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南关基督教堂钟楼十字架油漆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58
颗粒名称: 德州南关基督教堂钟楼十字架油漆纪实
分类号: K258.9
页数: 9
页码: 198-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州南关建立基督教堂及教堂钟楼十字架油漆事件。
关键词: 德州 基督教堂 纪实

内容

古城德州,北拱京畿,南接藩省,东连齐鲁,西通漕运,据史载“凡东南漕粟,商贾复旅,以及外夷朝贡,送皆由此。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有“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的赞句,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因此被历代称谓鲁西北重镇。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古代德州人世代“读孔孟之书,达周公文礼”遵循儒家之思想学说,为作人之准则,继承华夏先哲教诲“忠孝仁爱”之高尚道德文明。
  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各国传教士,无不觊觎德州,企图插足州城建立教堂,进行文化侵略的传教活动。由于邑人不畏强权,爱我华夏,士农工商各界一致反对和抵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洋人之野心始终没能得逞。如后来美国基督教会在德州所办的“博文中学”管理校务的美国人,艾丽斯·里德(AlicecReed)回国后,晚年撰写回忆文章《山东德州基督教工作的开端与发展纪实》一文中,不得不承认“不屈不挠反抗外国的德州”(《德州文史》第六辑》)。清光绪初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就不得不在远离德州四十多里之外,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的恩县庞庄(今属武城县)开办教堂、医院和学校(公理会教派系传教,办医院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组织)。
  腐朽透顶的满清王朝末年,其封建统治已处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之中,外国传教士乘机纷纷挤身德州,建立教堂。如:德国传教士在城内大西门里大街(今建设街)建立天主教堂。瑞典传教士在吕家街北首建立基督教堂(叫神会派系)。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恩县庞庄已经等待观望了三十年之久,认为时机成熟,便急不可耐地于光绪三十年(1904)来德州南关大街中段路东购置了一块地皮,宣统二年(1910)建成一座方形小教堂(可容纳400人礼拜),教堂南侧是拱形青砖门楼,拱门两旁上方用青砖雕刻“基督圣教”四字。门楼南侧是座50公尺高的青砖钟楼,楼身为方形,内有盘旋祭道而上,钟楼顶盖采用中国传统八角亭式青瓦顶,顶端中心立一木十字架。教堂北侧是一所青砖青瓦的平房院落。主持这所教堂工程设计的是美籍犹太人,传教士兼医生,名叫德富兰(FyhhcisF,Tucker)。监督施工该工程的是一华人教徒,名叫王元福(山东平原县看水庄人)。教堂设计建筑形式采取东西方相结合的艺术造型,砖瓦(青色)木、白灰、水泥、混合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极严,由于中国工匠聪明智慧,技术高超,落成后德富兰非常满意。
  民国二年(1913)春季的一天,德富兰孤寂的站在教堂二楼大玻璃窗前,望着窗外的阳光,天空飘浮着几朵棉花似的白云,高耸的钟楼,挺拔秀丽,他脸上荡起得意的微笑……。一会儿,视线又移到钟楼顶上那十字架,忽然好象勾起了他什么心事,“三年了,已经三年了,风吹雨打,十字架该刷油漆了。”德富兰慢步下了二楼,把王元富叫来,告诉他“你找一名油漆工匠来,把钟楼顶上十字架刷刷油漆,只要刷好,工钱可以多给点。”王元福应诺而去,很长时间也没找到能刷钟楼顶上十字架的工匠。王只好躲躲闪闪,回避着德富兰。这里须要交待一下,不是王元福没尽心去打听,去寻找油漆工匠,而是到处碰壁。德州能工巧匠很多,一听说给洋人教堂钟楼十字架刷油,便嗤之以鼻,严词拒绝。王元福找不到匠人,又怕德富兰斥责,只好消极捱日子。
  一天,德富兰又想起了十字架刷油之事,问话王元福,王只是吱吱唔唔,敷衍唐塞。德富兰非常生气“这点区区小事,难道德州城就找不出一个匠人来?办事不力。”王答应抓紧办理,之后,王元福与所有教徒传出找人油漆十字架的消息。这天,果然有个年轻小伙子挺身而出,找到王元福,说明他能干此活,但须亲自与德富兰面谈,王应允带他去见德富兰。
  德富兰以轻视的目光上下打量了年轻小子:
  “你能给我钟楼顶上十字架刷好油漆吗?”
  “可以”年轻小子回答。
  “哪里人?尊姓大名?”德富兰傲慢的又问道。
  “与干活无关有这个必要吗?”年轻人不慌不忙反问道。
  “很好,那就讲讲条件吧,一、时间要快,只须一至两天。二、人身安全及用具教堂概不负责。三、工钱嘛——大洋五元。怎么样?”德富兰慢条斯理的说出他的条件。
  “时间只需半天,安全用具我自负、工钱嘛——少点。”年轻匠人轻松的答道。
  “很好很好,特别是一二条,我非常满意,第三条我给十元,怎么样?”
  那年轻小子不语,只是面露不屑的讥笑,德富兰觉得有点不可忍受,又提高嗓门说;:“怎么,嫌少!——十五元,可以了吧”。那年轻小子仍然沉默不语,德富兰最后出到大洋二十元。那年轻匠人心想条件已经到了火候,洋人不会再加码,答道:“那好,一言为定,就依你二十元,双方可要遵守协议哟。”
  一场斗智斗勇的对话结束了,消息传遍德城。那年轻匠人刷十字架这天,天公作美,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教堂前大街上,聚集起前来观看的人们,男女老幼,填街塞巷,黑鸦鸦的一片,人群中,有的为匠人安全捏着把汗,好心的祝福着“老天爷哟,你要保佑好人,让他顺利完工,安全回家。”
  有的为匠人担心“钟楼太高,时间又紧,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哟!”
  有的骂起洋人“洋鬼子心太狠,太毒,用他手里的臭钱,买中国人的命取乐。”
  有的为匠人叫好“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勇敢、最能吃苦耐劳的人。”
  “……”说什么的都有,议论纷纷。
  有一个眼快的人,指手划脚嚷道,“你们看,他来了,来了!”
  那年轻小子肩上扛一根细长的杉杆,手提一个小油桶,腰中吊着两大抱细拧麻绳子,不慌不忙来到钟楼下,解开那两把麻绳,一根拴住杉杆的一端,将杆子直立在钟楼的壁根。另一根绳拴住小油桶,然后把两根绳子另一端,挽成疙瘩,扬臂一甩,嗖——那绳疙瘩飞入二楼高的钟楼小窗口内,他进入钟楼,到小窗口拿起绳疙瘩,探出身子又是扬臂一甩,绳疙瘩又飞入高层小窗口内,就这样步步为营,把绳疙瘩投到了钟楼顶端的窗口。他把杉杆和小油桶,提上钟楼,然后将杆子下端插入窗内、用麻绳捆牢,杉杆上端紧贴钟楼顶檐、斜插上去。小油桶放在窗台上,拴油桶绳子扎在腰里,只见那年轻小子狸猫一般,矫健地攀住杉杆,轻捷的身子一纵一纵,轻而易举地登上了钟楼顶盖。他稳住脚,舒了口气,用扎在腰中的绳子,一把把将小油桶提了上来……。工作完毕,他坐在钟楼顶上,掏出烟卷,悠然自得的吸了起来,自言自语的说:“下去时,玩个小玩艺,让洋人见识见识,素有抵御外夷侵扰光荣传统的德州人,不是好欺侮的。”
  他吸足了烟,将身子慢慢移到楼顶檐,先用双脚勾住杉杆,然后双手攀住杆子,突然来了个“鹞子翻身”,将身子翻到钟楼檐下,接着又来了个双手大撒把,只见双脚勾住杉杆,头部冲下,全身倒挂,欲坠而止,仿佛粘在杆子上,稳丝不动。这一招,名叫“金猴捞月”,钟楼下大街上看热闹的人群,不约而同的倒吸了口凉气。一会儿,那年轻小子,双臂张开,将身子缓缓向下滑动,在空中呈“十字造型”。这第二招,名叫“大鹏展翅”顷刻之后,勾住杉杆的双脚,开始松动、双臂收起向后抿,嗖——一溜黑影,钻入钟楼窗口内。这第三招,名叫“飞燕归巢”。年轻小子在高空的表演,可谓功夫惊险绝妙、干净利落。
  大街上围观的人群,先是人人屏住呼吸,鸦雀无声,一张张仰望的脸,一双双目不转睛的眸子、无数视线的焦点,都集中在高空杆子上那奇男儿。接着是爆发出雷鸣般的热烈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此时此刻,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德富兰,在二楼玻璃窗内,拿着望远镜的手,慢慢从脸上落下来,他看了下手表,油漆十字架全过程,仅用了两个小时。此情此景,他想的很多。这年轻匠人超人的空中表演,究竟意味着什么?示能、讥讽、嘲笑、戏弄、猥亵、羞辱、奚落种种含意都有,德富兰怎么也理解不了……。中国人——不可思议,德富兰摇了摇头,耸耸肩膀,尴尬的回到他的房间。
  王元福双手托着白花花的二十块银元,送到那年轻小子面前。匠人将银元塞进衣袋说:“王先生再见”大大方方出了教堂。连个姓名也没留下。诸君看完这篇史料,问曰:那隐性埋名,长国人志气,灭洋人威风的奇男儿,何其人也?他就是德州朝阳门外,马神庙街(今光明街)人氏,油漆工匠,林贵祥。

附注

①德富兰(FyhhcisF.Tucker)美籍犹太人,传教士兼医生,1904年来德之前,在恩县庞庆教会医院工作。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德州建立教堂,德富兰迁来德州。1916年该教会在德州城东南购地建“博济医院”和“博文中字”德富兰又在该院任院长,1931年无故枪杀中国工人王国庆,遭到德州学生和各界人士强烈抗议,在中国鬼混了三十多年,臭名昭著的德富兰,双手沾着中国人鲜血的所谓传教士、医生,悄悄逃离德州,滚回了美国。诸参阅《德州文史》第六辑《云昆山与山成玉钱庄》史料。 ②德州美国公理会基督教堂教徒活动:每星期三祈祷,星期日做礼拜,星期五是基督教的忌讳日,传统耶酥基督是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的,因此基督教堂一周内除去三、五、日活动和忌讳外,间隔清闲时间最多只有两天,所以德富兰找工匠,只给两天时间。 ③《德州南关基督教堂钟楼十字架油漆纪实》这篇史料是“长国人志气、灭洋人威风”的一曲赞歌,是州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篇有力教材。撰写这篇史料,困难很大,笔者走访了许多老一辈知情者,这里应特别一提的是,税务街(今前进街)1993年病逝,当时年已97岁高龄的杨文茂老人,给予很大的帮助,他是当年的目击者,在此深表对亡友的怀念。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寿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事件