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援藏医疗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001
颗粒名称: 二、援藏医疗队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5
页码: 94-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州地区支援西藏医疗队每批为期两年,援藏医疗队的任务是:医疗、防治疾病、传授医术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德州 文史资料 援藏医疗队

内容

根据国务院(1973年)第80号文件精神,山东省卫生厅组织了各地区支援西藏医疗队。德州地区先后派出两批共17人参加,每批为期两年。援藏医疗队的任务是:医疗、防治疾病、传授医术。
  第一批赴西藏医疗队于1973年8月组成,队员有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林荣彩(女)、德州市立医院妇产科医师杨华英(女)、平原县医院麻醉医师陈红(女)、乐陵县医院张吉连、夏津县医院刘银昌、商河县医院李传海、济阳县垛石医院周洪军、临邑县医院刘振林、陵县滋镇医院魏向义、齐河县医院马文河。第二批赴藏医疗队于1977年5月组建。队员有地区防疫站孙朝东、夏津县医院内科医师王天友、济阳县孙耿医院段月增(已故)、临邑县医院检验士马云平、德州市立医院麻醉士姜希文,董兴礼(任队长)、李风俊(任副队长)。另外,1979年3月,德州市立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杜国斌同志,也参加了山东省援藏医疗队①。
  德州地区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医院和下属医院工作。该地区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力量均较差。医疗队带去心电图机一台,由队员马文河做心电图的诊断工作,二年内做心电图3000余次,并为藏族同胞培养了一名心电图护士,能掌握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诊断。该院有一台A型超声波诊断仪,因无专业人员,多年未能使用,经医疗队协助,当地医疗人员很快掌握了使用方法,在诊断肝包囊虫病中,起了很大作用(当地肝包囊虫病率高达7%),致使医院门诊量日增。1974年元旦,谢通门县一难产妇女,急需出诊。当时,下着鹅毛大雪,道滑难行,马文河与妇产科医师刘芳义,毅然前往救治。经检查,诊为难产并伴有高血压心脑病。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及时给患者降低血压和利尿剂等治疗,并进行吗啡皮下注射(当时用吗啡有可能造成婴儿窒息)。在细心救护下,产妇病情稳定,顺产一男婴,在场群众啧啧称赞:“好阿木吉”(好医生)。马文河在医疗工作中,以带徒的形式,培养了一名藏族医生明玛玉珍,经两年的随师学习,医学理论不断提高,临床经验丰富,掌握了独立诊断和施治的能力。医疗队的高超医术,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一患者名迪吉,是该地区原贵族阶层,曾任班禅的藏兵团长职务。解放后,任萨迦县县长,现任日喀则地区政协副主席,身患严重的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稍微活动即觉头晕、心慌、气短。经医疗队精心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心脏功能增强,本人十分感激。1976年迪吉的女儿来德州地区人民医院进修,她说:“是家父让我到贵地向医疗队的医生好好学习来的”。
  萨迦县地处日喀则西南部,海拔4000多公尺,极度缺氧,且村与村相距近者百余里,远则二、三百里。援助此县的医疗队,为方便下乡巡回医疗,首先学会了骑马,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萨迦县一位耳聋患者,经五官科医师检查,诊断为耳阻塞所致,挖出后,听力恢复。
  为了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队还经常举办培训班,驻萨迦县医疗队先后举办过传染病、地方病学习班;妇幼保健、助产人员学习班等,共培养了能独立工作的藏族医务人员80余名。驻定结县的医疗队,先后为该县培养了乡村医生85名,致使该县达到区、乡均有卫生室,生产队(村)有专人治病,形成了三级医疗网,对防病治病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广和实行针刺麻醉,曾用此术进行手术188例,有效率在90%以上。其中一患巨大肝包囊虫病的妇女,采用针麻,手术效果良好。惹伐拉乡一位难产妇女,因高烧不能起床,来定结县医疗队求医出诊,马文河与傅兰宗不辞辛苦,二人合骑一匹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家。经施行阴侧切术,使产妇顺利生产。
  驻江孜县的医疗队,在完成日常医疗任务的同时,还以本县的东风公社村为卫生村进行试点,帮助当地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医疗队队员亲自动手,为群众改造炉灶、推广土坯火炕,改造粪坑、保护水源,宣传卫生常识,并建立卫生组织与卫生制度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村村卫生面貌为之一新,既促进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又有力地推动了生产。
  驻沙加县医院的医疗队员姜希文,于1979年2月,在距离医院80里地的乡村,成功的抢救了难产和横胎两例垂危产妇,受到藏族同胞的赞扬。
  山东省援藏医疗队队员杜国斌同志,1979年6月至9月,带领医疗队赴堆龙德庆县,对藏族农民进行高血压普查,完成任务后,于同年11月总结了“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藏族农民2201名血压调查”资料,并与其他医院协作,发表了《拉萨市9672人血压调查》论文②。1981年5月至10月,他克服高原反应和重重困难,完成中央民族歌舞团和云南省歌舞团赴藏慰问演出的保健任务。在医疗工作中,多次参加对急性高原病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并担任对西藏医务人员的辅导授课任务。
  1970~1981年间,德州地、市援外、援藏医疗人员,经过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提高了医疗素质,加深了与坦桑尼亚共和国以及我国西藏自治区人民之间的了解,推动了国际主义和民族大团结的进一步发展。此举,已作为辉煌的一页,记入我区历史篇章。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德州文史第十辑》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德州文史第十辑,主要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本地区的一些动人故事和事件;“人物春秋”,反映了本地解放前较有名气、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的事迹;“天涯儿女”,收录了本地远在外境他乡的儿女们的可歌可赞的业绩;“大潮浪花”,透射的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领域发生的急剧变化的缩影;“文史资料”,奉献出的是日伪及国民党旧政权时期的一些珍贵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其信
责任者
李冠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林荣彩
相关人物
杨华英
相关人物
陈红
相关人物
张吉连
相关人物
刘银昌
相关人物
李传海
相关人物
周洪军
相关人物
刘振林
相关人物
魏向义
相关人物
马文河
相关人物
孙朝东
相关人物
王天友
相关人物
段月增
相关人物
马云平
相关人物
姜希文
相关人物
董兴礼
相关人物
李风俊
相关人物
杜国斌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