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卅花冈暴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139
颗粒名称: 六卅花冈暴动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363-36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令人发指的事情再次发生了。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八路军战士薛同道因饥饿难忍悄悄到附近韩国侨民家要了点剩饭吃,被日本监工发现抓回,立遭毒打,晚上一阵急促地哨声响过,全体劳工被集合到一个空地上。监工们先是轮流用木棍、皮鞭毒打他,后竟用烧红的烙铁烙他的脚板筋,最后这位20多岁的小伙子被这群野兽活活折磨而死。薛同道事件,点燃了六卅花冈暴动的导火索。一场反压迫、反凌辱的风暴在酝酿中成熟了。耿谆等12名组织者被戴上脚镣手铐,关进花冈警察署,受尽酷刑。
关键词: 李学为 花岗 暴动

内容

令人发指的事情再次发生了。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八路军战士薛同道因饥饿难忍悄悄到附近韩国侨民家要了点剩饭吃,被日本监工发现抓回,立遭毒打,晚上一阵急促地哨声响过,全体劳工被集合到一个空地上。监工们先是轮流用木棍、皮鞭毒打他,后竟用烧红的烙铁烙他的脚板筋,最后这位20多岁的小伙子被这群野兽活活折磨而死。薛同道事件,点燃了六卅花冈暴动的导火索。一场反压迫、反凌辱的风暴在酝酿中成熟了。以大队长耿谆(河南省襄城人)召集中小队长骨干共13人开会并秘密组织、串连、策划举行暴动,鼓动的内容大意是中国人可杀不可辱,不能再受这种苦难,要杀死日本监工,报仇雪耻;中国人历来有反抗精神,宋江起义,就是逼上梁山;祖国地大物博,日本人无力完全占领,要冲出地狱,回到祖国去抗日。这些内容在劳工中秘密传播,大家个个情绪激昂,义愤填膺,决心豁上一死,大干一场。
  6月30日晚11时,花冈中山寮夜深人不静 李学为在病号房隐约听见一阵骚乱,当跑出房门,昏黄的灯影里他看见平时为监工做使役的20岁的河北劳工孟连琪将手一挥,一大群难友便象箭一样跃进了门里,继而传来了监工杀猪般的嚎叫声和“咔咔嚓嚓”的肉搏声。他跑回工房,扯了一条破毯子,抓起一把圆铁锹回来,“要回老家了,我们要回老家!”的欢呼声已响彻夜空。他摸进厨房想找点吃的东西,发现蒸笼和铁锅早已被砸得稀巴烂。
  这次暴动,共打死桧森昌治、长崎辰藏、猪股清和小4个日本监工,由于外围把守不严,配合得不协调,让两个作恶多端的监工清水和福田逃跑了。这样,原计划打死汉奸和所有日本人,吃顿饱饭再去美军俘虏营和警察署夺取枪支的计划便落空了,耿大队长站在一个高坡上慷慨陈词:“我们生要站着生,死要站着死。这次暴动,是让鬼子逼的。现在我们不求能逃生,只求爽快死,大家要拚出一条路,杀一个鬼子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大家沿着崎岖山路匆匆整队向狮子森山上撤退,月色中,见耿大队长拿一张小地图,但因地形不熟,也只能摸索前进。李学为因身体状况差,又加上鞋跑掉了,遍山的荆棘和乱石把脚扎得钻心疼,和一些病号最终落在了后面,只得钻进草丛躲避。他已累得精疲力尽,又加露水浸湿,两膝关节也疼得无法走路,裹起破线毯,头一歪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李学为被同伙捅醒,他们看见前面山坡上出现了忽隐忽现的小亮点,知道是日本人在组织搜山,赶紧一路向上爬,黎明时分爬上了一个小山顶,与那里几十名难友聚在了一起。天蒙蒙亮,整个大山几个山头已被上千名日本在乡军人和警察包围。其他山头上枪声响成一片,难友们用石块和锹、镐等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捕下山。也许日本人料到了这个较低小山头上是一些病残劳工,包围李学为他们的是三四十个持枪的日本妇女,其中一人上山谈判,称原来的企业主管理工人太苦,生活太差,地方政府已决定改选新的老板管理企业。无奈之下,他们便被带下了山。
  天亮以后,下起了大雨。山下共乐馆前大操场上用铁丝麻绳已围上了半人高削尖了的木栅栏。各路抓回的劳工被陆续押到,有些逃得较远的劳工被抓住由汽车运回,车上的鬼子残忍地用大皮鞋把劳工踹到车下,不少被踢摔的头破血流。耿谆等12名组织者被戴上脚镣手铐,关进花冈警察署,受尽酷刑。其他劳工身子不准歪斜,直挺挺被强迫跪在操场的泥水里反省。三天三夜不准吃喝,几名警察轮番用鞭棍抽打呵叱那些不能支撑的弱者。3天以后,他们被押回中山寮,广场上留下了100多具尸体,这些热爱祖国、渴望抗战胜利、盼望享有自由和人权的难友们,带着满腔的遗恨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印文
责任者
万庆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薛同道
相关人物
李学为
相关人物
花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