出产经济贝类20多种,还有20多种经济海藻及海参、文昌鱼、头足类、海兽、海龟、海蛇等多种海生动物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行政区划
  一、人口
  山东是中国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省份之一。一九八五年底,全省有7695万人,仅次于四川、河南,居全国第三位。总人口中,男性3922万人,占51%;女性3773万人,占49%。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503人,除上海、北京、天津3市外,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二位。城镇人口2215万(包括城市人口中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9.3%;乡村人口5349万,占总人口的70.7%。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鲁西北局部平原和沿海一带的平原,每平方公里约600人;山地丘陵人口较少,鲁中南和胶东半岛的山区,每平方公里300人左右;黄河三角洲的滨海地带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200人。人口文化程度,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受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为4291.4万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26.3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37.7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1317.2万人。人口平均寿命一九八一年为70.23岁,其中男性68.74岁,女性71.73岁。
  山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38个少数民族,约4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0.57%。
  二、行政区划的沿革
  一九四九年八月,山东全境解放。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原山东解放区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全省的行政区划,设置了济南(辖11区)、青岛(辖7区)、徐州(辖6区和铜山县)、潍坊(辖5区)4个省辖市和淄博工矿特区(辖2市2县)、昌潍专区(辖9县)两个直属专区,同时设鲁中南、胶东、渤海3个行署区,下辖15个专区、4个行署区辖市、4个专区辖市。全省共140个县、3个县级办事处、1个县级特区、1个县级镇。
  一九五〇年,山东省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省内行政区划发生了一次较大变化:撤销渤海、胶东、鲁中南3个行署区,并将原省辖专区、特区与行署区辖的专区合并,改置滕县、临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等11个专区。原省辖的潍坊市属昌潍专区,烟台改为省辖市,原行署辖的新海连、济宁、德州3市分别归临沂、滕县、德州3个专区。原张店、周村2市合并为张周市,博山县城关与淄川县矿区合并为淄博市,统归淄博专区。
  一九五二年,平原省撤销,山东省界发生较大变化。原平原省的聊城、菏泽、湖西3个专区及其所辖29县,与河北省的武城、恩县、夏津、临清、馆陶5县和临清镇划入山东省;山东省的东光、吴桥、宁津、庆云、盐山、南皮6县划归河北省;徐州、新海连2市及丰县、沛县、华山、铜北、赣榆、邳县、东海7县划归江苏省。
  一九五三年撤销沂水、湖西2个专区,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淄博专区改设淄博工矿区。
  一九五四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撤销以后,山东省改由中央直接领导。淄博工矿区改为省辖的淄博市,临清镇改设省辖的临清市,原专区所辖的潍坊、济宁、威海、德州4市改为省辖市。
  一九五五年三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撤销德州、胶州、文登3专区。
  一九五八年,山东省行政区划又一次发生较大变化。原省辖烟台、淄博2市划归所在地区的专署领导,将潍坊、济宁、威海、德州、临清5个省辖市改为专区辖市,撤销了泰安、菏泽2专区,莱阳、惠民专区分别更名为烟台、淄博专区。
  一九五九年,复置菏泽专区。
  一九六一年,撤销淄博专区,淄博、枣庄2市改为省直辖;复置惠民、泰安、德州3专区。
  一九六七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更名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专区改为地区。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二年,设省辖东营市。
  一九八三年,为逐步过渡到市管县的行政区划体制,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山东省行政区划作了较大变动,撤销烟台、潍坊、济宁3地区,设烟台、潍坊、济宁3省辖市。
  一九八五年,改泰安地区为省辖市。
  至此,山东省共辖9个市、5个地区,包括33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92个县。济南市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驻地。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