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德州文史》 图书 |
唯一号: | 150020020220003161 |
颗粒名称: | 哈哈腔简介 |
分类号: | I236.52 |
页数: | 2 |
页码: | 404-405 |
摘要: | 本文记述的是“哈哈腔”,又叫“喝喝腔”、“拉拉调”、“合儿腔”,是我国北方稀有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涿州、沧县一带,由民间秧歌发展而成。一说起源于山东柳子腔,传始于明末,实流行于清乾隆年间。哈哈腔有东、西两路之分,流传于河北保定地区的为“西路哈哈腔”,流行于山东中部和河北东部地区的为“东路哈哈腔”。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受梆子等剧种影响。清末民初,盛行不衰,杨家乡辛店一带及其他各地广为流传。山东省的哈哈腔,当以乐陵辛店村最有代表性,男女老少,人人会唱。以杨家乡辛店村业余班20余人为基础,吸收老演员,培养后起之秀,发展为60余人。“文革”期间,该团被解散。现民间仍经常有哈哈腔业余演出活动。 |
关键词: | 地方剧 哈哈腔 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