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春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59
颗粒名称: 艺海春秋
分类号: J82
页数: 20
页码: 207-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京剧演员高少亭传略、旧德州民间艺人的各种表演见闻。
关键词: 德州 民间艺人 艺术

内容

高少亭传略
  陈洪岭
  高少亭(1916~1985),京剧演员。北京人。出生艺人家庭。因生活所迫,从小便随父过着流浪艺人的艰苦生活。1925年,他时年9岁,便给济南游艺园一名姓董的艺人(外号董二毛子)学唱文武老生。因他从小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加之天资聪惠,很快便登台演出。如:《珠连寨》、《刀劈三关》等剧目。甚至还兼演唱、念、作均较吃重的丑戏《打花鼓》等,成为董家班子的小台柱。后来曾拜山西姓赵的艺人老师学戏并演出。一年后随赵赴天津正式挂牌演出,艺名小红钟。因年龄小条件好,在天津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后因父亲早亡,他排行老大,弟、妹尚小,全家数口人的生活重担顺理成章的落在了他的身上。所以不得不离开赵家于1930年在上海搭坤班演戏,因他年纪小,上海成人剧团不收,只好又托人搭坤班剧团(演员全是女的)随该团曾去山东、青岛等地演出。
  1932年在青岛搭著名旦角“王云航”班,与王合作演出《孟丽君》等剧目,他在该剧中扮演“黄甫少华”,成为王的得力合作者。同去烟台、长春、奉天、大连等地演出,颇受观众欢迎。
  1944年,于哈尔滨搭“金碧玉”(著名旦角)班合作演出,直至哈尔滨解放。
  1945年哈尔滨解放后,参加东北军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领导的“松江评剧院”工作,任演员。从此多年艰辛的流浪艺人的生活终告结束,成为党的一名光荣的文艺工作者。他怀着对党无比深切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为党的京剧艺术而默默工作,排演大批有教育意义的新编剧和历史剧。尤其突出的是根据小说《水浒传》创作改编与整理的历史剧《水泊梁山》一剧,演出后在东北地区颇有影响。当时他是该剧的主要演员、编剧和导演。
  1948年初,沈阳解放,他受东北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委托,赴沈阳接收北市场共益舞台(后改为人民剧场),成立东北文化部直属京剧团,任团长,并仍兼演员、编剧与导演工作。他领导该团,继续排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喜爱的剧目《水泊梁山》等剧,该剧在演出中场场暴满,甚至观众要在夜间排队购票,该剧演出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成为久演不衰的新编历史剧。
  1949年,高少亭荣幸的被选为政协委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是党对他的信任和培养。
  1950年,高少亭又重新着手开始构思创作工作,长达三年之久,真是苦苦的日夜伏案写作,终于完成了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名剧《雁荡山》的案头工作。他常和同行谈起国际友人如何能看懂京剧的问题,很自然的研讨了京剧武戏、长靠、短打、翻打组合在一起排一出哑剧武戏。当时同高少亭合作的人员有:张宝仲、殷荣久、李富友、张世林等,还和田洪儒老先生探讨过,得到他的帮助和支持。这出《雁荡山》是高少亭为张世林写的,理当他主演。武戏演员全梁上霸,众星捧月,排演了这出国内外著名京剧《雁荡山》。
  武打创造人员还请了胜利国剧团武戏著名演员来协助创打。有:冯荣焕、关鸣林、胡鸣忠、方鸣珍、李曾春、李德春等人。
  该剧的演出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和好评,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和热爱,同时在汇演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1954年,担任惠民地区京剧团任剧务主任,1962年参加德州市京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该团辞退,1979年落实政策分配到德州地区京剧团工作。高少亭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精通京剧吐字发音,他熟悉麒派、谭派、裘派等流派的唱念作打,在东北三省曾有“小麒麟童”、“小唐韵声”(前老生、后红净)之称。他先后编导过16本《水泊梁山》、4本《纣王无道》、12本《孟丽君》、《唐赛儿揭杆起义》等剧。
  (陈洪岭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旧德州民间艺人表演见闻
  孙寿昌
  旧德州深受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人,常年活动于古城庙会、市场、街头。这些民间艺人,跑江湖,走四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说唱表演技能及武术拳脚功夫。他们走街串巷、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卖艺为生。如:木偶小戏、假二人摔跤、变戏法、玩猴、拉洋片、卖狗皮膏药大力丸、打拳卖艺、数来宝、唱曲的(也叫卖唱的)、吹糖人和化糖的等。民间艺人说唱表演和所练功夫,属“俗文化”的范畴。它既丰富了民间的文化生活,又给人们休闲增添乐趣。为此,笔者回忆撰成史料,作为州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限于水平,尚祈指正。
  一、木偶小戏
  木偶小戏,德州人民又称“玩小戏的”,“耍人的”。这种街头文艺、简而易行,大街小巷,凡居民区任何空闲地方都可演出,全部道具家当,只需一人,一条扁担挑着即可。一头是木架布制的小型戏台(长宽各约1米、高约80公分,支起来形似小庙),戏台下部四周,围黄色布幕(好似个肥大的布口袋)演出时,内用木扁担作支柱、把小戏台支起来(戏台后面须贴墙壁),另一头是个大园笼,内装锣鼓,木偶小人及各种小道具。表演时艺人钻入布幕内,把盛道具的圆笼放置身前,便于随取随放,一人演唱及伴奏,口手不停地忙活。木偶小戏生动活泼,诙谐有趣,逗人喜笑,老幼咸宜,表演戏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王小打老虎》、《小秃子卖豆腐》、《秦香莲告状》、《李翠莲上吊》、《进香还愿》……等。
  当围观的人越聚越多,演到精彩处,突然中止,艺人钻出幕布围子,向观众要钱,观众急着快往下看,纷纷给钱,一次可收几角钱。若碰上运气,被富有大户人家叫进院内,为其家人演唱几出戏,可得个块儿八角的。那时物价很便宜,一天的生活便有了保障。
  二、假二人摔跤
  假二人摔跤,实为一人表演,故冠“假”字。一对半截假人,其上身骨架为木制,头戴假面具,外罩蓝布或青布大褂,假人两面对相,两臂相搭连,做摔跤状,肥大的大褂内,纱系人套裤、布靴子。表演时,艺人将假人木架用皮条系腰中背后面,钻入大褂内,双脚穿上一假人的套裤靴子,俯身双手臂再插入另一假人裤筒靴子内,弯腰好似真二人摔跤模样。两人互相使绊,翻滚在地,干净利落,不露破绽,博得围观者鼓掌喝彩,表演到精彩时,艺人头从大褂衣襟下钻出,假二人上半身横背在艺人背后,向观众要钱。这项技艺非常吃力辛苦,人们纷纷给钱相助,一场下来,运气好了,也能收得一块八角的,为了卖艺糊口,演出一天,当黄昏收场时,艺人早已精疲力尽,腰酸腿疼,大汗淋漓。
  三、变戏法
  “民间戏法”与“现代魔术”不同。魔术多是在剧场舞台上表演,观众距离远,并且常借助于幕布,灯光、电子道具……等,艺技逼真,而民间戏法则在街头撂摊,没有任何遮蔽,前后左右都是观众,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全凭艺人手疾眼快,技艺巧妙,干净利落,不露破绽,而赢得观众鼓掌喝彩,实在不易。如:把一块红布平铺土地上,艺人手拿一尺长木棍,在红布面上翘,另一手向上拔,从土地上起出茶杯来,连起三只,这叫“土地献杯”,别看“戏法”小,惊得观众目瞪口呆。再如:把三只茶碗倒扣在土地上,每只碗内扣一红球,艺人手拿木棍,在地上划一连接线,有两只碗扣的红球,便跑到一只碗内,艺人吹口气,三球各又分开,再吹口气,红球不翼而飞,这叫“仙人摘豆”……等,还有很多巧妙的玩艺。戏法艺人不但会变,更重要的是能说善唱,口才超群。如:四五十年代常在州城变戏法的王某(绰号王大辫子,吴桥县人),不但戏法变的娴熟精巧,而且说唱口艺高超,常把观众逗的哈哈大笑,撂场时,先敲锣引人,随着锣点,唱念《岁时歌》。哎!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正月十五半拉月,春到寒食六十天。三月采桑忙养蚕,四月浴佛舍香钱,五月单五吃粽子,六月二十三整半年。七月十五盂堂会,八月十五月宫圆,九九重阳赏菊花,十月下元日渐寒,冬至数九天最冷,腊月三十又过年。我王大辫子给列位演个小玩艺,变个小戏法,变好了大家开心哈哈一笑,变砸了请多包涵,哎变起来!那时花两角钱看几场戏法,也非常开心。
  另外常年不断云游来德演出的个体艺人,除变戏法外,还有“吞宝剑的”、“吞铅球的”、“头碰砖断的”、“腰断铁丝的”……等气功表演。
  四、玩猴的
  艺人手牵猴子,小叭儿狗,背着简单道具,在庙会、市场、街头撂场,表演时艺人一手敲锣,一手牵着猴子,还拿着小鞭子(猴子性野,淘气好动,但最怕鞭子)。猴子和小叭儿狗,是从小训练,它懂主人的话,艺人叫它们干啥,它就干啥。如:猴子攀杠子、翻跟斗、戴假面具、戴乌纱帽、爬杆子,在杆子顶上坐着,端着盘子给观众要钱……等。小叭儿狗会蹦、会跳、会坐、会立、会作揖、会拜谢、会钻圈、会跳圈等。艺人利用猴子小狗表演,连说带唱,使观众开心一笑……
  五、拉洋片的
  “拉洋片”,又称“西洋镜”。这种街头文艺,历史较短,产生于清末民初。德州拉洋片始于三四十年代,他们在药王庙会和城隍庙市场西跨院演出。所谓洋片,是把彩印的画片、镶在大镜框内,再吊置在大木箱里,由绳拉动起落,大木箱由四腿支撑,木箱正面有三至四个小窗口,小窗口前放一长板凳,观者坐着,眼睛正好贴在小窗口上,透过凸透镜片,看到放大的画片。艺人站在大木箱一侧,侧面按有木架、架上装有锣鼓和小镲,鼓键子锣锤与小镲,用红绿彩绸系在一起,一手拉动彩绸,即可打击。放片时,艺人一手拉动上下换片的小绳,一手拉动系乐器的彩绸,随着艺人的说唱而有节奏的伴奏。艺人唱腔滑稽诙谐。洋片一般有8—10张,看完一次为一场,小窗口内吊有布帘,演一场,启落一次。如:往里瞧来,往里看。欧洲大战照在里边,飞机大炮坦克车呀,楼倒人死一片片。哎!往里瞧来,往里观。非洲张牙舞爪大猩猩呀!狮子血盆大口把人衔。往里瞧来又一片,康梁变法在里面,张勋复辟凭辫子兵哟,还有小二姐后花园里秋千……锣鼓打击出花点,非常好听,招人观看。
  大木箱腰顶有一个透光方形天窗,上有盖板,盖板系着许多小铃铛,放普通片时,天窗不盖,放色情片时,艺人把天窗盖板盖上,并摁燃干电池小灯泡……。
  六、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
  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艺人,多在庙会、市场和宽敞的街头设摊。地上铺块布片,布片上放一木匣,匣内放着膏药和丸药,摊上扔着几件古代武器。如:花枪、单刀、钢叉、三节棍等。开场时艺人并不谈卖药,而是练把式、耍枪、耍刀,当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时,便停止练武,练武是吸引人的手段,卖药才是目的。
  艺人开始说道:有人说,你练的功夫不错,看一场多少钱?兄弟练武不要钱。你何以为生?兄弟习武随身带点丸膏,济世救人。祖传秘方,采用奇珍良药,配制而成:有鹿茸麝香、虎骨熊胆、牛黄狗宝、龟血马脑、蟾蜍珍珠、珠砂雄黄、薄荷冰片、人参红花、当归川芎、枸杞桅子、乳香设药、章丹甘草、还有蜂蜜香油,一百多味药材,调(熬)制而成。如有生大背恶疮、腰痈疮、对口疮、人面疮、连疮、瘘疮、掉头疮,你莫来着了,无论有名无名什么恶疮,只要把兄弟膏药贴在患处,驱毒拔脓、化瘀止疼、换上三次,保你好了。有人说俺不生疮,而是腿疼、腰疼、胳膊疼、肩膀疼、脊梁疼、筋骨疼、全身疼、你莫来着了,把兄弟膏药贴在疼处,它能舒筋活血,追风祛寒,活络止痛,立见奇效。又有人说:俺是妇女经血不调,赤白带下,血亏血崩,久婚不育。老年人半身不遂,全身瘫痪,跌打损伤,四肢麻木,你莫来着了,用了兄弟的丸药,可以说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还有位仁兄说,以上所说的病,都没有,俺就是胸闷涨饱,食欲不振,浑身酸懒,四肢无力,神疲体倦,失眠多梦,肾亏肾寒,阳萎早泄,婚久不育,你莫来着了,你吃了兄弟的丸药,三至五付,开胸顺气,食量大增,精神百倍,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你的太太会高兴万分,准会给你生个又白又壮的大胖小子……。
  跑江湖卖膏药、丸药的艺人,把他的药吹嘘成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假,耍嘴皮子骗钱是真,他们灵牙利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口惠而实不至。四十年代常在德州卖药的沧州刘某,卖药之前,先练一套花枪,故俗名“花枪刘”。由于干此行当的艺人,巧舌如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人们用“卖狗皮膏药”来形容讽刺社会上某些夸大不实的宣传。
  七、打拳卖艺的
  打拳卖艺,此行艺人大多在庙会、市场一角,宽敞街头撂场,场地上摆有单刀、花枪、宝剑、三节棍、七节鞭……等古代武器。开场时先练上套拳脚,如:张飞蹁马、苏秦背剑、夜叉探海、鹞子翻身……观众围拢来,收住拳脚,双手抱拳,开始说话:方才有位先生问道,你练武,又是卖药的吧?对不起,您老买药,请到药店,兄弟不才,自幼习武,今日来到古城德州,这京都门户,鲁北重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邦之地,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学徒给大家练几套武术,献几套武技,给诸君解解闷,开开心,哈哈一笑,求大家赏顿饭钱,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学徒练好了,大家鼓鼓掌,练砸了,大家多包涵。一说要钱就走,不够朋友,没钱尽管看。
  耍一套单刀、敛钱。玩一套花枪、再敛钱。回回敛钱,回回练,以此为生者,谓之打拳卖艺也。这行艺人亦是嘴皮子很巧,说的多,练的少,俗曰“天桥把式,光说不练。”
  八、数来宝的
  “数来宝”又叫“敲牛排的”,虽然以乞讨为生,并不能算为乞丐。一、要钱不要食物。二、学有丰富通俗的民俗知识,凭借灵牙利齿,即兴表演的说唱本领,赢得人们施舍,所以应归入街头艺人之列。这种艺人肩头背个装钱的布褡子,双手拿着两把牛胯骨(行称合扇),上扇缀有红绒球,俗称龙头,下扇系着丝绦,俗称龙尾,合扇共拴着十三个小铜铃铛,俗称十三太保。艺人多在城区繁华商业街道活动,两扇牛排敲打的呱呱山响,打出花点,边打边唱,沿商家店铺讨钱,唱词通俗易懂,即编即演,合仄压韵,诙谐有趣。
  如:骨板一敲笑呵呵,德州城靠大运河,朝阳门外四大和,粮油栈是“长和”,大酒店叫“祥和”,酱菜园名“羲和”,茶叶庄“广兴合”。广兴合大茶庄,光绪年间开的张,茗茶齐全分外香。什么茶?是名茶,且叫傻子拉一拉,西湖龙井茶,黄山云雾茶,云南普洱茶,安徽祁红茶,湖南竹间茶,江苏水月茶,福建武夷茶……明前毛峰茶,雨前香片茶,马上鲜,寿星眉,莲子心,碧螺春,最后还有铁观音……。
  再如:骨板打,往前看,眼前来到长和店。粮油店,字号老,六十余年不算少。老掌柜,人缘好,怎么好?货真价实好,童叟无欺好,取利守义好,买卖公道就是好,傻子门前数来宝。老掌柜发大财,京津粮客慕名来,要大豆,要吉豆,要金米(小米),要玉米,还要红粮花生米。长和店,大发财,铜子洋钱滚滚来,给我傻子一块钱。……
  这种艺人,见什么店,唱什么歌,流畅明快、信口拈来,非常聪明,可惜在旧社会、为了生存,只好如此。
  九、唱曲的(也叫卖唱的)
  这种艺人,大多一老一小,老者为男性(也有盲人),小者为姑娘。老人肩头背一布褡子,手拿一把胡琴,拉的非常娴熟,音调悦耳。小姑娘嗓音圆润而带有稚气,他们在商号店铺门前唱上段,给一二角钱便走。或在宽敞街头撂场,围观的人多,唱一段,要一次钱。有时遇到富有人家,为了消夏,祝寿,得子,婚嫁喜事,为了助兴,叫到院内去演唱,一次可赏一元二元的。他们唱的曲子,有从《今古奇观》上选来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也唱京剧段子,如《苏三起解》、《拾玉镯》、《贵妃醉酒》、《红娘》、《霸王别姬》等。也唱民间小调及流行歌曲,如《四季歌》、《渔光曲》等。小姑娘戏曲路子较宽,客人可随意点戏点曲,能尽可能满足听者要求。
  十、吹糖人和化糖的
  吹糖人的艺人挑一付担子,前头木箱内置一火盆(燃木炭),火盆上一把铁勺、勺内是糖稀(民间作坊用麦芽做的糖料)。木箱上方用两根木板条,钉一木架,木架钉一横板,板上穿有许多小孔,木箱侧面挂一布袋,袋内装着细芦苇杆、木箱另一侧挂一面铜锣。担子后头小木箱内放些杂物,撂挑供艺人坐用。艺人串街先敲锣吸引儿童和家庭妇女们,当妇女孩子围拢来,艺人用小木棒搅勺内糖稀,并说:吹糖人,一角两角的。艺人用小木棒从勺内挑起糖烯,手指向木箱内装滑石粉的小布袋里蘸一下(滑石粉不粘手),取一点糖捏成中间空的布袋状,两手一拉,中间呈一细糖管,艺人用嘴叼着,用两片胶泥模子,扣住糖布袋,叼着细糖管的嘴,用力吹气,掰开模子,拿根细芦苇杆在勺内蘸点糖稀,粘在吹好的糖人上。孩子们争着买,没人买时,把吹好的糖人插在木架横板小孔里。也有不用泥模子的,嘴吹手捏,用模子吹的有:灯龙,胖娃娃,桃子,苹果,金鱼,猴子等。不用模子的有:小老鼠偷油,黄鼠狼拉鸡,小锅打蜜,大公鸡等。顾客指名要什么,艺人就吹什么,尽量满足要求。
  化糖的也是一付担子,前头木箱内一小炉子,火炉上坐着熬糖稀的铁勺,木箱侧面挂一布袋细芦苇杆,木箱上部木方盘内有一块薄石板。化糖时,在石板上擦点油,用小铁勺舀起熬热的糖稀,以熟练巧妙的技术,在石板上不断地滴画热糖稀,能画出花鸟虫鱼,大刀、石榴、桃、梨、佛手、元宝、大铜钱、铁拐李的酒葫芦,汉钟离的宝扇,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花蓝。还有凤凰、金鱼、蝎子、蜈蚣、螃蟹;牡丹、荷花、木瓜……等。顾客要什么,艺人就画什么,滴画的图案,玲珑剔透,形象逼真,讨人喜欢。用一根细芦苇杆粘住糖画,拿住观赏,天不热,在屋内插在一边,几天不坏。吹糖人和化糖的,成本极低,利润很高,因他们有手艺,不是卖糖、而是卖艺。
  后记
  以上所记德州城街头民间个体艺人十种,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被称为“贩夫走卒”加以蔑视,然而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向社会争生存,他们丰富活跃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以生活乐趣,比之那些饱食终日,大腹便便的寄生者,不知要干净高尚多少倍。为此,笔者余暇,作为民俗史料记述出来,以供参考。
  包公论冗吏
  宋庆历8年(公元1048年)包公由河北转运使升为三司户部副使,主要掌管天下的户籍、赋税等,他根据北宋当时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文武官员数量剧增,国家财政和民力窘乏,向宋仁宗上疏《论冗官财用等》。
  他在奏疏中指出:在真宗景德、祥符年间,文武官员总数为9785员,现今为17300余员,还有那些等候差遣及中举后等候做官的人不在数内,比较起来才四十多年,已超过一倍。从州郡来说,全国320州郡、1250个县,一州一县的官吏,都素有定额,总共不过五六千员,但目前已超过3倍。现今又三年开贡举,每次取士达千人,还有台寺小吏、府监杂工,通过荫庇、进纳所授之官,合计起来又不止三倍。这样“食禄者日增,力田者日耗,则国计民力安得不窘之哉”!
  包公指出,全国的税赋收入有规定的常数,从全国的土地和财政来说,目前并不能增加一倍,既不能自天而降,又不能从土地而出,惟一的办法是对百姓进行勒索剥削。
  他还在奏疏中指出:目前“输者已竭,取者未足”,陷于这样的矛盾之中,国家如何巩固?包公认为“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欲救其弊,当治其源,在乎减冗杂而节用度”。如果不果断改图,因循下去,就会造成不可挽救的错误。包公建议仁宗“上体祖宗之成宪,下恤生灵之重困”,对冗官、冗兵进行裁减淘汰。宋仁宗采纳了包公上疏中“减冗杂而节用度”的一些建议,对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摘自《联合周末》文海)
  第一张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我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金字第4号”布告。主要内容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迎接全国解放,山东省政府和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特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业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当天,即发行了上述地区的本位货币——人民币。
  发币的当天上午,河北省平山县银行第一个前来领取人民币票款。当时在华北银行担任发行科科长的石雷,经与平山县银行的领款同志协商,换下了标有“00000001”号、面额为50元的我国第一张人民币,以作纪念。这张我国最早的人民币,规格为132×68毫米,正面底纹为浅蓝色,花边为高粱红色,图景为黑色,中间花符浅紫色。票面正上方印有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用正楷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中间有“伍拾圆”字样,底边中间有“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等字样。左边主图是“水库”,右边为“煤矿”。钞票背面底纹为黄茶色,边为深茶色。正上方也有“中国人民银行”及“50”字样。人民币的票版,是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王益九等人根据解放区人民生产建设图景设计的。
  (摘自《联合时报》)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