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德州民间艺人表演见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61
颗粒名称: 旧德州民间艺人表演见闻
分类号: J828
页数: 13
页码: 211-2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旧德州旧德州常年活动于古城庙会、市场、街头的民间艺人和各种民间艺术。
关键词: 旧德州 民间艺人 艺术

内容

旧德州深受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人,常年活动于古城庙会、市场、街头。这些民间艺人,跑江湖,走四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说唱表演技能及武术拳脚功夫。他们走街串巷、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卖艺为生。如:木偶小戏、假二人摔跤、变戏法、玩猴、拉洋片、卖狗皮膏药大力丸、打拳卖艺、数来宝、唱曲的(也叫卖唱的)、吹糖人和化糖的等。民间艺人说唱表演和所练功夫,属“俗文化”的范畴。它既丰富了民间的文化生活,又给人们休闲增添乐趣。为此,笔者回忆撰成史料,作为州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限于水平,尚祈指正。
  一、木偶小戏
  木偶小戏,德州人民又称“玩小戏的”,“耍人的”。这种街头文艺、简而易行,大街小巷,凡居民区任何空闲地方都可演出,全部道具家当,只需一人,一条扁担挑着即可。一头是木架布制的小型戏台(长宽各约1米、高约80公分,支起来形似小庙),戏台下部四周,围黄色布幕(好似个肥大的布口袋)演出时,内用木扁担作支柱、把小戏台支起来(戏台后面须贴墙壁),另一头是个大园笼,内装锣鼓,木偶小人及各种小道具。表演时艺人钻入布幕内,把盛道具的圆笼放置身前,便于随取随放,一人演唱及伴奏,口手不停地忙活。木偶小戏生动活泼,诙谐有趣,逗人喜笑,老幼咸宜,表演戏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王小打老虎》、《小秃子卖豆腐》、《秦香莲告状》、《李翠莲上吊》、《进香还愿》……等。
  当围观的人越聚越多,演到精彩处,突然中止,艺人钻出幕布围子,向观众要钱,观众急着快往下看,纷纷给钱,一次可收几角钱。若碰上运气,被富有大户人家叫进院内,为其家人演唱几出戏,可得个块儿八角的。那时物价很便宜,一天的生活便有了保障。
  二、假二人摔跤
  假二人摔跤,实为一人表演,故冠“假”字。一对半截假人,其上身骨架为木制,头戴假面具,外罩蓝布或青布大褂,假人两面对相,两臂相搭连,做摔跤状,肥大的大褂内,纱系人套裤、布靴子。表演时,艺人将假人木架用皮条系腰中背后面,钻入大褂内,双脚穿上一假人的套裤靴子,俯身双手臂再插入另一假人裤筒靴子内,弯腰好似真二人摔跤模样。两人互相使绊,翻滚在地,干净利落,不露破绽,博得围观者鼓掌喝彩,表演到精彩时,艺人头从大褂衣襟下钻出,假二人上半身横背在艺人背后,向观众要钱。这项技艺非常吃力辛苦,人们纷纷给钱相助,一场下来,运气好了,也能收得一块八角的,为了卖艺糊口,演出一天,当黄昏收场时,艺人早已精疲力尽,腰酸腿疼,大汗淋漓。
  三、变戏法
  “民间戏法”与“现代魔术”不同。魔术多是在剧场舞台上表演,观众距离远,并且常借助于幕布,灯光、电子道具……等,艺技逼真,而民间戏法则在街头撂摊,没有任何遮蔽,前后左右都是观众,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全凭艺人手疾眼快,技艺巧妙,干净利落,不露破绽,而赢得观众鼓掌喝彩,实在不易。如:把一块红布平铺土地上,艺人手拿一尺长木棍,在红布面上翘,另一手向上拔,从土地上起出茶杯来,连起三只,这叫“土地献杯”,别看“戏法”小,惊得观众目瞪口呆。再如:把三只茶碗倒扣在土地上,每只碗内扣一红球,艺人手拿木棍,在地上划一连接线,有两只碗扣的红球,便跑到一只碗内,艺人吹口气,三球各又分开,再吹口气,红球不翼而飞,这叫“仙人摘豆”……等,还有很多巧妙的玩艺。戏法艺人不但会变,更重要的是能说善唱,口才超群。如:四五十年代常在州城变戏法的王某(绰号王大辫子,吴桥县人),不但戏法变的娴熟精巧,而且说唱口艺高超,常把观众逗的哈哈大笑,撂场时,先敲锣引人,随着锣点,唱念《岁时歌》。哎!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正月十五半拉月,春到寒食六十天。三月采桑忙养蚕,四月浴佛舍香钱,五月单五吃粽子,六月二十三整半年。七月十五盂堂会,八月十五月宫圆,九九重阳赏菊花,十月下元日渐寒,冬至数九天最冷,腊月三十又过年。我王大辫子给列位演个小玩艺,变个小戏法,变好了大家开心哈哈一笑,变砸了请多包涵,哎变起来!那时花两角钱看几场戏法,也非常开心。
  另外常年不断云游来德演出的个体艺人,除变戏法外,还有“吞宝剑的”、“吞铅球的”、“头碰砖断的”、“腰断铁丝的”……等气功表演。
  四、玩猴的
  艺人手牵猴子,小叭儿狗,背着简单道具,在庙会、市场、街头撂场,表演时艺人一手敲锣,一手牵着猴子,还拿着小鞭子(猴子性野,淘气好动,但最怕鞭子)。猴子和小叭儿狗,是从小训练,它懂主人的话,艺人叫它们干啥,它就干啥。如:猴子攀杠子、翻跟斗、戴假面具、戴乌纱帽、爬杆子,在杆子顶上坐着,端着盘子给观众要钱……等。小叭儿狗会蹦、会跳、会坐、会立、会作揖、会拜谢、会钻圈、会跳圈等。艺人利用猴子小狗表演,连说带唱,使观众开心一笑……
  五、拉洋片的
  “拉洋片”,又称“西洋镜”。这种街头文艺,历史较短,产生于清末民初。德州拉洋片始于三四十年代,他们在药王庙会和城隍庙市场西跨院演出。所谓洋片,是把彩印的画片、镶在大镜框内,再吊置在大木箱里,由绳拉动起落,大木箱由四腿支撑,木箱正面有三至四个小窗口,小窗口前放一长板凳,观者坐着,眼睛正好贴在小窗口上,透过凸透镜片,看到放大的画片。艺人站在大木箱一侧,侧面按有木架、架上装有锣鼓和小镲,鼓键子锣锤与小镲,用红绿彩绸系在一起,一手拉动彩绸,即可打击。放片时,艺人一手拉动上下换片的小绳,一手拉动系乐器的彩绸,随着艺人的说唱而有节奏的伴奏。艺人唱腔滑稽诙谐。洋片一般有8—10张,看完一次为一场,小窗口内吊有布帘,演一场,启落一次。如:往里瞧来,往里看。欧洲大战照在里边,飞机大炮坦克车呀,楼倒人死一片片。哎!往里瞧来,往里观。非洲张牙舞爪大猩猩呀!狮子血盆大口把人衔。往里瞧来又一片,康梁变法在里面,张勋复辟凭辫子兵哟,还有小二姐后花园里秋千……锣鼓打击出花点,非常好听,招人观看。
  大木箱腰顶有一个透光方形天窗,上有盖板,盖板系着许多小铃铛,放普通片时,天窗不盖,放色情片时,艺人把天窗盖板盖上,并摁燃干电池小灯泡……。
  六、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
  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艺人,多在庙会、市场和宽敞的街头设摊。地上铺块布片,布片上放一木匣,匣内放着膏药和丸药,摊上扔着几件古代武器。如:花枪、单刀、钢叉、三节棍等。开场时艺人并不谈卖药,而是练把式、耍枪、耍刀,当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时,便停止练武,练武是吸引人的手段,卖药才是目的。
  艺人开始说道:有人说,你练的功夫不错,看一场多少钱?兄弟练武不要钱。你何以为生?兄弟习武随身带点丸膏,济世救人。祖传秘方,采用奇珍良药,配制而成:有鹿茸麝香、虎骨熊胆、牛黄狗宝、龟血马脑、蟾蜍珍珠、珠砂雄黄、薄荷冰片、人参红花、当归川芎、枸杞桅子、乳香设药、章丹甘草、还有蜂蜜香油,一百多味药材,调(熬)制而成。如有生大背恶疮、腰痈疮、对口疮、人面疮、连疮、瘘疮、掉头疮,你莫来着了,无论有名无名什么恶疮,只要把兄弟膏药贴在患处,驱毒拔脓、化瘀止疼、换上三次,保你好了。有人说俺不生疮,而是腿疼、腰疼、胳膊疼、肩膀疼、脊梁疼、筋骨疼、全身疼、你莫来着了,把兄弟膏药贴在疼处,它能舒筋活血,追风祛寒,活络止痛,立见奇效。又有人说:俺是妇女经血不调,赤白带下,血亏血崩,久婚不育。老年人半身不遂,全身瘫痪,跌打损伤,四肢麻木,你莫来着了,用了兄弟的丸药,可以说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还有位仁兄说,以上所说的病,都没有,俺就是胸闷涨饱,食欲不振,浑身酸懒,四肢无力,神疲体倦,失眠多梦,肾亏肾寒,阳萎早泄,婚久不育,你莫来着了,你吃了兄弟的丸药,三至五付,开胸顺气,食量大增,精神百倍,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你的太太会高兴万分,准会给你生个又白又壮的大胖小子……。
  跑江湖卖膏药、丸药的艺人,把他的药吹嘘成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假,耍嘴皮子骗钱是真,他们灵牙利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口惠而实不至。四十年代常在德州卖药的沧州刘某,卖药之前,先练一套花枪,故俗名“花枪刘”。由于干此行当的艺人,巧舌如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人们用“卖狗皮膏药”来形容讽刺社会上某些夸大不实的宣传。
  七、打拳卖艺的
  打拳卖艺,此行艺人大多在庙会、市场一角,宽敞街头撂场,场地上摆有单刀、花枪、宝剑、三节棍、七节鞭……等古代武器。开场时先练上套拳脚,如:张飞蹁马、苏秦背剑、夜叉探海、鹞子翻身……观众围拢来,收住拳脚,双手抱拳,开始说话:方才有位先生问道,你练武,又是卖药的吧?对不起,您老买药,请到药店,兄弟不才,自幼习武,今日来到古城德州,这京都门户,鲁北重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邦之地,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学徒给大家练几套武术,献几套武技,给诸君解解闷,开开心,哈哈一笑,求大家赏顿饭钱,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学徒练好了,大家鼓鼓掌,练砸了,大家多包涵。一说要钱就走,不够朋友,没钱尽管看。
  耍一套单刀、敛钱。玩一套花枪、再敛钱。回回敛钱,回回练,以此为生者,谓之打拳卖艺也。这行艺人亦是嘴皮子很巧,说的多,练的少,俗曰“天桥把式,光说不练。”
  八、数来宝的
  “数来宝”又叫“敲牛排的”,虽然以乞讨为生,并不能算为乞丐。一、要钱不要食物。二、学有丰富通俗的民俗知识,凭借灵牙利齿,即兴表演的说唱本领,赢得人们施舍,所以应归入街头艺人之列。这种艺人肩头背个装钱的布褡子,双手拿着两把牛胯骨(行称合扇),上扇缀有红绒球,俗称龙头,下扇系着丝绦,俗称龙尾,合扇共拴着十三个小铜铃铛,俗称十三太保。艺人多在城区繁华商业街道活动,两扇牛排敲打的呱呱山响,打出花点,边打边唱,沿商家店铺讨钱,唱词通俗易懂,即编即演,合仄压韵,诙谐有趣。
  如:骨板一敲笑呵呵,德州城靠大运河,朝阳门外四大和,粮油栈是“长和”,大酒店叫“祥和”,酱菜园名“羲和”,茶叶庄“广兴合”。广兴合大茶庄,光绪年间开的张,茗茶齐全分外香。什么茶?是名茶,且叫傻子拉一拉,西湖龙井茶,黄山云雾茶,云南普洱茶,安徽祁红茶,湖南竹间茶,江苏水月茶,福建武夷茶……明前毛峰茶,雨前香片茶,马上鲜,寿星眉,莲子心,碧螺春,最后还有铁观音……。
  再如:骨板打,往前看,眼前来到长和店。粮油店,字号老,六十余年不算少。老掌柜,人缘好,怎么好?货真价实好,童叟无欺好,取利守义好,买卖公道就是好,傻子门前数来宝。老掌柜发大财,京津粮客慕名来,要大豆,要吉豆,要金米(小米),要玉米,还要红粮花生米。长和店,大发财,铜子洋钱滚滚来,给我傻子一块钱。……
  这种艺人,见什么店,唱什么歌,流畅明快、信口拈来,非常聪明,可惜在旧社会、为了生存,只好如此。
  九、唱曲的(也叫卖唱的)
  这种艺人,大多一老一小,老者为男性(也有盲人),小者为姑娘。老人肩头背一布褡子,手拿一把胡琴,拉的非常娴熟,音调悦耳。小姑娘嗓音圆润而带有稚气,他们在商号店铺门前唱上段,给一二角钱便走。或在宽敞街头撂场,围观的人多,唱一段,要一次钱。有时遇到富有人家,为了消夏,祝寿,得子,婚嫁喜事,为了助兴,叫到院内去演唱,一次可赏一元二元的。他们唱的曲子,有从《今古奇观》上选来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也唱京剧段子,如《苏三起解》、《拾玉镯》、《贵妃醉酒》、《红娘》、《霸王别姬》等。也唱民间小调及流行歌曲,如《四季歌》、《渔光曲》等。小姑娘戏曲路子较宽,客人可随意点戏点曲,能尽可能满足听者要求。
  十、吹糖人和化糖的
  吹糖人的艺人挑一付担子,前头木箱内置一火盆(燃木炭),火盆上一把铁勺、勺内是糖稀(民间作坊用麦芽做的糖料)。木箱上方用两根木板条,钉一木架,木架钉一横板,板上穿有许多小孔,木箱侧面挂一布袋,袋内装着细芦苇杆、木箱另一侧挂一面铜锣。担子后头小木箱内放些杂物,撂挑供艺人坐用。艺人串街先敲锣吸引儿童和家庭妇女们,当妇女孩子围拢来,艺人用小木棒搅勺内糖稀,并说:吹糖人,一角两角的。艺人用小木棒从勺内挑起糖烯,手指向木箱内装滑石粉的小布袋里蘸一下(滑石粉不粘手),取一点糖捏成中间空的布袋状,两手一拉,中间呈一细糖管,艺人用嘴叼着,用两片胶泥模子,扣住糖布袋,叼着细糖管的嘴,用力吹气,掰开模子,拿根细芦苇杆在勺内蘸点糖稀,粘在吹好的糖人上。孩子们争着买,没人买时,把吹好的糖人插在木架横板小孔里。也有不用泥模子的,嘴吹手捏,用模子吹的有:灯龙,胖娃娃,桃子,苹果,金鱼,猴子等。不用模子的有:小老鼠偷油,黄鼠狼拉鸡,小锅打蜜,大公鸡等。顾客指名要什么,艺人就吹什么,尽量满足要求。
  化糖的也是一付担子,前头木箱内一小炉子,火炉上坐着熬糖稀的铁勺,木箱侧面挂一布袋细芦苇杆,木箱上部木方盘内有一块薄石板。化糖时,在石板上擦点油,用小铁勺舀起熬热的糖稀,以熟练巧妙的技术,在石板上不断地滴画热糖稀,能画出花鸟虫鱼,大刀、石榴、桃、梨、佛手、元宝、大铜钱、铁拐李的酒葫芦,汉钟离的宝扇,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花蓝。还有凤凰、金鱼、蝎子、蜈蚣、螃蟹;牡丹、荷花、木瓜……等。顾客要什么,艺人就画什么,滴画的图案,玲珑剔透,形象逼真,讨人喜欢。用一根细芦苇杆粘住糖画,拿住观赏,天不热,在屋内插在一边,几天不坏。吹糖人和化糖的,成本极低,利润很高,因他们有手艺,不是卖糖、而是卖艺。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寿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旧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