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腔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61
颗粒名称: 哈哈腔简介
分类号: I236.52
页数: 2
页码: 404-40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哈哈腔”,又叫“喝喝腔”、“拉拉调”、“合儿腔”,是我国北方稀有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涿州、沧县一带,由民间秧歌发展而成。一说起源于山东柳子腔,传始于明末,实流行于清乾隆年间。哈哈腔有东、西两路之分,流传于河北保定地区的为“西路哈哈腔”,流行于山东中部和河北东部地区的为“东路哈哈腔”。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受梆子等剧种影响。清末民初,盛行不衰,杨家乡辛店一带及其他各地广为流传。山东省的哈哈腔,当以乐陵辛店村最有代表性,男女老少,人人会唱。以杨家乡辛店村业余班20余人为基础,吸收老演员,培养后起之秀,发展为60余人。“文革”期间,该团被解散。现民间仍经常有哈哈腔业余演出活动。
关键词: 地方剧 哈哈腔 简介

内容

“哈哈腔”,又叫“喝喝腔”、“拉拉调”、“合儿腔”,是我国北方稀有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涿州、沧县一带,由民间秧歌发展而成。一说起源于山东柳子腔,传始于明末,实流行于清乾隆年间。哈哈腔有东、西两路之分,流传于河北保定地区的为“西路哈哈腔”,流行于山东中部和河北东部地区的为“东路哈哈腔”。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受梆子等剧种影响。
  乐陵哈哈腔属于东路哈哈腔。清末民初,盛行不衰,杨家乡辛店一带及其他各地广为流传。山东省的哈哈腔,当以乐陵辛店村最有代表性,男女老少,人人会唱。当初为业余性质,农忙干活,农闲演出,群众自行排练,演员也出自民间爱好者。1943年以后开始发展起来。唱出些特点来的有“净面梨”(青衣花旦韩希红)、“半缸醋”、“戏满台”等代表人物,在群众中久传不衰。哈哈腔表演朴实,以唱见长,叙述性、说唱性较浓。伴奏乐器,以四弦、胡琴为主,配以板胡、二胡、月琴等;曲调分头板、二板、三板、安板、尖板、导板等形式。传统剧目有:《小过年》、《拴娃娃》、《李香莲卖画》等,大多为生活小戏。
  1956年正式建团,张清河任书记,封成信、张金榜任正副团长。以杨家乡辛店村业余班20余人为基础,吸收老演员,培养后起之秀,发展为60余人。充实乐器,增添三弦、笙等。建国后,挖掘整理出传统剧《秦琼搬棂》、《杨二舍化缘》等百余个;移植古装戏《杨八姐游春》、《杨门女将》;自编连续剧《丝绒记》6本;排演现代戏《白毛女》、《沙岗村》等7个剧目。加强武功训练,以应体裁扩大之需,不断组织观摩学习,以提高艺术水平,不数年,由业余到专业,也逐渐羽毛丰满。更由于它的唱腔柔和婉转,通俗易懂,音乐、唱腔并茂,娓娓动听,几年来,迥于津南、济北广大城乡,颇受各地群众赞赏而喜闻乐见。1962年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到济南传艺,还为该团作画鼓励。
  “文革”期间,该团被解散。现民间仍经常有哈哈腔业余演出活动。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乐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清河
相关人物
封成信
相关人物
张金榜
相关人物
乐陵
相关地名
《小过年》
相关作品
《拴娃娃》
相关作品
《李香莲卖画》
相关作品
《秦琼搬棂》
相关作品
《杨二舍化缘》
相关作品
《杨八姐游春》
相关作品
《杨门女将》
相关作品
《丝绒记》
相关作品
《白毛女》
相关作品
《沙岗村》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